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模仿性创造性整体性
2018-11-26杨晓尧
杨晓尧
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文学的训练,但是练什么和怎样练,执教者各有所求,各依其本。对中高年级学生,我的做法是侧重于表情达意的练笔,用讲读课激发写作兴趣,创造一种浓厚的课堂练笔氛围,舍得花时间进行训练。教学实践证明,面对动脑、动情、见才、见智的练习,学生们常常显露出强烈的动笔欲。智慧的火花一旦点燃,便会闪烁出夺目的光华。教学中我注重练笔内容的酝酿和练笔方式的多样化,让他们一见练笔就产生好感,激发各人的动脑动手能力。学生一喜欢,行动上就积极主动起来。
一、在基础知识的练笔中,诱发学生各辟蹊径,同中求异
比如造句,学生从一年级起就练习。到了中高年级,我就让学生用词语句群或短文。这些词语是同义词或者反义词,有的再附一个或几个关联词,再加上教师鼓励学生创新,这样,课堂上出现人人争先的势头。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注意了“由色而想,由形而想”的运用。第一自然段,有这样几句话:“到处都有小丘┅┅到處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我就引导学生由“绿、白”之色和“地毯、大花”之形,边读边展开想象,他们的眼前就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一张无边的绿地毯,羊群成了绿毯上的白色大花,时而变幻着各种各样的形状。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展开想象,把动物的活动融入进去,还会有什么景象?学生又接着描述了这样的图画:无数的白羊在广阔的草原上吃绿绿的嫩草、饮清清的河水,一会儿聚拢,一会儿分散;牧羊人高声地唱着草原牧歌,不停地挥动着鞭子。通过这种“由色而想,由形而想”,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草原色彩的美丽,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形象,特别是牧羊人与羊群活动的形象,是草原显得辽阔而并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了勃勃生机。学生的练习如同校园中的百花,异彩纷呈。在讲评时,我心情激动,喜形于色,认真评说,学生无不动容。
二、在模仿性练笔中,促使学生仿其形而务求表现自己独创的神韵
学以致用,可先从仿笔起步,学有样本,练有规格,但是模仿不能拘泥,仿笔不可生搬硬套。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模仿性练笔时,强调在形似中力求表现本人的个性。如《我爱绿叶》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开头巧设悬念,用“是……是……是……还是……”排比的设问句式列举了白云、山峰、奇花异草、湖水等四种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力赞赏的事物后,接着笔锋一转,用“至于我,我却要……”的句式来点明自己爱绿叶情之深。这段不仅用词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而且用“是……是……是……还是……至于我,我却要……”的设问句式,其结构严谨,构思独特,很有创意。教学时教师要精心选择文本中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各类段落的构段和表达方法,找出规律。“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进行形式多样的写段训练,模仿加创造,日积月累,自见功效。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有路可循,思路大开,有写植物、动物的,也有写人物的……可谓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三、在创造性的练笔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一类是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天地,有感而发。如学了《花潮》后,学生已经能分辨一段话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我们不妨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即分辨出它到底有没有果实,必须挖出来才知道。这是《落花生》一文中的一段话,学生已经领会了这段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花潮》的写法,用添加联想的方法,把这段话写具体。教《苦柚》一课时,布置学生写出对自己教育最深的一句话和由此产生的联想,不少学生的笔下富有哲理,亦有文采。
一类是让学生写出动心动情时所浮现的眼中景,心中情。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的中写道:不论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此时学生学了文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阅读时早已情动于中,便于乐于驰神骋意,辞发于外。这样的练笔是促使学生张开想象翅膀,调动自己生活积累、知识库存、感情等因素所进行的再创造,这是较高要求的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联想力、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四、在整体性的篇章练笔中,训练学生构思成文
通过角色替代练笔。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生理解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设身处地,通过角色替代练笔。角色替代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因而激起了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教学课外阅读《烟台的海》一文,描写我国烟台的海一年四季不同的特点以及人们的活动。作者按四季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浓墨重彩地描绘了烟台的海。学完课文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写我们的校园。孩子们与校园已经朝夕相处了六年了,他们对校园很了解,很熟悉,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在短短的练笔时间里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佳作。有了精品文的引路,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学生,也写起来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且既有仿效,又有创新,真正体会到写作之快乐,这正是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所绽放的活力,彰显的魅力。
【作者单位:涟水县小李集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