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物化的肖像
2018-11-27高岭
高岭
藝术家周向林以扎实的写实功力闻名,二十多年来,他笔下的承载着新中国建设时期工业化成就和梦想的汽车模型绘画,赢得了艺术界广泛的关注和极高的声誉。而他在人物创作上的成就,同样令人难以忘怀:除了1991年中国油画年展获得银奖的表现刘少奇被迫害致死的《1969年11月12日·开封》,以及少量其它几幅时政和历史题材的绘画之外,他完成系列的人物画创作分别是《幸福生活》系列(1997年、2002年)、《虚幻空间》系列(2004年)、《红色旅游·景点》系列(2005年、2006年)和《女王》(2010年)。
在这些系列里,周向林一如他在老旧汽车的创作上将历史与记忆表现为穿越时空的物质化实存的思路,将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成木质或塑料质的物质化的玩偶形象。汽车的模型已经不是汽车本身,它是一种物质形式对另一种物质形式的模仿和替代,而油画在描绘模型的时候,其实已经与当年那些真实的汽车隔了两层,相当于柏拉图所说的现实之物影子的影子。因此,真实的历史其实是无法复原的,不过是后人对历史的种种想象性建构,而这种建构是通过物质性或符号性话语来实现的。对于周向林来说,选择汽车模型和对于它的描绘,便是他的历史观的想象性表达,其形象带有极强的观念性。
现实中的人物有血有肉,当然不是无机的工业机械产品,因此对人物的视觉再现长期以来被要求忠实和逼真。然而人从来就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外在的各种复杂因素对人的生活、行为和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工业化,使得人与人的关系被商品和货币这种物的关系所遮蔽:因为商品形式的出现和中介,人的能力的发展和人的社会依赖关系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社会成了间接性的和破碎性的,不同于传统社会中人及其人的社会关系之间的直接性和完整性。这使得个人的自我确认和价值认同必须依赖商品交换的社会关系,这就导致了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物化,构成了商品拜物教的历史基础。
因此,与其用绘画去描绘被物质化商品所包围着的人物,就不如将人物本身直接表现为人造物制成的人,这样更能够鲜明地揭示出透过人来看物、追求物质化财富这样一种颠倒了和着了魔的当代社会行为。芭比娃娃并非真实的现实中人,但如今许多人出于各种原因,反倒有意无意地更倾向于通过精美的装扮和着色,来塑造她(它)完美的理想化身。这是典型的当代物神,是人的主体对客体的出让——把人本身的特性移到物质本性上,去崇拜实物的物质本性。选择这种人造物,为她(它)穿上美丽的纱裙、军装,或者与鲜花齐头并置,并且再用自己的画笔为这个人造物的形象进行油画的物质化,这同样是双重观念性的表达,是物对人的双重控制与异化的视觉揭示。
芭比是当代人所建构的现实,她(它)甚至就是当代许多人自己,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周向林却意识到了,而且远早于他的同行,这使得研究和挖掘他的艺术创作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