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画导话 以话促画
——利用“绘画日记”促进大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8-11-28王鸾君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熊宝宝香蕉皮小蝌蚪

王鸾君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海安镇青萍幼儿园,江苏南通 226600)

引 言

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绘画是语言的先导,是表示美感的良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指出,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语言教育应渗透在各个领域。儿童画和语言是相通的,绘画活动中同样蕴含语言发展的价值。因此,在我园开展的绘画日记园本课程中,我尝试将“绘画”与“会话”相结合,让幼儿有话可说、想说、会说、乐说,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以话入画——导

第一,源于生活的绘画日记题材是直观的、感性的,它们对触动幼儿的表达有着直接作用[1]。如果将生活中孩子比较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题材,将生活素材融入活动,他们就会“有话可说”。

活动前,我会引导幼儿多看、多观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比如,在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活动前,我和孩子们经常仔细观察自然角中的小蝌蚪。我不时抛出一个个问题:“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它有没有悄悄地变模样?”“它游泳的动作好玩吗?”“谁是它的好朋友呢?”等等。于是,孩子们常有惊喜的发现,他们会连忙说给大家听:“快看!小蝌蚪长出了两条腿。”“小蝌蚪的嘴圆圆的,张得很大,它在啃茨菇的根。”“有的小蝌蚪钻到田螺壳里面去了,好像在玩捉迷藏。”……甚至,当小朋友发现长出四条腿的蝌蚪要跳出鱼缸时,纷纷出谋划策,最后一致决定:送它们到田地里安个新家。

通过观察所得,幼儿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完整的语句、生动的词语来连贯地讲述,自信地表达。同时,这也为下一步美术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丰富、鲜活的材料。

第二,快乐、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提升幼儿参与的程度,激发幼儿交流的欲望,让他们“有话想说”,从而显得更为活跃[2]。作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我常常一开始就从姿势、态度、语气等方面来释放积极的信息,创设宽松的气氛,吸引幼儿热情投入,想说想画。

一天下午吃点心时,每个孩子分到了一根香蕉。吃完后有的孩子就拿着香蕉皮玩了起来。我仔细地观察,看到有的孩子把香蕉皮当成“电话”,在喂、喂地互相打电话;有的把香蕉皮当成碗、碟。于是我抓住契机,加以引导:“小朋友们,香蕉皮还可以做什么? ”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小船、做象牙、做小丑的鼻子……几个小朋友还说:“要有更多的香蕉皮就更好了。”为了尊重孩子们的想法,通过启发、引导、挖掘其创新意识并使他们的想法付诸实践,我又到其他班找来了许多香蕉皮交给他们。效果真不错,孩子们有的把香蕉皮系上绳子当车拉,有的把香蕉皮两边系上绳子当摇篮。孩子们对香蕉皮的理解和联想,既给了他们天马行空的表达机会,又为随后的创意绘画环节做好铺垫。

二、我画我说——讲

1.从敢“说画”到会“讲画”

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说悄悄话,为了让他们有一个独立的私人空间,能自由自在地说话,我们在活动室专门开辟了一个与绘画日记有关的“故事分享吧”。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每天向同伴讲述自己创编的有趣故事。例如,聪聪从家里带来了一只小熊玩偶,将它放到故事吧里,就开始讲述自己编的故事:早上,太阳公公出来了,熊宝宝的爸爸妈妈带着它去野餐。熊宝宝从树上摘了一朵粉色的桃花瓣,熊宝宝高兴地把花瓣送给妈妈。可是妈妈不想要花瓣,然后它又去捉一只蝴蝶送给妈妈,妈妈还是不要。爸爸说:“小宝贝,你乱摘花、乱捉蝴蝶是不对的。如果你想送花儿给妈妈,可以去买啊。”熊妈妈听了很高兴,就和熊爸爸、熊宝宝一起到花店买花了。在这种自由宽松的环境里,孩子既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将自己说的话变成画。

2.当幼儿表述空泛,不够生动时,巧用建议性语言

在画《我和妈妈》之前,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的构思。可多数小朋友只能说出“做什么”,如看书、散步、吃饭、做游戏等等,缺少一些情境感、画面感。对此,我针对幼儿的回答,提出不同建议,例如:“看书时,你们各自是什么动作呢?别忘记把这个画出来!”“散步的地方有什么?加上这些,你的画会更美。”等等。通过及时提点,引导幼儿发掘生动的细节,丰富自己的表达和构想。

3.不限制幼儿的边画边说

幼儿在绘画创作时,喜欢一边动手一边交流。这样做,一方面,是与同伴对话,围绕着绘画的主题进行,也可以交流与创作无关的日常话题,每个人既是倾听者又是发言者;另一方面,沉浸于绘画中的幼儿总是情不自禁地与作品进行对话,时不时地冒出妙语。一次,在合作点彩画时,欣欣就发现:“今天,我们涂颜色真像‘下雨’!”小朋友们连连赞同。所以,我以平和的心态,允许他们轻轻交流和讨论,既能创设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幼儿自如表达,又有利于他们与同伴、与画面相互激发,不断生成独特的创意。

三、以话促画——评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稚拙的个性特征和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用启发开放的语言为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留下空间,不断提升激励幼儿的创作思维,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在主题绘画《可爱的动物》时,聪聪来告状:“王老师,程程瞎画,画了一个带翅膀的老虎。”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这时我没有批评指责程程,而是让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说:“我们平时看到的老虎只能在地上跑,我画的老虎长了翅膀,能飞上天,也能潜水……”孩子的想法太好了,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并让全班的孩子都来参观他独特的“作品”。程程觉得自己的创作是快乐的,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创作的欲望。在他的带领下,全班的孩子都参与到了创作活动中,有带翅膀、长三只眼的狮子,翅膀能救从飞机上掉下来的人,中间的眼睛是像二郎神一样的千里眼;有带风火轮的波斯猫,在火中行走能吐水,着火时能喷水救火……

绘画日记是幼儿最直接、最便捷、最自由的情绪表达方式,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自己见到的有趣的事情通过手中的画笔展现出来。作为成人,不应期待孩子能创造出符合自己眼光的作品,而应看作品本身是否确切地表达了孩子当下情境中的思想体验和思维状况。当孩子完成自己的创作后,可以鼓励他们回头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将有助于他们形成一种更为稳定的思维模式,形成一种良好的回头思考的习惯,从而把创作当作是一件能体现自我价值的事。

结 语

通过“画”与“话”相结合的持续尝试,孩子们的绘画创作能力得到较大提高,语言表达随之更生动、更有趣,能大方、自信地与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幼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以话导画,以话促画,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1]朱咏梅.把握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J].才智,2014,(18):69.

[2]吴勋华.培养幼儿的舞蹈兴趣和艺术气质的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08):81-82.

猜你喜欢

熊宝宝香蕉皮小蝌蚪
赖床的熊宝宝
香蕉皮
一块香蕉皮
小蝌蚪
小蝌蚪
在熊的家里
香蕉皮是谁吃的
小蝌蚪
小蝌蚪
怕黑de熊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