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科学开展
2018-11-28项琪
项 琪
音乐教师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要注重美育教育的开展,要借助科学的教学手段,展开生动有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有效实施美育的教育。教师要在多彩的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让学生结合音乐作品,进行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在深刻理解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
一、运用媒体进行辅助
现代化的音乐课堂离不开多媒体教学的科学运用,音乐教师要制作生动的课件,展开趣味的教学,用现化的教学手段,展开有效的辅助,让学生在视听结合的音乐课堂中,充分感受音乐带给学生的美感。在欣赏美、感受美的视听盛宴中,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及审美能力,打造生动高效的音乐课堂。
例如:在学习歌曲《我们的田野》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巧妙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结合生动的课件展开学习,在现代化的课堂中,尽情地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艺术美,实现了高效教学的目的。在上课之前,教师制作了生动的课件,结合自己家乡的田野风光,制作了图片合集和视频短片,让学生在课件的观摩中,更加深刻的体会音乐的情感内涵,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教学,展现了无比生动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在图片的欣赏中,更好地去理解歌曲的情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共鸣,教师还录制了学生们熟知的家乡的田野风景,让学生结合视频短片,进行情感的歌唱,提升了学生音乐的感知力和审美力。
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丰富音乐课堂,结合生动的课件,进行音乐歌曲的学习,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课堂中,深入透彻地感知音乐作品的内在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运用互评进行鼓励
教师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要开展激烈的互评活动,让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评价互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教师可以开展音乐的表演活动,并在表演当中进行相互之间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从而促进彼此更大的进步,让评价达到鼓励学生,提高学生感知力和表现力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时,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了歌曲的表演活动,并在表演活动当中开展生动的互动评价,让学生在互评活动中积极发言,学习别人表演当中的优点,促进自身不断的进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及表演能力。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要让学生在教师的评价言语中得到鼓励,从而更好地展现自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学生之间的互评活动,让学生交换做评委,针对学生表演当中的优缺点展开客观的评论,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评论展开科学的引导,达到鼓励学生进步的目的,让学生在这样生动的课堂中,有效的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
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开展了生动的互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热情,也在相互的表演展示及互动评价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能力,并对学生言语的表达能力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
三、运用模仿进行激发
音乐的学习要体现其生动性和趣味性,这样才会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巧妙结合舞蹈的模仿活动,让学生借助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去深入感知音乐作品的情感,借助另一种表现手法去展现音乐的艺术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例如:在进行歌曲《飞吧,飞吧》的学习时,教师在课堂中就结合了舞蹈动作的模仿活动,用这种模仿互动来激发课堂的快乐氛围,让学生在趣味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模仿能力、思维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达到课堂美育的良好效果。教师首先在律动环节,展开动作的模仿互动,教师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学,引导学生在聆听歌曲的旋律中,模仿鸟儿飞翔的各种动作,带领学生感受鸟儿飞行的快乐。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相互之间的创编动作模仿,让学生在互动模仿的创编中享受音乐的旋律美,在动听的旋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编出属于自己独创的舞蹈,快乐的展现自我风采。
音乐教师借助动作的模仿互动,来激发学生快乐的情绪,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深刻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用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展现自己心中对音乐的理解,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编能力。
总之,在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美育教育的开展,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互评鼓励的教学策略以及动作模仿等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力等,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美育教育中,真正感悟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音乐课堂中快乐的展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