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立体书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8-11-27郝志蕊刘东明

设计 2018年15期
关键词:智能化发展趋势

郝志蕊 刘东明

摘要:在当前“读屏时代”下,数字化信息更新不断加快,使得互动模式“智能化”研究成为研究热点。将这种智能化技术运用于儿童立体书的设计中,有助于增强儿童阅读兴趣。本文通过对儿童立体书的演进过程分析,从儿童生理、心理需求、成长教育方面出发探讨儿童立体书相比其他传统平面书在儿童成长方面的优势,并对未来儿童立体书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儿童立体书 智能化 发展趋势

一、儿童立体书演进过程

儿童立体书又叫“弹起书”,也有人将其称作“玩具书”,它以纸张为媒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能够用手触摸到的三维立体空间形态,由于其相比传统二维平面书本更能获得直观真实感受,因而更容易被儿童接受,是一种适合儿童生理、心理的幼儿读物。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儿童立体书也在时代的浪涛中前进着,如何设计出同时满足儿童的感官体验、趣味阅读、开发智力、手脑协调发展的新一代儿童立体书,给儿童创造力的发掘带来更多的可能,成为未来儿童立体书设计的方向标。

根据立场和功能的不同,儿童立体书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从结构空间方面看,一般分为平面变化型、立体变化型和视觉变化型;从样式方面看,一般分为:翻翻书、拉拉书、洞洞书、旋转木马、扇折、隧道书和投影剧场。随着机关技术的发展,儿童立体书逐渐从传统的手动翻拉为主的形式逐步演变为立体机关结构复杂式的旋转木马、隧道书等各式奇特造型形式。近年来,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儿童立体书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借助电子设备的微型化,将声光电融合技术融入立体书,逐步变为现实,中国原创立体书《香港弹起》《中国弹起》等都试图将智能化新技术融入其中,从而使用户充分与角色进行互动交流,与图书情境充分融合,感知由图书带来的新奇体验。

二、制约儿童立体书发展的原因

(一)设计难度大,国内人才匮乏

儿童立体书因其在儿童读物中独特的立体化纸艺设计形式脱颖而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因其设计的立体化导致设计难度大,并且我国立体书设计起步较晚,理念、创意与国外尚有很大差距,有限的国产儿童立体书无法表达中国特色。目前,国内大多儿童立体书均从国外进口,《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系列国外儿童立体读物大批涌入国内市场。

(二)容易损坏,维护困难

儿童立体书的优点是较一般儿童读物具有更强的表现力,能够满足儿童对立体形态探索,手脑并用,获取更多知识和感官经验。但儿童立体书毕竟属于书籍的一种,不是一次性的,反復翻阅将导致立体书立体形态部位损坏且修复困难,也许某一关键部位损坏就会破坏掉整个立体机关,使其瘫痪。儿童的好动性使得儿童使用立体书损坏几率超乎其然。

(三)售价昂贵,受众面小

立体书将插画、纸雕、折纸艺术融为一体,制作工艺复杂,其手工剪纸立体内页的设计更增加立体书的成本。我国立体书大都引进于国外,其制作繁杂的同时还要将英文版式载替成中文,一本立体书少则八九十,高达几百上千。虽然近几年立体书也为大多纸艺爱好者或成人作为收藏之用,但主要还是面向儿童。

(四)来自数字化设备的冲击

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在数据库中寻找信息,使得儿童立体书作为儿童读物的一种特殊形态,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三、立体书的解决措施及智能化发展趋势

(一)加强人才培养,有效遏制人才短缺

我国立体书的市场大都依靠国外进口,《爱丽丝梦游仙境》等大部分国外优秀立体书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而中国原创立体书则无人问津或人迹罕至。为了解决国内儿童立体书设计者短缺的局面,应加强对该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注重该领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并请国内立体书设计优秀人才如《香港弹起》《中国弹起》的创作人刘斯杰等人物对学生开展有关立体书的讲座,传授经验等;2.鼓励学生走进企业公司,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3.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定期到欧美等立体书的设计人才的集中地交流学习,师夷长技,带动中国立体书设计发展。

(二)更换材料,延长寿命,增加用户

立体书使用的材料一般采用胶版纸或铜版纸,幼儿读物中撕不坏的书一般采取这种纸。除胶版纸或铜版纸外,泡沫板和布片也为立体书常用材料。当前的立体书外形设计趋于多元化,形态各异,不同材料的使用也必然使立体书的成本发生相应改变,探索一种可有效解决立体书容易破损的新材质,使立体书的使用寿命增长,也可相应增加立体书的使用者,材质的选取着重考虑儿童的肤质柔软脆弱,容易受伤,而且材料的化学成分应严格把关,儿童是需要我们着重保护的对象,儿童产品以及儿童使用的任何物品都需要严把质量关,在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立体书的材质进行选取与更新。

(三)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简称AR)技术在立体书智能化设计中起到的作用

1.增强现实(AR)技术简介

增强现实(AR)技术是—种实时地时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它能实现实时交互,三维虚实配准功能良好,该技术充分利用辅助的虚拟物体,对周围真实环境的各种场景动态进行增强,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是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三维注册等。

增强现实技术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而产生的,但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也有明显区别,虚拟现实技术往往借助于头盔显示器,将使用者的视觉与真实的环境隔绝开来,虚拟现实技术给使用者带来的“五感”体验来自于虚拟空间,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隔绝的。而增强现实技术恰恰相反,强调的是真实环境与虚拟物体的一种融合,强调使用者在真实世界的体验与存在感,并不会与真实的周围环境隔离开来。

2.增强现实(AR)技术运用于儿童立体书的优势

由于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带来更加完善的审美体验,增强现实技术运用于立体书的设计与开发,更加增强立体书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使儿童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方面带来非同凡响的感受,有利于儿童阅读兴趣的提升,从而在锻炼儿童手脑并用的同时也提升了立体书的教育效果,增显其教育功能。

(1)提升立体书造型设计逼真度

增强现实技术在原有纸艺立体形态的基础上,虚实结合,实时交互与三维注册对其虚拟定位等无缝结合,使立体书中的角色造型真实。如以恐龙为主题的立体书,能带领儿童进入恐龙的世界,使侏罗纪、白垩纪等恐龙出现在儿童的周围,带来更加逼真的视觉体验,创造一种真实的情境体验,并将各种类型的恐龙的爱好、生活习性、以及不同种类恐龙间的斗争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儿童进入一种真实的恐龙世界。

(2)丰富立体书交互性

传统立体书通过机关的设置,使立体书呈现三维纸艺视觉效果的同时,通过手动翻翻式,拉拉式,洞洞書等手动方式翻页,拉扯以及触摸等方式,带动儿童在思考的同时,也锻炼了儿童的动手能力。通过手脑结合的形式,虽然能使儿童在动手过程中感受到直观真实的体验,但这种互动形式只是基于纸艺形式的基础之上,儿童只能通过简单的触摸与拉动来进行简单的体验,如对一个门进行左右开合,来体验开门关门效果,或者稍微复杂的如旋转木马式立体书,也只是基于一个展开的360度的视觉形式,至于内部结构无从得知。再如隧道式立体书,儿童观看时通过不同层次的遮挡远近效果来进行体验,这虽然相比普通儿童读物有了很大的互动体验,然而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立体书能给儿童带来更加丰富的互动形式与互动体验。

增强现实技术与立体三维纸艺形式相结合,儿童可以通过打开立体纸艺的门或窗,每次飞出来的是不同造型、不同品种的精灵或蝴蝶,可以与精灵或蝴蝶进行实时交互,或者让精灵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行为动作,例如通过指令,精灵可以翩翩起舞,也可以拿起乐器吹奏动听的音乐,与精灵一起探寻书中奇妙世界,或化身精灵在纸艺三维立体形态背景中穿梭。如刘斯杰设计的《中国弹起》立体书,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再现大清早朝时大臣们纷纷进入内殿,进行早朝的情景,更好地带领儿童对书中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与体验。

(3)提升立体书趣味性

增强现实技术作用于儿童立体书,由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虚实结合,儿童在使用的过程中沉浸其中,可以体验到虚拟的角色如同真实的存在,更加增强一种沉浸感,惟妙惟肖的形象,楚楚动人,而且具有实时的交互性,更加注重趣味性与艺术形式以及实用性的统一,更加生动地具体抓住儿童眼球,对儿童注意力的捕获也要很大效果,具有极佳的趣味性。

(4)提升立体书内容含量,增强教育效果

增强现实技术作用于立体书,不仅增强了立体书的内容含量,这些新奇的内容也促进了儿童创造性的培养,有助于儿童创新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提高。虚拟与真实的交融,一次次不同寻常的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积极性,激发了儿童的探索与求知欲,使儿童主动学习。例如儿童打开书中一扇纸艺窗户,每次飞出去的是不同形态,不同品种,不同大小的蝴蝶,还可以与蝴蝶进行互动,看似简单的蝴蝶舞动形态,却能促进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提高,避免了填鸭式教育带来的思维固化现象,潜移默化地达到了教育儿童的效果。

结论

儿童立体书的发展历史悠久,虽然儿童立体书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制约与阻碍,但随着人们对立体形态功能与审美的进一步探索,儿童立体书会越来越深受儿童与纸艺爱好者的喜爱。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于立体书的设计与开发,其制作成本会越来越低,使用寿命也会越来越高,这必将带动儿童立体书的快速发展。未来儿童立体书的需求会越来越广泛,其教育效果也会逐渐显现出来,从而扩展立体书教育功能,增强立体书的教育效果必将成为未来立体书的研究热点。

猜你喜欢

智能化发展趋势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成套智能化装备技术在制浆造纸行业的应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智能化要颠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