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的转变

2018-11-28黄良清

名师在线 2018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策略课程

黄良清

(江西省上饶市上饶县枫岭头小学,江西上饶 334111)

引 言

小学品德是有效培育小学生正确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的学科,可以为学生与社会高效融合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教育理念制约教学目标的落实成效,使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影响品德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为了使我国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水平得以提升,探析其与“自主·合作”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融合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分析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内涵

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伴随我国课程改革创新发展而来,其基础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注重以学生为课堂实践主体,以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科学创设社会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高效师生交互,确保课堂教学内容始终围绕学生学习需求展开,提升教学质量。介于小学品德课程中,有许多社会实践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析与团结协作达成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迎合教育创新浪潮,做出积极转变,将社会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进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为有效落实小学品德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二、分析当今小学品德教育现况

首先,当今小学品德教育存在以教师为课堂主宰的现象,影响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的落实效率。小学品德教师为了有效落实教学内容,会依照既定教学大纲落实教育目标,不注重学生课堂反馈情况,通常情况下采取集体问答形式,进行课堂互动,不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使教育内容无法与学生形成良好交互,降低课堂教学质量,使社会“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无法有效融入学生学习需求,影响教学质量。

其次,当今小学品德教育存在教学方法过于滞后的现象,降低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落实成效。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小学品德教师认为该教育学科不属于重点教育范畴,弱视对其教育创新的力度,仍然沿用“填鸭式”等机械教学法,使小学生无法在小学品德课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降低其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导致小学品德课程缺失活力,影响教学有效性。有些小学品德教师受“国培计划”影响,接受教育专家在线远程教育,树立教育创新意识,却找不到教育创新思维落实方略,使教育创新模式过于呆板,与社会、学生成长需求脱节,无法通过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教育有效性沦为空谈。

最后,当今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社会实践价值不高的现象。小学品德课程中存在许多与社会实践相关的内容,一旦教师在应用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时,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合作愿景及落实成效等客观因素,仅考量学习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机关联,将出现社会实践价值不高的消极现象,降低小学品德课程教育质量。

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作为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当今小学品德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阻力,影响教学策略落实效率,为此小学品德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发展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发挥该教学策略教育有效性,实现通过小学品德教育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1]。

三、思考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与小学品德有机融合方略

1.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有效性

伴随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然成为提升我国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教学策略相融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知识固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师生交互效率,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进行《家乡物产多又多》教学时,可以现在课程开始前,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高效预习。教师可以利用PPT,向学生播放一组填空题:“我们的家乡盛产( ),它口感香脆,营养价值丰富,在( )较多,颜色为( )……”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将弱化对教师的依赖,以此为依据展开高效自主学习。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合资料,提高自学效率,亦可在家长帮助下对问题进行补充,使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更富成效。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可有效转变小学品德课程单调、乏味,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消极状态,使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学习节奏中,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组织小型体验式活动使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更具有效性

学校是小型社会,学生通过参与学校体验活动,可为更好地融入社会预热,掌握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素养,使自身能力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我能做好》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校中体验感兴趣的工作,有的学生想要体验园丁,有的学生想要做班主任,有的学生想了解校长一天的工作。为此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探知欲望,满足学生好奇心教师以“让我来做你的小助手,我能行!”为小型体验活动主题,鼓励学生走入想要了解的岗位,在该岗位教职工的引导下做好分内工作,感受到工作的辛苦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转变以往品德课程仅局限在课堂上,无法与社会接轨的消极现象,提升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虚心学习、锐意进取的精神。

3.丰富社会“自主·合作”实践形式

为了使小学品德课程的社会实践更具价值,教师应结合学生学习需求、教育内容,科学选择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为学生合作学习营建良好的活动氛围。例如,教师在进行《我的暑假计划》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依照自身喜好创设暑期计划,尔后以计划类同的学生构成社会实践小组,为有效率落实社会“自主·合作”教学效率,营建良好氛围,使社会实践目标一致的学生,可以形成紧密关联,达到提高学生合作探究效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对计划内容进行社会调查,如有学生想去三亚旅游,可调查三亚旅行路线、花销等内容,为做好自己的暑期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基本单位为每位学生,而社会实践内容需要整合才会更加完整,这就需要社会实践小组内的学生进行互帮互助、互通有无、团结协作,使小学品德实践目标得以顺利完成,同时达到培养学生调查、分析、总结、统筹、协作等综合能力的目的。社会“自主·合作”的丰富性在教师以学生为实践主体,从学生想法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使实践活动求同存异,整体发展方向与教学任务不发生偏移,而内部活动形式却因学生千差万别的想法存在区分,赋予社会“自主·合作”教学策略多种表现形式,打破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实践内容进行强制要求的恶劣现象,使小学品德教学更具有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课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社会“自主·合作”为核心,做好该课程教学策略的创新,在有效落实教学内容的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1]郭海英.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实践和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7):97.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策略课程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