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2018-11-27钟亦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施工

钟亦军

摘 要:随着经济建设与发展,建筑技术也不断创新,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普遍采用的技术形式。本文主要就笔者在海南恒大外滩项目大体积施工情况进行分析,该项目筏板厚度2.5m,提出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縫;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随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现代建筑技术也实现了质的突破,在建筑项目中得到推广与应用,技术创新与转化,推动了建筑业全面发展。随着建筑设计的结构创新、形式创新,对建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现代建筑中,最常用到的还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别是在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建设项目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全面控制好施工流程,运用好施工技术,才能建设出质量好、稳定性强的建筑产品。施工过程中,需要全面把握好混凝土表面系数,系数整体上是较难把握的,特别是整体系数小、水泥水化热释放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等指标难以控制,如果控制不当,则会直接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问题,这种巨大的差异,就会埋下安全隐患,出现温度裂缝,不但影响外形美观,更主要的是对结构会造成威胁。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1.1 大体积混凝土配制

材料配制是重中之重,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配制材料,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配制出高品质的材料,为安全建设提供良好保障。配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制中,粗细骨料决定了强度,只有科学选择使用,才能保证级配稳定。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这样,就能配制出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二是外加剂使用。混凝土施工材料外加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使用时,一定要保证品质与性能上的稳定。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等,掺和料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保证材料配制的稳定;三是保证水泥含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保证安全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标准前提下,需要通过科学试验,提高掺和料及骨料含量,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保证整体材料的强度与黏结度;四是水泥的选择。水泥是最为主要的材料,进行选择使用时,一定要严格精准。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各种各样的水泥材料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是最佳首选。 混凝土泌水性的大小与用水量有关,用水量多,泌水性大,且与温度高低有关,水完全析出的时间随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此外,还与水泥的成分和细度有关。

1.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重要的技术流程,需要制定严格的浇筑方案,在方案中需要明确各流程控制标准,通过严格管理保证整体施工品质。混凝土初凝前需要对上一层新混凝土做好覆盖并捣实,此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结构情况、钢筋疏密情况、预埋管道是否到位、地脚螺栓留设、混凝土供应是否充足、水化热比各类影响因素,只有全面考虑到各种影响要素,才能确保施工的连续性与安全性。

施工方法主要如下:一是全面分层施工。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对第二层进行浇筑,这时需要控制好第一次的时间,保证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形成初凝,此时进行连续施工,逐层浇筑以后,直至最后的完工。这种浇筑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较多见,使用这种浇筑方案,需要有良好的条件,一般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小的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浇筑,沿长边向前推进,施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二是分段分层施工。混凝土浇筑有一定的顺序,多是需要先由底层开始进行浇筑,当浇筑至一定距离后再对第二层进行集中浇筑,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浇筑的形式保证了总的层数不变,能够形成多层的浇筑效果,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混凝土还未形成初凝,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利用这种浇筑方式进行施工时,需要考虑到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较少的混凝土施工,这与上一种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是不同的,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层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能够达到理想施工效果;三是斜面分层施工。在混凝土施工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结构层,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施工层,施工时,需要使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然后再逐渐上移,保证了梯次推进的施工状态,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施工安全性。

2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措施

2.1 防止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的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较大,整体面积大、截面尺寸大,这种结构形态较为稳定,一般不会受到外荷载影响出现裂缝,但是却容易受到内部的影响,水泥水化反应过程中,往往会释放水化热温度,这种剧烈的温度变化与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两个力量,就容易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这时,如果控制不力,则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则需要在混凝土面加设保温层,有效减小混凝土面与空气温差,设置保温层的时候,必须保证其厚度,且应设隔气层、保护层、透气孔等,保证良好的通透性。

2.2 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

为了保证稳定性,应对局部软弱地基做出正确的处理,加强上部结构刚度与强度,需要对膨胀土、湿性黄土作特殊处理。为了保证稳定结构,相邻建筑物间基础应留一定间隙,计算相邻基础应力叠加沉降量大小,确保整体沉降量相当。

2.3 内外温度差会造成裂缝的出现

相关技术规范中规定,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地区,如果控制不当,则会导致质量问题。因而只有控制好混凝土内外温差,做出准确测量,才能通过有效方法解决裂缝问题。为此,现场需预埋测量温度的导线及分层感应件,以保证精确测量温度,并方便在出现温差过大时采取应急措施。

2.4 在施工方案中进行改良

经过相关软件计算,在筏板中设置φ32mm镀锌管,在高度及宽度均不超过1m的情况下,利用水泵进行循环,并在出水口进行温度监测,在水温降到50°以下后方可停止水循环。

3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3.1 养护目的与条件

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则需要通过科学的养护来完成,通过科学的养护,给水泥创造良好的水化条件,全面加速混凝土硬化速度,通过养护有效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受到日晒、风吹、干燥、寒冷的影响,使混凝土强度达标。混凝土标准养护条件为温度17℃~23℃,相对湿度保持90%以上,时间28d。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无法保证标准养护条件,而只能采取经济措施进行养护,达到养护效果。

3.2 混凝土养护方法

混凝土养护需要方法正确,才能达到良好的养护目的。在浇筑完毕后0.5d内对混凝土覆盖并浇水,覆盖物一般为草帘、竹帘、锯末、砂和炉渣等,浇水次数根据混凝土湿润度而设定,对大面积结构浇水要控制好,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能进行浇水。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大于7d;缓凝型外加剂、有抗渗性、掺加矿渣及粉煤灰拌制的混凝土大于14d。一般缺水地区不能进行浇水,覆盖塑料布涂刷薄膜养生液保持水分恒定,溶剂挥发凝结成膜,隔断混凝土内水分蒸发路径达到养护效果。

结语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度高,需要进行科学配比,严格设计,通过创新工艺形式,不断提升工艺标准,就能够完全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保证建筑物构件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赵晖.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J].硅谷,2011(9):78.

[2]张磊,鲁企造.浅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主要措施[J].科技资讯,2009,5(20):120.

猜你喜欢

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施工
工业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
浅谈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扶贫村里施工忙
基于EON,3ds max和AutoCAD的土方工程施工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