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儿童的世界出发追寻有温度的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18-11-28

名师在线 2018年25期
关键词:排队法治有效性

胡 静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江苏张家港 215600)

引 言

了解儿童,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前提,道德与法治课程更是如此。了解儿童,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才能使儿童在教师引导下实现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从单一视角看待问题到多元视角分析问题,从对事物的浅薄认识到深刻剖析,并在此过程中使儿童态度、情感、行为乃至价值观发生相应的改变。

一、关注儿童的已有经验

道德与法治教材主要通过呈现三种时间维度的生活,即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为儿童完善人格奠定生活基础。儿童的知识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思考、积累而逐步构建起来的。因此,教学必须从儿童的生活轨迹及个体经验出发,并根据实际生活灵活地进行调整,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1]。

以统编三年级教材中的《做诚实守信的人》一课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阅读绘本理解什么是“诚实”;讲诚实故事深化认识;组织闯关游戏学习怎么做才是“诚实”;衔接生活中的诚实现象,引导学生养成“诚实”的好习惯。诚然,这位教师对教材进行了研读与开发,但忽视了三年级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经验。

第一,统编二年级上册中的《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已较为具体地阐述了何为诚实、如何诚实。因此,在执教本课时,要螺旋上升地注意教材的前后衔接,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怎么才“诚实”?与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相比,四个闯关游戏中仅拓展了委婉说话、善意谎言两部分内容,而为什么要这样做,该怎么做,并没有深究,教学缺乏梯度。

第三,课末,教师出示了“诚信角”“诚信伞”“诚信吧”等,鼓励学生开展“诚实”养成行动,并指出“守信”内容将在下一课学习。诚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怎能生硬拆解?教材中“守信”部分对应的知识点可以概括为“言出必行、言而有信、信守承诺”这三个关键词,这与上面“诚实”的学习互相呼应,完全可以融为一体、层层递进地进行教学。

二、把握儿童的内心世界

每个儿童都有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其间包含着他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思维中的情绪感受等。关注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就是要关注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触动他们在心灵层面协同变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也指出:“法治教育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确定教学重点和方法,注重知行统一。”

中图版三年级上册中的《父母的疼爱》一课教学目标为: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及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感激并回报父母。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亲情故事会”“亲情心连心”“亲情对对碰”“亲情生日会”四个活动版块。然而,在试教中却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为二胎问题,有的学生认为父母不够爱自己;长期跟着老人生活,有的学生无法感受父母的疼爱;因为父母过于严厉,有的学生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亲情故事会”几乎变成了“倾诉父母会”。预设为什么与现实脱轨如此严重?究其因,还是笔者未能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为此,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随机访谈,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教学。新设计由“爱的唤醒”“爱的理解”“爱的回报”三个活动版块组成,其中“爱的理解”是教学重点,分为“爱是关心爱护”“爱是严格要求”“爱是批评责备”“爱是无私奉献”四个版块,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爱”有多种表现形式。当一位父亲在课上读完给大儿子的信时,大家都泪流满面,蓦然明白父母并不似自己所想的那样,会因为弟弟妹妹、工作忽略自己,委屈自己,其实,他们的爱无处不在。

三、符合儿童的现实生活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要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注重内容的鲜活,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可见,道德与法治教学要立足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和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今年5月,笔者参加了部编低年级教材的教学研讨活动,执教内容为二年级上册的《我们小点儿声》。教学设计由三个版块组成,分别是“噪声危害大”“班级调音师”“校园调音师”,通过辨析、讨论、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白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是不文明的行为。针对班级、校园里的噪声,提出解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初赛在自己学校进行,笔者顺利完成了预设目标。复赛则在其他城市举行,校情、学情与笔者的预设差别较大。怎么办?是按照原设计稳妥地走过场,还是根据实际调整设计?再三思考后,笔者选择了后者,将学生普遍反映的课前教室里吵闹这一现象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法进行了调查、思考,重新设计了教学。幸运的是,真实生活的回放让学生在课上大胆言说,积极应对,演绎了别样的精彩。

四、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

2011年版《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是课程的核心。鲁洁教授也说过,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一条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他们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儿童的道德发展,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社会,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发点与归宿地[2]。

以部编二年级上册的《大家排好队》为例,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是进行活动时要遵守规则、注意安全;要懂礼貌,守秩序,行为文明。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学会与人友好交往;明白排队的作用,能主动遵守排队规则不插队。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1)校内外,哪些地方要排队?(2)为什么要排队?(3)怎样才能排好队?这位教师的设计紧密围绕三个“W”展开,即“what,是什么”,探讨事物的本质;“why,为什么”,探讨问题的原因;“how,怎么做”,探讨可以怎么做,层次分明,逻辑严谨。

在教学时,教师从学生出操排队说起,到排队批作业、借阅、吃饭、坐车、挂号、结账……引导学生明白,在人较多的公共场所都需要排队。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瓶口脱险”游戏、“微绘本”阅读、情景辨析等,让学生了解到会合作、守秩序才能把事情做好。上述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时再来学习“该怎么做”就水到渠成了。这位教师通过情境模拟,指导学生提炼出了自觉、有序、公平、安静、礼让等关键词用作行为指导。随后,教师通过《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拍手歌等不断引导学生强化认识。最睿智的是,这位教师让学生即学即做,把教室变成一个生活场,让学生随着拍手歌的内容进行排队练习,让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服务生活。

结 语

道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通过生活生发出力量。老师眼里装着学生,心里想着学生,从儿童的世界出发,打通教材与社会生活的联结,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参与社会,才能让每一颗童心与时代共同跳动,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自然可触,温润有感。

猜你喜欢

排队法治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怎样排队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