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语文中的“的、地、得”与教学策略

2018-11-27张婷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单元测试助词用法

张婷

【摘要】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熟练掌握“的、地、得”的用法实非易事。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的、地、得”的误用并较好地掌握其

用法,即让学生实现“得法”到“用法”的转变,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的、地、得”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低年级的学生,会经常出现结构助词误用的情况。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 学生对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误用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让他们达到认知和习得的平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的、地、得”作为结构助词的定义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十一版《新华字典》分别对三个结构助词给出了解释:

“的,助词,用在定语后。1.定语与后边的名词是修饰关系:美丽~风光。2.定语与后边的名词是所属关系,我~书……”

“地,助词,用在状语后,主要修饰动词、形容词:胜利~完成任务……”

“得,助词。1.在动词后表可能或许可。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跑~快/急~满脸通红……”

二、小学语文中的“的、地、得”

(一)现行教材中的“的、地、得”(以苏教版为例)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首次出现均在一年級上册,其中:

1.“的”最早出现在《升国旗》中:“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 紧接着,“的”在《家》中出现了6次,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的”的印象,也及时巩固了所学内容。2.“地”最早出现在《我叫神舟号》中:“嫦娥……高兴地说:‘你回去的时候……”此处“地”与“的”同时出现,都是结构助词,而“的”也是本课的生字。3.“得”最早出现在《看菊花》中:“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笔者发现,结构助词“的”与“得”、“的”与“地”、“得”与“地”均在一年级的同一篇文章中同时出现过,频次较少;而“的、地、得”同时出现的情况则不存在。笔者分析,这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识字的初始阶段,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课文以短语、短句为主,自然也就不会有前面所说的情况了。

(二)课堂练习与单元测试对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考查

一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识字,对“的、地、得”的语用考查并不多;二年级的课文内容开始变得丰富,“的、地、得”在同一篇文章中开始同时出现,如《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乐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绿色的蝈蝈……它唱得多好……”

同时,二年级《小学语文补充习题》 也开始有意识地考查学生对结构助词的掌握情况。在上册第23页,有考查“得”后补语的填空题,如“跑得( )、踢得( )”等;在第38页,有考查“的”与“地”用法的填空题,如“( )的夜晚、( )的花儿”。到了下册,类似考查则越来越多。

在练习卷中,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的试题。以我校为例,在二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测试卷中,以填空题的形式同时考查“的”与“地”的用法,如“( )的绵羊、( )地背诵”等;第四单元测试卷中,在同一道题中同时考查学生对“的、地、得”的掌握情况,如“( )的狐狸、( )地飞、累得( )”等。此后,类似的考查形式出现在每一单元测试卷中。

三、学生对结构助词“的、地、得”的误用

对汉语的基础语法知识有一定掌握的人,均可较准确地使用“的、地、得”。而对于小学生,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语法虽是十分难懂的知识,却又是教师们不能回避的教学过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的”的用法,可若是一旦出现“( )地+动词”这样的填空题,便容易误用。如在我校二年级上册期中卷“( )地游戏”一题中,大多数学生因辨别不了“游戏”的词性,而填上了“好玩、有趣”等答案。二是在写话练习中,很多学生会写出“高兴的笑了、累的满头大汗、飞快的跑过去”这样的短语,这都是认知与习得产生偏差导致的。

四、针对学生误用“的、地、得”的教学策略

有些老师认为低年级的学生本就处于认知与习得的基础阶段,教授学生语法极有可能造成理解混乱,让学生们掌握实无必要;我认为这是因噎废食的主张。小学阶段是基础语言的训练阶段。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已经大量接触含有结构助词的课文的二年级学生,应该接触相关的语法知识。当然,单纯靠寻找语言规律、课堂练习这样的简单学习方式来强化,效果并不理想。语法点的选择,不宜过多,要教授与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相适应的基础语法知识,学生才可以较好地理解和接受,并尽快转化为能力。

从我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让学生学会区分三个结构助词时,不必翔实地灌输语法条目,也不必强求学生了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具体解释,更不必细讲“定、状、补”这些于他们而言“高深”的语法概念。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只告诉学生名词是人、事、地等的名称,形容词是描述名词的,动词表示动作,副词则先一笔带过,等到学生了解了动词后,再让他们慢慢接触副词的概念。让学生尝试将接触到的词语自主归类,辅以适当的练习;同时,对学生“的、地、得”的误用情况进行及时订正,不断迁移,逐步内化,保持强化。渐渐地,学生由最开始的一脸茫然到熟练掌握,误用情况也就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

[1]王玲.改进小学语言文字训练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6).

[2]龚杰克.简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的”“地”“得”[J].学周刊,2016(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单元测试助词用法
address的高级用法你知道吗?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作”与“做”的用法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特殊用法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
“撞车”、“撞衫”及其流行中的三种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