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2018-11-27罗太尉
罗太尉
摘要: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如“以学生发展为本”等等。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活动,遵循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045-0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语文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适应新角色呢?这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1.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使学生信服你,认为你是他在求学经历中遇到的最好的语文老师,值得钦敬,值得崇拜。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你的周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也就会得以提高。教师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融洽的师生关系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的互动。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2.进行有效导入
有效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使课堂增效。给学生上树摘取果实搭好梯子,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语言的激情,把学生带进浓郁的文化氛围。
2.1 故事導入法:使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深思,去思考文章所阐述的深刻主题。
2.2 背景资料铺垫法:教师必须要掌握丰富的资料,通过背景材料层层铺垫,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开一个丰富的世界,把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呈现在学生面前,使语文世界丰富多彩。
2.3 音乐欣赏导入法:选择能与教学内容水乳交融的音乐作为语文教学的背景,对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4 图片比较引入法:图片具有直观性,是生活的剪影,恰当地在教学中运用图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在比较中感到文字所蕴涵的丰富感情。
2.5 名句欣赏导入法:从赏析名句切入文章,既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还可以在瞬间把学生散乱的思绪集中到诗句所描绘的意境中,由诗歌的意境转入到对文章的欣赏,学生很快进入文章的境界。
3.运用巧妙点拨
新课标的出台,新课程的实施,促使了语文试题的主观性、独创性、发展性。这就要求教师把教学活动的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
比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时,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诗前两句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意为织女星和牵牛星相隔遥远,而为何后面又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如何理解这里远和近的矛盾?我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学生认为:两颗星相距的确很远,但是虽然因此而无法相见,但是两颗诚挚忠贞的爱心却始终相依相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以在他们看来,这河汉也就“清且浅”了。而另外的同学却认为: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可是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却不能骑着牛儿来往。咫尺之间,却无法倾诉衷肠,只能无言凝望。只能等待用一年守望一日的团圆。这种无奈才更加令人刻骨铭心。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刻的把握诗歌的内容,感悟诗的意境。
4.开展自主学习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授。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增加灵活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课堂教学,把主要的时间让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下来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老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却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课堂上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终结是:甲也正确,乙也不错,丙很好,丁真棒。整堂课学生跑野马,想说啥就说啥。一节课上完了还弄不明白老师想在这节课上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标。
教师引导孩子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是好的,然而语文教学长期的“多样性”“模糊性”“独特性”会给学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不假思索地说”,“无根据地说”,“任意地说”,“编造着说”,“不负责任地说”,致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新的误解,不少学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表面上获得了自由,实际上却是“放羊式”的放任自流。
因此,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5.利用微课教学
例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教材中两句描述环境的句子可否删除、有何作用,是使学生感到困惑的。老师可以运用微视频,找出文中描述大海的句子,之后配以色彩对比强烈的大海背景图。一幅天高海阔,海水微碧;另外一幅天空晦暗,大海显现出灰白的色调。学生在积极思索时,老师应第一时间运用微视频,透过背景的比对,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白第一幅画象征着大海的恬静,暗示主人公的雀跃心情;而第二幅图,透过大海的阴翳,表现了主人公失望、丧气的情绪。两种环境描写体现了主人公的不同情绪。之后,应讲述环境描述对人物的塑造作用。
微视频的播放在上述实例中是由文及图的,通过比对和解析,学生就能明白环境描写并非可有可无,而是人物内心情绪的映衬。这样,可以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第一时间得到启迪,从而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此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突破了教材的重难点。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使初中语文产生实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李旭.小议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J].散文百家(教育版),2013,(02).
[2] 赵小芳.浅谈新课改语文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