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哑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刍谈

2018-11-27李风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李风

【摘要】针对聋哑儿童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现状,笔者认为:在聋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因此,聋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积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聋哑儿童;小学语文;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推进,学校、教师开始关注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学生相比,聋哑儿童由于受到身体残疾因素的影响,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使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是聋哑小学语文教育的职责和使命。本文以聋哑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聋哑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

一、聋哑儿童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聋哑儿童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对小学生而言,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比普通学生而言,聋哑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身体残疾因素的影响,缺乏应有的听、说能力,在语言的学习、感知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导致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首先,聋哑学生容易出现自卑、自闭的心态。一方面由于聋哑学生听力功能、语言表达功能缺失,导致他们难以正常地感知世界上的各种声音,不能自由地表达和交流,身体的缺陷讓学生心理更加脆弱、敏感,从而产生自卑、自闭的心理;另一方面由于不能正常地交流和表达,有情绪难以有效地发泄,长期的问题积聚,也容易让聋哑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其次,聋哑学生容易出现思想偏激、敌视、暴力、妒忌的心理问题。由于与常人不同,自卑、自闭心态的影响,使得聋哑学生长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的世界,敏感、脆弱的心理,容易让学生对他人形成敌视心理,最终产生偏激、暴力、妒忌的问题,这些都是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对聋哑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是聋哑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功课。

(二)是促进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途径

语文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人文性的学科,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学生沟通、交流和表达的关键工具;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则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丰富学生情感、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针对聋哑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经之路。因此,作为聋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聋哑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理念,关注聋哑儿童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对现代教育事业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在现代教育背景下,“知识”已经不再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取而代之的是“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这就要求聋哑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变传统应试化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关注聋哑儿童的心理健康,促进聋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二)以教材为依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校学生有专门的使用教材。就聋哑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不乏大量的、优秀的美文,并且多出自名家之手,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聋哑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其中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聋哑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例如,针对聋哑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英雄人物的塑造,教师可以结合英雄人物的形象特点,将英雄人物坚忍不拔、忠贞不渝、保家卫国的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引导学生走出敏感、脆弱、自卑的心理怪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此外,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还可以适时融入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懂得如何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引导聋哑儿童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存在的困难,克服困难,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关爱、尊重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聋哑学生因其身体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容易敏感、脆弱,关爱、尊重、理解学生,是重塑聋哑儿童生活信心、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石。因此,作为聋哑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关注每一名学生,尊重、照顾学生的心理感受,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积极鼓励,引导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生活的信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将教师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大朋友,促进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四)融入励志故事,引导心理健康

笔者在聋哑儿童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会通过各种励志的故事,引导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如“三个聋哑儿童的不同命运”“沙子的命运”,同时,在教学中,笔者还融入了一些名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如华罗庚、张海迪、桑兰、贝多芬、霍金等,这些名人身残志坚,最后取得成功的故事,都能够让聋哑儿童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树立聋哑儿童生活的信心,引导心理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在聋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改变聋哑儿童自卑、敏感、自闭的心理状态,树立其学习、生活的信心,培养意志力,促进聋哑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兆英.浅析聋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4(6).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小学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