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形成过程
2018-11-26侯严冰
侯严冰
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知识与思维同步发展。而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适时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的设计若能体现以下几个特征,便能有效地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
一、提问的时机性
提问,不应是心血来潮,任意妄为,“捞到篮子里都是菜”,而是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来提问。提问,必须有的放矢,促使学生思考。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学习例1和例2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请来了一个小朋友在数小棒,他要和我们比赛数数,你们愿意和他比一比吗?”课件演示一个男孩在数小棒,说:“小朋友,我会数11根小棒,你会数吗?”我又问道:“咱们和明明比一比,请同学们数出11根小棒,在桌子上排成一排。”一年级的孩子很愿意参与各种游戏和比赛,通过动画演示,意在激发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正确数出数量是11的物体,为解决难点的关键问题:“同学们都摆对了,也数对了,可是要数出十几根,每次这样数太麻烦了,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有11根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摆10根以上小棒的摆法,帮助学生建立“十个一是一个十”的概念,同时也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拿一拿、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理解10所表示的意义,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二、提问的确定性
所谓提问的确定性,其实强调的是所提问题内容的科学性、表达的准确性和难度的适中性。凡提问设计都必须有较强的科学性,做到严密合理,不允许存在科学性、知识上的欠缺。教师的提问决定着学生的思维走向,表达必须明确流畅,要言不繁。语言拖沓含糊,会使人雾里看花,不得要领;语言苟简残缺,也会使人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这些都有碍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再者,问题的提出和讨论的过程,实际上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因此,提问要有一定的质量。如教学《11—20的认识》时,书中给出的主题图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在观察时很容易出现看到什么说什么,而缺少观察的有序性,思考的有序性。所以在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时,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一群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请你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这幅图,然后用一句带数字的话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汇报时,老师把孩子们说出的数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三、提问的思考性
提问要有思考性,也就是说提问宜曲忌直,问题要拐个弯儿,富有思考性。如教学《9加几》例1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小朋友们正在为运动员服务,发饮料呢,他们想知道现在还有多少盒饮料?你们能帮帮他们吗?先看桌上图,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小方法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开始!”提出这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解决9加几这个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个体思考,到合作探究,使他們的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和倾听的习惯。接下来的提问:“看你们说得这么热闹,老师也好想参加!你用什么方法求出来的?谁能说给大家听?”这个环节正是引导学生逐步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在这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通过让其演示,一方面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由学生用自己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凑十法的过程,也便于更多的同学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先拿一盒放进箱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接下来为了了解班级学生对这一思维过程的理解程度,师还要继续提问:“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个同学刚刚从外边4盒里拿走了几盒?(1盒)他把这一盒放到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通过这一次的交流,会有更多的同学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9加几的深层次的思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展现了思维训练的魅力。
可见,提问具有思考性,使学生开动脑筋,能引起学生探究和发现,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产生“投石击破水底天”的效果。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四、提问的层次性
根据系统思维方法的理论,课堂教学有把握整体的大目标,也有从属于整体的小目标,而相互联系的小目标之间也形成各种不同的关系层面。教师发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教学的思路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教学《9加几》例3时,在探究算法时,我层层深入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先问学生: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的内容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然后连续追问:算式怎么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那怎么算呢?生汇报算法后,再问学生:除了把5分成1和4来凑十,你还能想到别的计算方法吗?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在这里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中明白是如何凑十的,这一环节正好可以达到突破难点的作用。教师的提问设计体现出应有的层次性后,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条理。
五、提问的发散性
利用课堂提问,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发散思维训练,也是相当有益的。这类提问往往以教材的某一角度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这一类创造性思维,要顾及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及时做好思维走向设问难度的调控工作。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很强的学问,必须有一定的思维“坡度”,即有一定的思维价值,要经过一番推理判断,才能回答出来。犹如爬坡一样,要有点力量才能上坡。在进行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设计提问内容,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新成学校 黑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