注重人文关怀 回归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小马过河》教学策略
2018-11-28甘小红
甘小红
(浙江省庆元县江滨小学,浙江庆元 323800)
引 言
《小马过河》主要是阐述小马在过河的过程中,松鼠、老牛对小马的建议,以及最后小马自己去尝试过河取得成功。它告诉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去做,才能得到事实的真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低龄段的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到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帮助小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智慧;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若能从多维视角去进行教学,既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轻松地学习,快乐地学习[1]。笔者根据多年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鼓励学生,分析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个人空间,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欣然接受教师所主导的每一次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
在教学《小马过河》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文章主旨,体验文章所描述的每一个动物的形象和话语,教师首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读。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老牛”“水浅”“松鼠”“水深”等重点词语,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牛说水太浅,只到它的小腿上?而松鼠很害怕地告诉小马水太深,上次都淹死了它的同伴?如果你是小马,你会怎么做?”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让不同学生分别扮演松鼠、老牛、小马、小马妈妈的语气来朗读课文,使得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进而让学生相互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得学生积极地去分析和思考,更好地解决本节的重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
二、营造氛围,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互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而不是跟随大多数学生的答案。因此,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面容,温柔的话语,慷慨激昂的热情去点燃学生,亲近学生。当学生回答错时,教师不要大声呵斥,而是要耐心指导,学会善待学生;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使得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劲头。
《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作为学生的一员,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对于表现出彩的学生给予“你想到了教师没想到的,太厉害了!”“你讨论很投入,太棒了!”“你的想法很独特,太聪明了!”等真挚赞美。当学生对于“老牛为什么说水浅,松鼠为什么说水深?”感到迷惑时,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启发他们从老牛和松鼠的外形特点来找出问题答案,这样他们觉得教师和他们一样一起思考,一起找出答案,就不会对教师产生害怕、恐惧的心理,反而因为教师的鼓励而不断拉近心灵上的距离。学生和教师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并掌握了知识,提升了教学效果。
三、激发兴趣,学法多样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因素,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最重要的成分。语文只要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吸引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从而为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2]。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建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教师在教学生朗读这篇文章时,让学生自己先略看文章,然后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开始朗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会产生自己是课堂主人的感觉,需要为自己负责,从而激发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学生朗读结束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朗读情况,教师给予表扬、辅导,或者自己引领学生朗读,进一步根据学生的不同朗读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播放动漫版的《小马过河》。学生不仅能从视觉上得到享受,而且根据动漫中的小马、松鼠、老牛、小马妈妈的对话,对于朗读也会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这种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会增强学生的语感,有效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学会倾听,搭建平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这不仅能增进师生间的沟通,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越说越想说,越说越敢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得课堂成为他们成长的一个平台。
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一位学生说:“我喜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因为这句话让我知道:在生活中,不要只相信别人的话,要敢于自己去尝试,要做一个勇敢的好孩子。”另一位学生说:“我喜欢‘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试就知道了’这句话。因为它写出了小马妈妈教导有方的智慧形象。”
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平台,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帮助学生确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做主角,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保持奋发向上的状态,让语文课堂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欢。
五、灵活提问,拓展思维
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场所大多在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勤于动脑的习惯,教师要灵活设计问题,从实际出发,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多方面思考问题,师生间能够达到“平等互动,积极合作,一起进步”的教学成果,启迪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常识来解决问题。
在学习这一课时,在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读完课文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大家读完以后,觉得小马、松鼠、老牛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学生细细品味之后回答:“小松鼠热心胆小,老牛踏实稳重,小马天真可爱,小马妈妈慈祥温柔。”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小马在听了老牛和小松鼠的话后,可以用其他方式检验河水的深浅吗?”有的同学说:“可以用竹竿试探水的深浅。”还有的学生说:“可以朝河水里扔石头,水花溅起得越高,水也就越深,反之水就越浅。”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其创新思维,学会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养成举一反三的思维,不断取得进步。
结 语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欣赏学生,鼓励学生,不仅要让课堂气氛富有活力和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要把学生当作朋友,秉承民主平等的态度去教学,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习语文,学好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维萍.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说话的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7,(27):14.
[2]娄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群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J].语文知识,2017,(08):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