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8-11-28张小学

名师在线 2018年35期
关键词:题目苹果解题

张小学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实验小学,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且思维活跃,正处于知识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是培养自身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此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阅读教学一般存在于语文学科方面的教学过程中,而数学教学大多数都是以题海战术的方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其实在很多数学题目中,也需要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其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读出题目中的含义,以此找到解题的关键。比如,小明采了56朵花,每5朵花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那么,15个盒子能够装完所有的花吗?在学生阅读完题目后,可以从中提取的有用信息有:56朵花,5朵一盒,总共有15个盒子。这时,很多学生都会直接按照四则运算的概念进行题目的计算,得出最终的结果,而忽略了问题最终问的是什么,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了解题错误的情况。事实上,该问题主要问的是“15个盒子能不能够将这些花装完”。为此,教师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注重细节分析,以此真正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结合具体内容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设问的方式方法,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课堂上的知识点[1]。比如,在进行“加减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例如一道题目:123+321+79+577+300。由于这道计算题中的数字较大,其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书中加减法计算的一些定律,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简化的解题方法。在上述的题目中,可以将加数的位置进行调换,也就是所谓的交换律,让每一个数都能够凑成整数再进行计算。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相应的数学解题技巧,也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筛选合适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除了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基础以外,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所以,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开展一些阅读性的活动。在数学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如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数学趣味故事等。例如,在教学数学小故事《存钱为什么多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阅读,然后提问:“为什么钱越存越多?”这时,很多学生的想法都是钱当然越存越多,就像1+1=2,但是这个回答并没有真正地说明白这个问题的原因。此刻,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钱存进银行之所以越来越多,是因为钱放在银行里会涨利息。那么,存多少钱,涨多少利息,怎么计算的呢?这就需要大家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才能够真正地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其次,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下进行阅读,各自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而且,在活动结束前五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根据此次活动谈论一下自己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以及对课堂教学的一些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根据学生的想法调整自身的教学计划,以此创造出更为优质的教学环境。

(三)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其很难坚持长时间的阅读。而有的学生由于阅读方式不当,导致其阅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的渗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指引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进行预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提前预留几分钟作为课堂自主预习的时间,让学生通读课堂的教学内容,将自己不懂的内容和知识点圈出来,并在之后的教学中提出自己的疑惑[2]。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解答这些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例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段题目,从题目中分析学习的内容。例如这样一道题目:一条道路上有三家水果店,第一家水果店的苹果为9元2千克,第二家的苹果价格为3千克只需要15元,第三家的苹果价格则为12元能够买3千克的苹果。请问,买哪一家的苹果最划算?这时,需要学生从这段文字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对三家店的苹果价格进行对比分析。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每一家店苹果的单价,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怎样筛选出最便宜的一家店来。这时,学生就可以从“哪一家价格最低则最便宜”的想法中得出解题思路。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清楚题目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题,从学生阅读、分析和审题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以此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某小区A住户用水,第一季度用水30吨,第二季度用水42吨,第三季度用水52吨,第四季度用水25吨,请问,A住户平均每月用水量为多少?这时,很多学生过于注重对题目中的数字信息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对题目问题的分析,其实际需要解答的是平均每月A住户的用水量。一旦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导致解题错误。为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分析题意和问题的习惯,戒掉大意解题导致错误解答的坏习惯。

结 语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要想引导学生更好地打下数学知识的基础,就必须要加强学生知识之间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和问题,最终解答出正确的答案。

猜你喜欢

题目苹果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收获苹果
拿苹果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会说话的苹果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