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速递
2018-11-28
阀门开闭可变定时技术内燃机能效提升10%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研发了阀门开闭定时技术,将内燃机能效提升了10%。该阀门开闭系统或将大幅降低油耗,紧凑型轿车将因此受益。
内燃机内的进气阀及排气阀均受控于凸轮机构,该部件通常不允许实现可变的开闭定时功能。而新技术采用液压缸及回旋式液压阀,上述设备可实现完全可变定时,随着发动机转速及转矩的变化而调整,从而能有针对性地根据发动机运行状况来调整阀门开闭时间。
对提升发动机的能效而言,该功能将发挥关键性作用,并降低成本及温室气体排放量。尽管其他系统也能调整阀门的开闭时间,但因其成本过高且设计复杂,故该类产品仅限于实验室阶段。而阀门开闭定时技术则相对简单,价格也远低于同类产品,为未来的推广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一汽红旗北京车展发布全新概念智能座舱
中国一汽红旗品牌在2018北京国际车展发布了一款全新概念智能座舱。
舱体形态进一步升华了红旗飘扬的动感造型语言,流畅精炼的舱体线条配合内饰参数化纹理细节处理,整体驾驶舱极具视觉冲击力。舱体深邃高雅的车漆凸显神秘的科技感,内饰CMF的整体设计提升了触觉感受。半包裹式的舱体空间结合贯通式的交互屏幕,带来沉浸式体验。
舱内前部布置4个可互动的12.3寸(41 cm)的屏幕、后部布置15.6寸(52 cm)双屏。高清识别摄像头与全列阵麦克风使图像与声音信息的提取与识别更为精准。
在极致体验方面,具备情感识别、智能交互、增强现实及在线升级等功能属性;在智能安全方面,提供行驶安全、信息安全及服务安全等全领域安全保障;在尊享服务方面,构建红旗专属“一卡通、一账通、一站通”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独特的服务。
骏派D80在2018北京车展正式发布
在2018北京国际车展上,天津一汽品牌旗下全新紧凑型SUV——骏派D80正式发布。新车中网非常大,粗壮的镀铬饰条将两侧车灯和中央LOGO相连,简洁大气。其长、宽、高分别为4 500,1 835,1 700 mm,轴距为 2 700 m。
该车搭载1.2T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转速在1 000 r/min时就可以输出200 N·m的高转矩,动力数值相当于2.0 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水准,真正做到强动力、低油耗、更环保。另外,智能网联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将出现在骏派D80上,赋予新车更多智慧,让消费者的驾驶体验和出行更加便捷智能。
骏派CX65亮相2018北京车展
天津一汽旗下首款全新跨界旅行车骏派CX65亮相2018北京车展。该车定位于紧凑型旅行车,整体外形设计由世界三大设计公司之一的IDG(Italdesign)担纲。前格栅采用带有凹凸设计的粗镀铬饰条进行装饰,与银色的前包围搭配更具野性。车身采用黑色小包围,并配备了镀铬行李架,在外观气质上符合跨界旅行车的特征。
新车拥有4 596 mm×1 785 mm×1 525 mm的车身尺寸以及2 610 mm的轴距,充分展示它作为旅行车的超大空间。CX65内饰风格较为简约,极具线条感的对称性设计带着浓厚的德味气息。媲美SUV的通过性,超越同级的172 mm离地间隙,根本无需担心地形路况,行驶更加畅通无阻。配置方面,新车将采用全新智能网联技术,配备语音控制、信息娱乐、智能导航及行车助手等功能。1.5 L+5MT的动力总成能出色完成用户每一次的出行任务。
新款储热材料未来或被用于电动车电池
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的科研人员研发了新款非传统型材料,该款外观酷似塑料的聚合物名为AzoPMA,其储热能力是水的100倍,未来或将被用于制作热电池,可利用其存储太阳能,并将其用于电动车。
AzoPMA的分子可以在2种形态之间切换。当材料受热后,其分子结构将转换为高能量形态,有助于高效存储热能;当材料冷却时,就会切换为低能量形态,在必要时放热。若将该材料切碎并置于雪地中,有助于冰雪融化,无需使用电力设备辅助。
雷诺发布4级自动驾驶电动概念车EZ-GO
雷诺发布了一款4级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电动车EZ-GO。该款概念车专为市内出行打造,最高车速仅为50 km/h,旨在提升汽车的安全性。
该车拥有内置无线网络和设备充电端口,还配置了一台显示器,可显示市内信息。其还拥有主动式悬架,旨在降低城市道路的颠簸程度,紧凑型四轮转向系统可提升汽车的灵活性。EZ-GO采用前开式车门,空间较大,可方便用户上下车,也便于其在夜间看到斜坡,汽车前方及后侧的光条可向行人提供可视符号,可提升其过马路时的安全性。
Libelium发布新款增强版智能停车传感器节点
Libelium公司发布了新款增强版智能停车传感器节点,旨在持续提升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品质。
Libelium的新停车节点拥有2款不同的探查系统,包括双模式无线通信协议Sigfox/LoRaWAN,可在路上或路下用专用模块进行安装。该智能停车设备可在磁探测系统上运行,该系统可支持云端软件系统,后者可评估无线网络节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若车辆停在车位中,该系统可根据磁场变化及无线网络信号的接收能力减弱来执行相关探查。在最佳条件下,该款双传感系统的探查精度高达99%。
Sigfox版可被用于拉丁美洲及亚太地区各国,其带宽频段为915~923 MHz。该系统允许同时使用2款无线电技术,或从云端实现2种技术间的切换。
新设备在出厂前进行过预编程,即使用户没有编程技能,也能借助Libelium的智能设备应用,只需数秒就能完成设备配置。基于高容量电池和低功耗软件算法,智能停车节点的预期使用寿命可达10年。
威廉姆斯发布轻量化电动车概念平台
威廉姆斯先进工程公司发布了电动汽车概念平台FW-EVX。该平台将电池包设计、冲击吸收、冷却和其他系统的创新集成在轻量级、紧凑的底盘上,可为C,C-D,D型车辆提供可伸缩性。在一辆典型的C型汽车中,该平台质量仅为955 kg,包含全能叉骨悬架、4台电动机、四轮驱动变速箱、转向装置及350 kg的80 kW·h锂离子电池组。FW-EVX平台中央模块的底盘侧梁可提供受控破碎带,提升冲击吸收能力。该设备可为蓄电池组提供冷却空气,有助于将汽车前部区域最小化。
威廉姆斯的创新型设计思维包括:推断峰值电池温度,以消除对单个电池温度检测的需要;采用2种不同的碳复合材料来减轻质量和简化组装;使用定制的变频器设计来更好地补充汽车的包装;通过所有系统的紧密设计集成,从而降低成本、优化封装及元件计数。在FW-EVX平台上建造的电动汽车可以更轻、更安全、更环保,而且性价比更高。
奔腾X40荣获2018年“C-NCAP五星”安全评价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正式发布“2018年度第一批C-NCAP评价车型结果”。
作为一汽奔腾品牌中智能互联的SUV奔腾X40,从设计之初就严格按照超越五星的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出众的“3H”结构车身,其特点在于能够将碰撞时产生的能量迅速分散到车身各个部位并吸收,出色的被动安全约束系统匹配确保了车内乘客安全。经过持续3天的碰撞测试,在测试车型没有配备侧面安全气囊与气帘、乘员侧安全带提醒装置,而只得到配备E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1分加分的情况下,完全凭借车体结构设计及被动安全约束系统匹配的实力,获得55.4分,最终获得严苛的C-NCAP评价办法五星级评价。
现代新款电动汽车Kite可实现水陆两用
现代汽车推出了一款名为Kite的两座纯电动概念车。最新款Kite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一辆水上摩托艇。其采用了开放式座舱设计,长、宽、高分别为 3 745,2 235,1 455 mm,轴距为2 580 mm。该车没有车门、顶棚和窗户,能够和智能手机互联互通。在陆地上,Kite由四轮、无刷的电动轮毂驱动;在水中驾驶时,Kite靠喷水驱动。
分析师认为,该车流线型的白色座位部分可以从黑色底盘上断开,携带主电池,也许可以在水中倒车,估计是用智能手机做遥控器,然后再增加一个外壳固定或折叠装置。
废弃汽水罐可变身汽车燃料
俄罗斯国立研究型技术大学科研小组研发出从铝和有色金属废料中获取可替代的环保燃料(氢)的方法。处理一个装过汽水的小饮料罐(0.33 L),将能为汽车提供行驶20 m的燃料。
有些国家对铝和有色金属废物进行分类,将其重新熔炼成二次金属,但这种处理方法的缺点是运输、清洁和重熔成本高,而且熔渣具有高毒性。俄团队提议,使用废铝作为氢生成系统的试剂。在铝与水的反应中,释放出游离氢,然后将其燃烧或氧化,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力。每个质量为15 g的铝罐中储存的化学能可达到255 kJ。
SWNT网状结构或将延长锂电池使用寿命
在反复充放电后,锂电池材料周边会形成一个非活跃层,影响电池的性能。为此,一支化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研究出新方法,防止锂电池阳极材料分解。
该团队制作了单壁碳纳米管(SWNT)网状结构,可利用PPBT(poly[3-(potassium-4-butanoate)thiophene])将SWNT固定在电池材料上。
PPBT的羧酸根基团可与电池材料的极曲面相配合,噻吩骨干可利用“π-键合”与SWNT发生接触,电子可在SWNT-PPBT网状结构内流动。电池材料周边的纳米管网络呈现多孔结构,可供锂离子在电池材料中移动,还能防止电池材料膨胀。该系统可与磁性纳米颗粒物及硅纳米颗粒物这2类电池阳极材料搭配。
专家指出,该项研究证明新方法可实现电池性能最大化,需要对该款电池电极进行全盘的整体设计,考虑锂离子及电子的传导性、活动空间及特定的化学反应等相关因素。该方法对电池技术研发起到了助推作用,在部件制造时需确保材料的均匀性及可靠性。
丰田发布复合燃料混动试验车
丰田汽车公司发布了在将汽油与乙醇作为燃料行驶的复合燃料车(FFV)上搭载混合动力系统的试验车(简称混合动力FFV)。
该车型将有助于普及混合动力车型及减少CO2排放量。混合动力FFV在高能效和低CO2排放的混合动力车性能的基础上,利用在生长过程中吸收CO2,能够实质性控制CO2排放的植物性可再生能源,具有综合性大幅减少CO2排放的潜力。行驶实证试验采用的是目前在巴西销售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搭载该系统后的试验车。
调查数据显示,对比植物从生长到作为能源被车辆使用过程中的CO2总排放量,混合动力FFV较普通FFV,特别是只使用从甘蔗提炼的乙醇作为燃料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减少CO2排放量。
林肯大学研发全新碰撞规避系统
英国林肯大学正在主导一项国际研究项目ULTRACEPT,旨在创建一款探索性碰撞规避系统,从而提升无人驾驶车辆的安全性。
当前的自动驾驶车辆碰撞探查系统在可靠性、成本、能耗及尺寸等方面效用低下。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雷达设备对金属物质的敏感度太低;GPS导航在高楼遍布的市内遇到了棘手的技术难题;车间通信无法探查到行人或任何未实现网络连通的目标物;普通的视觉传感器无法应对浓雾、雨天或夜间光线不足的情况。
ULTRACEPT项目将研发新款自动驾驶车载微芯片,旨在利用“群体智能”提升汽车的安全性。新款ULTRACEPT传感器整合了近程碰撞探查技术、远程危害感知及基于热感知的碰撞探查工具,确保该款设备可实现全天工作,快速应对意想不到的危害及不同的环境条件。
全新异氰酸酯加工技术帮助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亚洲的汽车制造商正在寻求各种解决方案来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以达到亚太区日益严格的VOC排放标准。得益于巴斯夫全新的加工技术,作为聚氨酯泡沫主要原材料之一的异氰酸酯的环保性能大幅提高。该技术显著降低了VOC,特别是乙醛、丙烯醛和甲醛的排放,为用于制造汽车内饰的聚氨酯提供了一种可持续替代方案。
对采用改进型异氰酸酯的座椅系统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相比改进前的座椅系统,醛类挥发性物质(包括甲醛)的排放减少了30%~40%,乙醛和丙烯醛减少了20%~25%。
用虚拟现实技术缓解晕车问题
苹果公司提交了一项专利申请,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缓解车内乘客的晕车感,打发乘车的无聊时间。
苹果的设想是将虚拟现实头显、控制器和投影设备结合在一起,让乘客沉浸在虚拟环境中,从而让他们的注意力不要集中在乘车这件事上。苹果还提出使用能追踪用户身体活动的座椅,并使用这些数据来优化他们的虚拟现实体验。
苹果在专利申请中提到了一些可能的场景,例如:令人放松的滑翔冒险、探索田园风光以及紧张刺激的僵尸追逐。汽车的行驶状况可以被纳入到体验中,例如:如果汽车由于等红灯或其他原因停下,那么在虚拟现实环境中汽车也会停下,直到信号灯变绿才能重新发动。
该专利不但与无人驾驶汽车项目相关,也可以用于普通汽车,让乘客在通勤或长途旅行中享受乐趣。
固特异发布绿色概念轮胎
固特异发布了一款嵌入青苔、旨在改善空气质量的概念轮胎Oxygene。该轮胎的主要特征有:生长在轮胎侧壁的青苔使轮胎能通过其胎面吸收水分、吸入CO2并将氧气释放到空气中;轮胎能利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能量为传感器、人工智能和灯带供能,后者可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来提醒驾驶员和行人汽车的操纵情况;采用由再生轮胎的橡胶粉制成的3-D结构;使用可见光通信系统技术(LiFi),使轮胎与其他汽车和车辆基础设施进行无线互动,理论上为自动驾驶汽车铺平道路。
超薄玻璃OLED新技术保护电子零部件
随着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显示屏趋向于往窄框和全面屏的方向发展,OLED新技术作为全面屏技术的核心内容现在正被广泛应用,而该技术的应用材料是超薄玻璃。最小厚度为25 μm的超薄玻璃,其厚度比人的头发还要细,当厚度小于150 μm时,超薄玻璃可以被随意弯曲并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能。
OLED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易受环境影响,必须以最高的精密度进行封装,隔绝氧气和水汽。德莎研发的不与敏感OLED材料相互作用的侧向密封和光学透明胶带,能给超薄玻璃的固定提供稳定的粘接,在确保元器件表面玻璃密封的同时,防止气液的侧向扩散。
此外,在汽车显示屏上使用的胶带必须达到抗振、耐高温或低温、耐化学清洁剂腐蚀及较长的使用周期的要求,德莎为车载显示屏以及驾驶辅助系统(如摄像头、传感器、天线)研发的胶带,可以完美解决苛刻的粘结需求。
利用云技术提供反向驾驶警示服务
博世与Antenne Bayern无线电台开展合作,旨在杜绝因反向行驶而导致的交通致死事故。
该合作使得Antenne Bayern将博世的云端反向行驶驾驶员提醒功能整合到其无线电收听者的手机应用中。该系统可在数秒内向反向行驶的驾驶员及其临近区域内的其他道路使用者发送警示信息,通过信息推送为所有人留出一定的操作应对时间。
当汽车靠近高速入口或出口时,反向行驶驾驶警示系统可向博世云端自动传输匿名运动数据。博世的云端技术可将汽车的当前位置与行驶时方向进行比对,上述数据可被存储于在线数据库内。若2种数据不吻合,该系统会自动向驾驶员发出警示,提醒其行驶方向反了。
锂空气电池或延长电动车续驶里程
由伊利诺伊大学及阿贡国家实验室组成的研究团队设计了新款锂电池,其电能或将比当前锂电池高5倍,未来或将被用于电动车,甚至还有可能延长电动车的续驶里程。
该设计利用锂与空气中提取的氧气发生反应,为锂电池减重。该款电池在阳极上覆盖了一款薄薄的碳酸锂、非晶碳涂层,该结构有助于锂离子的流动,同时阻隔体积较大的氧分子及CO2。该款锂空气电池的关键之处在于其阴极,带负电荷的电极允许电子进入电池内,将氧气从空气中抽离出来。电解液内的金属边缘及离子溶液结合后,将合成一款催化剂,使锂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过氧化锂,尽可能地抑制其他反应,例如影响电池性能的氧化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