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静有度

2018-11-26梁均琼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育活动课团体

梁均琼

心育活动课是一门以学生活动体验为主,知识掌握为辅的课程。如何做到活而不乱是一线心理老师的困惑。本文将从心理活动课的特点出发,结合当下心育活动课的纪律问题,探究活动设计、专业素质和师生关系三方面在心理课堂纪律调控方面的应用。

心育课通过开展顺应学生成长“关键期”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人格和智力的健康发展。与其他常规课程不同,它既要求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又要求学生能静心觉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但是,在心育活动课真正实施当中,因无法找到“动”与“静”的平衡点,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究其失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心理老師要求做到尊重、真诚和价值中立,当面对违反纪律的情况时,过于严厉怕有损自己的专业形象,担心学生会产生阻抗情绪,因此整节课的纪律就会涣散;第二,心理老师一般两周才给一个班上课,容易导致学生淡化心理老师的课堂要求。第三,心育课以活动体验为主,学生误以为心理课只是一节游戏课,所以学生普遍认为随便玩玩就算了,更谈不上任何心理层面的成长。

在这种情况下,心育活动课只是一种走过场的随性体验,完全背离心育活动课的目标和理念。为此,心理老师应该如何才能营造动静有度、活而不乱的课堂气氛,使心育活动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有所帮助呢?

一、贴切的活动设计——课堂动静有度的基础

心育活动课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做到主动参与、静心思考,与心育活动课的活动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共性问题、活动过程是否能较好地形成团体动力、活动形式是否新颖有趣等有着极大的关系。

(一)充分了解学生,让活动目标更具可操作性

活动目标是心育活动课的航标,深入理解活动目标是心理教师最重要的准备工作,只有清楚地知道活动目标,才能较好地处理课堂的生成。在设定目标时,较多新教师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素材所束缚,于是就围绕着素材设计教案,没经过对活动目标的反复推敲,很难取得好的辅导效果。因此,活动目标的设定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想说、敢说,进而形成良好的团体张力,避免课堂混乱。

(二)结合年龄特征,让活动过程更具动态性

根据钟志农老师的观点,心育活动课中团体的发展阶段一般有四大阶段:起(热身阶段)、承(转换阶段)、转(工作阶段)、合(结束阶段)。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四个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小学中低年级活泼好动,较少出现担忧和阻抗情绪,因此在热身和转换阶段的时间可以短一点。而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阶段,学生情感变得内敛以及自我同一性等冲突初现端倪,因此这一阶段学生需要着重于团体转换阶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初步探索的环境,给予学生充分的心理支持,让学生有话敢说。接着再引导学生进入团体工作阶段,也就是我们的最重要的主体活动,这样的安排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在我们实际操作中,团体的张力是经常发生变动的,但如果基本能遵循团体发展的几大阶段,就可以避免“乱哄哄”与“静悄悄”的尴尬局面,让心育课堂变得更加有序开放。

(三)依据活动目标,让活动形式更具针对性

在设计活动形式时,应牢牢扣住活动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必需的活动形式,例如游戏、视频、角色扮演等等,但是要少而精,避免多而泛。活泼的班级选择稍微安静的游戏,沉静的班级选择稍微热闹的游戏,并且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充分讨论,才会形成动静有度的心育课堂。

二、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动静有度的保证

心育活动课作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一种,教师的领导者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实现优秀课堂的保证。

(一)专业的辅导理念,让学生愿意亲近你

心育活动课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良好的团体氛围依靠彼此的情感来维系。首先,老师应该具备专业的辅导理念,要做到真诚、共情、无条件关注、尊重、自我觉察等等。当老师能真诚地面对自己,敞开心怀,用心对待学生,那么学生自然也会亲近老师。其次,在面对纪律失控时,如果老师具备较好的自我觉察能力,通过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带来的后果,进而选择最适当的方式来阻止这一失控现象的蔓延,而不是一味粗暴或者置之不顾,那么学生自然会更加配合老师。

(二)扎实的调控能力,让学生愿意信任你

面对几十名个性不一的学生,老师需要具备良好的统筹组织能力,才能掌控全局、灵活应变。首先,调控好心育活动课,离不开对教学环节各种问题的预设。在备课时,尽可能多思考、多质疑,将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详细记录在教案,这样才能更好地调控课堂。其次,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小约定。一旦课堂上出现违纪行为,教师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先是一名“教师”,然后才是一名“辅导者”。所以在一节课里,要先管好纪律,才能保证辅导效果,不能将两者轻重倒置。但是在管理纪律时,尽量做到温情阻断,少直接碰撞。最后,正面强化。班杜拉认为良好的行为由模仿开始。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取行为代币法,采用累积印章获得奖励的形式激发学生“向上”的行为动机。通过替代强化的方式,其他学生自然就能认真遵守课堂纪律。此外,为了避免盖章的疲劳效应,教师还可以通过言语和肢体表达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比如,温柔的注视、拍肩、鼓励性的语言等等。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动静有度的助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效果的助推力,究竟如何才能形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呢?第一,重要的首因效应。老师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时,无论是衣着还是教学,都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一旦第一印象不好,亡羊补牢会更加吃力。第二,树立教师威信,做到不怒自威。不妨试试让领导(权威人物)当着学生的面宣扬您的优秀事迹,让学生心生敬慕之情。第三,充分尊重、关爱学生。如果上课时批评了学生,下课之后要立马进行事后辅导,让学生明白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用心关怀。

心育活动课是一门既年轻又重要的课程,如何在心育课堂调控纪律还需继续探索。因为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实现动静有度的心育课堂,才能取得更好的心育效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广州市番禺区钟村奥园学校 广东】

猜你喜欢

心育活动课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心理健康教育研培现状调查报告
——以简阳市为例
江苏省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积极心育奠定幸福人生
心育渗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诗意栖居”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