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如何做到有效提问
2018-11-27张杰
张杰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175-01
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个问题组合起来的,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真正的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精心设计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起重要作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使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达到最有效。
1.课堂提问的问题要能够拓展学生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能是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有效的教学在于形成一种使学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确定的问题情境,在矛盾、疑惑、惊讶中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为使学生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作答条件。或做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如:如何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要用到哪三种试剂来除杂?三种试剂的加入肯定有前后之分,大家想一想,应该先加什么,后加什么试剂?试剂加入的顺序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和评价,最终得出了三个正确的结论是:
(1)BaCl2—NaOH—Na2CO3—盐酸
(2)BaCl2—Na2CO3—NaOH—盐酸
(3)NaOH—BaCl2—Na2CO3—盐酸
一连串几个连续的提问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一个坡度或者梯度,这样才能由浅入深。这样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用“杠杆”把“地球翻转过来”。举一反三,拓展了知识领域。沉闷的课堂秩序被打破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有效的提问的意义在这里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2.课堂提问应新颖、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课堂提问的内容要有区分度
当问题有一定的趣味时,不但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促使学生保持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如在讲授“原电池原理”时,我就引入了一个求医的故事。说是在伦敦上流社会,有一位贵族夫人格林太太,因牙病补过一颗不锈钢的假牙,后来,又因为车祸掉了一颗牙,她为了显摆,就装了一颗黄金假牙。自此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更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位夫人整日感到精神萎靡,找遍各大医院会诊也不见效果。格林太太的病因到底是什么呢?故事讲完后,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帮格林太太找出她的病因。
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区分度。提问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使学生无从下手,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提问最好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提高学生的信心。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接过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才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3.提问要做到因材施教
有效的提问应形式多样,分层次地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施问时,一要根据问题的难度,二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提问相應程度的学生。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的信心;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鼓励他们变换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总之,有效的提问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层要求,因材施教,方可营造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水平,收到以点带面,大家受益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后,我们可以如下设计问题: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前两个主要针对中下学生)
(3)试举例说明盐酸既可作氧化剂,又可作还原剂。(主要针对中等生)
(4)“置换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全部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正确?(主要针对中上等生)
4.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体,表述要清晰、准确
一般来说,提问要言简意赅,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一听就明确教师问的是什么,自己要回答什么。反之,问题不明确,条件不易懂,涉及面过宽,超出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想象力,学生将无从入手,大惑不解,无言以答或答非所问;知识面过窄就起不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为此,教师应在深钻教学大纲,认真研究考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一个主题,设计一个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步步深入,拾阶而上。例如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后,要学生解释泡沫灭火器的原理。我们可以拆成以下几个问题:
(1)硫酸铝属于哪种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2)碳酸氢钠属于哪中类型的盐?其溶液中存在怎样的平衡?
(3)两溶液混合后原来的平衡是否受到影响?
(4)原平衡相互影响的结果怎样?
这一连串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起到了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作用。
总之,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其次,教师的提问还要有针对性,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都会产生不同得效果。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立即回答出很正确的答案,这样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个提问也是失败的。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只会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