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

2018-11-27何琪

读与写·上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策略

何琪

摘要:初中科学是一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的学科,它与社会、环境、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现实生活与学校生活,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结合,才能真正赋予科学课堂教学生活的意义和生命价值。

关键词:初中科学;生活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018-01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关注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善于从平凡广泛的生活之中挖掘出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素材,把那些与学生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事物、现象引入课堂,把知识融入现实生活,将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从而实现生活、教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1.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对于知识建构的作用,可以汤之于盐作为形象的比喻。盐溶入汤,才能使汤更显美味可口;知识也是如此,融入情境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显示出其活力和美感。因此,教师在做课前教学设计时,应注意兼顾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情境创设两方面因素。同时,教师还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处处留心,对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料有意识地加以收集,并根据教学需要,将知识点教学巧妙地融入生活情景,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主动参与问题探究,从中找寻出解决问题的规律。

譬如在“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节的讲授中,教师可向学生们提问:吃过早饭吗,吃的什么?然后抛出问题,我们早餐中吃的肉包子有哪些营养素,它们在人体内是如何“旅游”“历险”的?在充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参与热情后,教师在学生热烈的讨论环境下,要不失时机地在提出“食物消化与吸收”的课堂主题。在类似的课堂情境创设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纯理论性的进行课堂教学,忽视了温馨宽松的乐学环境、人际环境的创设,而是要帮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做到积极审题,通过生活经验的加工、提炼和集体思维的碰撞最终实现科学认识的修正与提升。

2.优化教学内容

“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是科学课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科学问题,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科学的目的在于用科学。因此在教學过程中,教师町结合实际生活现象或事例中提炼出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

①为探究音调跟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教学中通常采用比较两个不同的音叉发声的音调和振动快慢的方法,但难以直观地比较音叉振动的快慢。我们可以取一把日常生活中的梳子,用手指以不同的速度拨动梳齿发出不同的声音,去探究音调跟振动的快慢关系。②为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我们可以取一只生活中常见的可乐瓶,改变灌人的水量,观察可乐瓶浸没在水中放手后的浮沉情况,来得到物体浮沉的条件。③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相同的力用小刀的刃和背分别试切削土块、裁纸进行对比实验。④还有用易拉罐、“可比克”薯片筒做小孔成像实验。⑤“透明矿泉水瓶”钻三个不同高度的孔做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实验。⑥将装牛奶的盒子挖槽插玻璃用来做平面镜成像的支架……

3.激活生活经验

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是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主义理论把“通过学生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教学的“灵魂”。因此,教师应科学利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已有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得到启发,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现象,那么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就相对容易了。

例如在讲授“摩擦力”时,教师把自行车放在黑板前,指着自行车说:“请同学们就自行车提几个与摩擦相关的问题,并作出解释。”顿时安静的课堂变得热闹起来,于是教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七嘴八舌地进行了大讨论。在交流时,学生非常积极,争先恐后地想表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学生分析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轮胎、脚踏板、车把套和刹车块处都有花纹,并且使用摩擦大的材料,可增大摩擦力;第二,车轴处都有滚珠,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车轴处经常上一些润滑油,以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从而减小摩擦力;第三,刹车时,用力捏紧车闸,以增大刹车块与车圈之间的压力,从而增大摩擦力。整节课中学生的思维都非常活跃,思路也显得十分清晰,这正是得益于生活经验,它对新知的建构起了很大的帮助。

4.作业联系生活

在科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为课堂时间非常有限,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动手进行实验,所以就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物理方面的知识时,要进行光、热、电、声等方面的实验,但是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外作业,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马路上的汽车,完成对光、热、电、力、声的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课外作业包含了能量的转化、杠杆、内燃机等物理知识,从而强化了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由此看来,教师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作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结语

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是科学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把“生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姚常春.初中科学课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吉林教育,2010(8):44-44.

[2] 李武峰.对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6(11).

猜你喜欢

初中科学生活化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