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馆藏虚拟书架的多元设计

2018-11-27赵莉

设计 2018年15期

赵莉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物理馆藏虚拟化书架的研究,设计一种基于用户互动与分享的,以馆藏物理布局为基础的,能及时反映纸质和数字资源信息组成的虚拟书架。该书架具有展示数据来源、呈现方式、排架方式的多元性特点,并可提出对传统图书馆业务流程优化的场景:线上线下融合的借阅服务、社交与个性化推荐、场景设计优化等。

关键词:虚拟书架 虚拟排架 多元视角 虚拟图书馆 多元设计 虚拟设计

前言

虚拟设计是指设计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设计,通过电子虚拟环境传递给人以视知觉上的信息,带给用户沉浸效能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虚拟书架的设计是虚拟图书馆的具体应用,是基于智慧图书馆的虚拟现实技术的线上线下融合。虚拟图书馆是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基础上,构建与真实图书馆环境一致的数字化3D场馆,并集成信息检索和虚拟阅读等功能,形成图书馆仿真系统。多元化的虚拟书架将020(线上线下)的服务设计引入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的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有机融合,强调馆藏空间与智能借阅的协同、用户的互动与分享体验。

一、虚拟书架设计与应用现状

虚拟书架是指运用网络虚拟技术把实体书架的图书投射在网络设备(手机、电脑)上排架供读者查阅,用户可将光标移到图书上查看相关信息或阅读。现阶段虚拟书架的研究可分为馆藏图书的虚拟书架和个人借阅虚拟书架。

(一)物理馆藏的虚拟化

目前国内关于图书馆的虚拟书架的设计大致围绕其与物理馆藏的研究进行论述和系统设计。李镇伟设计了图书馆网上虚拟书架系统,该系统在网络环境下模拟物理书架的方式,帮助读者形象地浏览同类馆藏图书的封面,图书排列顺序与图书馆的物理书架相同,并可链接到图书的OPAC查询结果页面。熊泽坤提出图书馆虚拟排架系统的设计,帮助图书再次上架时进行初次定位和批量模拟排序。林争春等探讨基于VRML的虚拟化书架场景的优化,构建了虚拟数字图书馆系统的书架场景。杨国栋论述书库虚拟化实现的效果,计算出每本图书厚度和显示该书在书架上的具体位置,并且为每本图书提供链接对接馆藏数字化平台来获取电子书。蒋南将图书馆书库物理书架的图书排列顺序实时展现在OPAC系统中。

目前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界,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和南开大学图书馆开发了图书定位导航系统,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实时虚拟书架服务。在国外共有10所高校图书馆提供与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类似的“虚拟书架”服务,当检索某—本图书时,会提供所检索图书及其周围图书的模拟书架,点击会显示图书具体信息。

以上的研究和现状都局限于馆藏物理书架的虚拟化,没有考虑与用户的互动与分享,没有述及虚拟书架的多元属性的挖掘。

(二)个人借阅“书架”

在网页版的个人图书馆中,是根据借阅历史和书籍浏览历史形成的个人虚拟书架(如图1),为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网站上开发的“我的书架”系统,分为“我的藏书”、“我的书签”、“读过的书”三个部分。

把个人购买或下载的电子图书,存放在个人图书架中,以虚拟书架形式呈现,是电子书商“出借”图书的常用形式。目前有代表性的虚拟书架是各门户网站、移动端上的“个人电子图书馆”、“我的云书房”系统,可以把每本图书的内容下载到本地或在線阅览,用户可以在线阅读图书,记录章节笔记,登录后添加到个人的书架中,形成个人的虚拟藏书架。

(如图2)是目前常用的一些阅读APP(Application手机软件),相当于,一个APP就是一个书架。每个APP的功能和应用不同,如豆瓣笔记、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偏向于读书笔记,Kindle用来读亚马逊买的电子书,Stanza用来阅读从Fictionwise电子书商店购买的图书,当当云阅读(如图3)用来读当当网买的电子书。这些APP应用中图书存储的格式也包罗万象,有EPUB、PDF、DJUV、TXT、DOC、PDG等,因为应用和格式的不同,对于用户来说各图书和书架的整合是个比较大的困难。

二、虚拟书架的多元设计

文章提出,图书馆虚拟书架应不仅限于物理馆藏的展现,而应该从多元视角各方面,如文献类型、排架方式、展现方式等多方面作进一步完善设计,以适应智慧图书馆发展的要求。

(一)书架信息的多元性

图书馆馆藏数据来源除传统纸质图书外还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音频资源、视频资源等在内的海量数字资源。图书馆的数据信息采集除了传统的纸质文本、电子资源外,还应扩大到对传感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用户与资源交互信息的收集。

现在图书馆馆藏的多元性,使得虚拟书架的数据来源不是简单的物理馆藏,还包括图片、声音、视频、地理位置信息等数据来源。整合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纸质期刊、电子期刊等资源,在虚拟书架设计上集中体现图书的多元性,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因载体不一,而引起的资源分散呈现的缺点,使读者在浏览馆藏图书的同时可相应获得相关的图书、微书、随书光盘、网络学术资料等信息资源,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元排架设计

传统图书馆排架方式根据中图法排架,但是个人藏书的书架往往具有很强的类型偏好,中图法排架并不适合每个用户排架的习惯与方式。虚拟书架可根据图书的属性甚至是用户的喜好进行多元式排架,例如可根据书名、作者姓名、出版社、出版年代、不同语种等多种方式排架。

多元的排架方式排架的规则可以依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即可根据用户功能需要自动进行排架,例如按照主题、出版时间、作者、语言、阅读历史,甚至是翻看图书次数等多种方式排列。虚拟书架排架方式的可多元化,不仅可满足用户的多样性需求,还可以解决图书多学科分类而在物理排架中只能选择一个位置的问题,增加了图书分类的多样属性。

(三)虚拟书架的多元数据多维度展现与分析

虚拟现实展示的书架设计使读者与图书之间产生交互,突破以往的限制,有利于读者自主获取信息资源。多元的虚拟书架,展示的内容不再局限在书本。虚拟现实具有更个性化的展示效果,不仅体现热门借阅等数据,还可利用可视化软件对图书的使用进行多维度的可视化呈现。如,在虚拟书架上,可以以热力图方式,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呈现,引导用户去借阅、浏览相关图书。虚拟书架的展示可以按不同学科展示,更可以按图书借阅热点、图书排行榜、读者关注热点进行展示,展示其图书的图片、文字、视频等多方位内容形式。

多元的数据展示与图书推荐结合起来,组合成“您可能也喜欢”的图书推荐,发现书架中的宝藏。虚拟书架能更好地分析用户行为:传统书架因为是物理静止并且对读者是被动式的,用户取阅相关图书的行为一定得是在用户进行借阅后才能对用户的行为进行分析,而用户可能感兴趣的翻阅行为不在统计范围内;而虚拟书架会把用户对每一本图书的点阅次数计入到用户的行为分析大数据中,能得到更精确的用户行为数据。

三、基于虚拟书架的传统服务优化设计

(一)线上线下融合的借阅流程设计

(如图4)为“线上线下相融合”(“020”线上Online+线下Offline)的虚拟书架图书借阅流程设计用户不仅可实现虚拟书架的线上借阅,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线下配送服务(如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的智慧图书馆配送活动),实现虚拟借阅的线下体验。

(二)线上线下的服务设计

1.用户体验的“唯一性”和专属性设计

未来服务的设计将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图书馆的线上书架(物理馆藏书架)和线下书架(个人虚拟书架)的融合,可构建用户的“专属书架”,线上线下书架的对应融合服务可以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和流转率,提升读者的现实感和用户归属感。虚拟书架因其可以通过读者用户的主观性进行排架设置,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每个读者的虚拟书架都是唯一和专属的。当用户点击自己的“专属书架”时,可以知晓实体书架在图书馆物理馆藏中的排列,线上可以阅读该图书的电子微书或内容介绍,读者可以在线阅读电子图书,而喜欢纸质图书的读者可获取该书是否“在馆”或“可借”状态,对该书进行“锁定”,进行图书“预约”或“配送”线下服务。

2.用户的推荐和社交功能设计

虚拟书架上的图书与传统馆藏书架相对应,可以向用户推荐虚拟书架上的相关或相类似的图书,相类似的图书可以在馆藏的传统书架上左右临近的同类图书的图书中查找推送,而相关图书的推介可以通过对用户借阅历史、查询书目历史、电子资源检索日志、用户学科身份属性等大数据的发现、跟踪及分析决策,构建出用户可能所需的内容,并提供主动推荐的个性服务。

通过喜欢某一类图书的相类似虚拟书架,读者群可以形成不同的读者圈,拓展读者的社交圈。利用读者的社交网络进行推送相关图书,如读者所在的班级、学院、好友正在看的某本图书的推送。

虚拟书架上的图书可以进行溯源,可以通过此书和不同的读者进行探讨,形成网上的“研讨室”,也可以与线下的借阅读者进行研讨,通过图书的书评或者微书的研讨真正意义上实现线上線下同步交流。

3.线上线下同步推广服务设计

图书馆的现有图书阅读推广活动可以在虚拟书架上进行同步展示,形成线上线下的同步推广服务活动。推广活动的海报内容可以以悬浮方式展现在网页上,把相关图书推荐内容与虚拟书架相结合,如某主题书展中,相关主题图书以高亮或气泡的形式展现,吸引读者点击和阅读,并增加了读者对图书馆相关阅读推广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对于相似虚拟书架的人群进行专属的用户线上线下的推广活动,比如喜欢某一主题图书的潜在读者通过虚拟书架的关联可以很容易找到,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并可根据活动后用户虚拟书架的图书上架率分析,评价每次推广活动的成效。

(三)虚拟书架的场景优化设计

虚拟书架场景模拟是虚拟书架设计中重要的环节,在制作过程中应尽量按照图书馆真实环境进行设置,使用户能在虚拟场景中漫游,并可在虚拟书架上进行交互式的查询,让用户有沉浸感和真实感。

首先以图书馆各楼层的高度、各库室房间面积尺寸、各书架在各楼层的排列平面图、书架高度、层架宽度为基础,利用3DMAx软件建立几何立体模型,然后对场景中的各个模型进行渲染以增强效果。所谓渲染优化,即添加光源、添加各书架周围家具的立体模型、设置书架和配套家具材质、添加各种标识、填充色彩、增加纹理。再将三维模型导入unity3D中加以整合及优化,以实现图书馆内虚拟场景的展示与漫游。当用户点击某书架查询时,可相应漫游浏览周围场景的信息,灯光也可自动亮化该书架,从而方便将用户所关注的图书以高亮的形式直观的展示。

书架上整架整层图书的信息可采用影像全景模式采集,并模拟人眼的左右视觉进行相应的画面拍摄,最后将相关的画面赋予人眼。在虚拟展示中可重点突出书架图书的封面和书脊的图片文字信息(通过图书馆书目信息添加文字辅助获得),图书内容和借阅信息通过后台调用。书架图书设置中添加图书厚度、封面图片信息等内容,充分使用模型创建、材质绘制、灯光布局等提高真实和艺术感,使用户点击某书时,可以模拟图书放在书桌上进行直观阅读,帮助用户在虚拟书架上形象地浏览和翻阅图书。

结语

多元化的虚拟书架设计分析了解用户个体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变化,实现用户专属的知识空间,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而怎样让图书馆实体书库的图书和虚拟书架做到实时精确对应,设计用户的借阅“DNA”,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实现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