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中学,在学中教
2018-11-27叶丽华
叶丽华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教学方式叫作先学后教,其核心是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快乐地进行学习、主动去
学习。因此,在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我不断尝试,试着让“小老师”走上讲台,为学生创设了能够展现自己的舞台,切实变成学习活动的主体,获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本文以《荆轲刺秦王》一文为例阐述了“小老师”课堂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小老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过去的语文课堂大多数来讲十分单一枯燥,学生难以被激发出兴趣,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自教育改革以后,有关部门规定老师一定要想尽办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只有学生具备了学习的自主性,才能够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质量。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大多数老师都选用了“小老师”的教学形式来带动课堂氛围,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这个方式不单单能够活跃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增长同学之间的感情,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老师的负担,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应该有效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带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经过多元化的方式,指引学生主动去思考。俗话说得好,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若对学习没有分毫的兴趣,那么就无法把学习任务落实好。同时,教育改革始终在强调老师的创新能力与引导能力,应该把学生当作主体去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因此,在课堂上选用“小老师”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任务的开展,让学生对此类教学方式提起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活跃起来,让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加入到当中,按时按量落实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继而提升学习与教学效果。以下是将《荆轲刺秦王》一课作为例子,用“小老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下文字将教学经过进行大致说明。
(一)课前准备:领取任务
提早一个月安排预习,发布《荆轲刺秦王》自学展示目录,让学生互相调整领取任务,上这堂课以前的两周左右所有学生把最后确定的任务上交给老师,老师进行定稿,之后粘贴进行公示。
(二)《荆轲刺秦王》自学展示目录
目录如下:
(1)按照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的任务,分小组确定名单,秉承自由组合,小组协调,人人加入,准许客串原则。
(2)主持人一名,即学生1,任务是控制顺序,贯穿全场。
(3)介绍分析组“小老师”共7人。
任务一:教学知识介绍与检测,即学生2。
任务二:刘向包括《战国策·燕策三》简介,即学生3。
任务三:《荆轲刺秦王》四幕戏的故事大纲和文章有关情节介绍,即学生4。
任务四:文章内主要人物关聯简介,即学生5。
任务五:主要人物形象解析,放在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以后。荆轲,即学生6;秦王,即学生7;太子丹,即学生8。
(4)角色朗读组“小老师”共6人,荆轲,即学生9;秦王,即学生10;太子丹,即学生11;樊於期,即学生12;秦舞阳,即学生13;蒙嘉,即学生14。
(5)课堂表演组“小老师”共12人,用文章第四场戏“荆轲欲刺杀秦王”的情节演绎来举例。分角色安排表演,包括摄像、道具、服装、声音、场务等。
(6)表演评鉴组“小老师”,共7人。
任务一:评价一下同学们的课堂演绎,有两个主要评审、两个辅助评审。
任务二:评价选定部分的总结和反馈,分为“最佳演员”“最优读者”“最佳评审”。
(7)质疑补充组“小老师”,学生大于或等于7人
任务一:对于人物形象的自我看法。
任务二:舞台说明。
任务三:好一场“荆轲刺秦王”。
任务四:建立“荆轲刺杀秦王”论坛,话题由学生自行拟定,人员数量不限。
(三)设计简要
第一,在运用方面,教学环节的设定十分科学,程序简洁清晰,便于学生们学习与主持人操控。第二,在运用方面,将所有同学根据教学程序分为五个小组,教学任务详细到个人,全程加入的学生至少达到40人,包括客串与群演,落实“课堂无闲人,人人皆主人”;并且,不同的部分也由不同的“小老师”进行,能够使得“小老师”各自展示自身的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综合素养,同时从中学习和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第三,把课堂教学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自然会变得更加浓烈,创造性水平与想象能力均能够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
对于《荆轲刺秦王》一课的教学过程开展,总共分成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第一部分: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演示“荆轲刺秦王”的视频片段;第二部分:介绍和说明,由介绍分析“小老师”负责介绍戏剧的知识、剧中情节、作者等,同时,说明人物之间存在的关联,还可以引鉴幻灯片进行呈现;第三部分:朗读和解析,首先由角色朗读组“小老师”分角色快速阅读文章,之后由分析组的“小老师”对文章当中的三个关键人物荆轲、太子丹以及秦王作性格上的解析。潜移默化当中,学生在课堂当中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在潜移默化中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荆轲,均有一个太子丹,或者都是有一篇《荆轲刺秦王》,给后续的课堂演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第二课时则是课堂的演绎。第一部分:现场演绎,由表演组“小老师”来担任出演任务。由场务布置舞台,各幕后学生到位,表演组学生共12人上场。第二部分:自评和他评,首先让表演小组的“小老师”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演员阐述演绎过后的体验和对古代语言的感受,之后让评定组的“小老师”再进行点评。第三部分:评定与整理,班级同学一同评选“最佳演员”“最优读者”以及“最佳评审”,表演评定组的学生要落实好下节课的反馈工作。最后由老师进行整理总结。第四部分:布置作业,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电视剧《荆轲刺秦王》的相关片段,通过演员们对角色的诠释,感受剧中人物内心的变化。
二、优化教学氛围
我们可以在课堂当中选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得“小老师”展现他们自身的积极自主性。在过去的教学中,形式单调,主要是老师在台上讲解,学生在台下听取,如此一来就没有了什么所谓的创新,也难以让学生们对学习提起兴趣。如若老师可以按照自己班级当中学生的特征,还有教学目的来创造出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笔者坚信必定可以使得教学活动更顺利地开展下去。还可以使“小老师”们达到他们应该呈现的效果。以《荆轲刺秦王》一课为例,还可以选用演小品的形式,让每一个“小老师”带着他们的组员来编排一个小品,之后看一看哪一个小组表演的小品更好,如此一来,不单单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富有趣味性,还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最关键的是,“小老师”也获得了相对的锻炼。此外,学生接纳新鲜事物的水平还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选取直接的方法來开展教学,比如可以选用微课的方式来进行课程教学,利用课件展示文章中提及的主要人物等,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易于对知识进行理解,在理解的根基之上开展语文的学习,落实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荆轲刺秦王》一课教学结束以后,老师应该针对这节课程提出好的地方与不足之处。现代的教育理念关键在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实施的不同的引导,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经过不同层面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式的教学,引发学生学习自主性。老师应该按照每一个学生的真实状况开展不同困难程度与学习方式的提问,如此就能够让平常不太喜欢说话的学生开口回答问题,让平常活跃的学生变得更加的活跃,更加乐于思考、乐于提问。如此一来,教学课堂气氛便活跃了起来,不单单可以提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结语
总而言之,每一次的“小老师”课堂教学,都是学生十分期待的时刻,为了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小老师”,很多学生在上课以前都会做好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在课堂当中喜欢刨根问底。在潜移默化当中,有效培育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懂得了真正有效的学习方式。由于在课前会进行大量的素材搜集与沟通,就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了有效的拓展,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学生的学习视野宽广了,知识内容也得到了丰富,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推动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新元.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 学,2007.
[2]郑悦.高中语文戏剧必修课与选修课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7.
[3]周莉.高中语文戏剧阅读教学初探[D].长春:东北师范大 学,2011.
附 注
本文系福建省建瓯市教育科研2017年度立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高中语文“小老师”培养策略与实践的研究;课题批准号:B17028)。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