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二语习得国内外研究简述
2018-11-26李孟君
【摘 要】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现状。认为:国内儿童第二言语习得的研究应努力开发适合国情的学前儿童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儿童;二语习得;研究简述
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始终是语言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关于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研究已经从母语习得扩展到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国外幼儿二语习得研究已开展一百多年,而国内幼儿二语习得的历史仅短短二十多年。在早期的研究中,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角度分析了儿童二语习得过程。本文旨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为未来的研究开辟道路。
一、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国外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中叶,国外的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学前教育学家就开始对儿童习得语言的行为进行了实验和深刻的理论研究。
1、二语习得的最佳年龄
儿童二语习得研究中最著名的成果就是“关键期假说”。1953年心理学家Penfield最早提出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存在“最佳年龄”,学习语言的能力与大脑的发育进程相关,一般是在10岁以前。在20世纪60年代,Lenneberg的研究证实了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习得语言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受到2岁至青春期大脑中语言习得机制的影响。这种优势完全是出自于生理因素。这就是著名的“关键期假说”(2007,彭坚)。
补充这一理论的是1964年Benjamin S. Bloom提出的儿童智力发展曲线研究。该研究指出,人类智力在4岁时已经发展了50%,到8岁时已达到成年人的80%。这一经典论断对后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1964,Bloom)。如今,我国学前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的时期一般在幼儿园中班开始,而小学生入学年龄一般为6、7周岁,这正好符合了这一论断。
2、儿童与成年人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
Sarah Smith曾在“二语习得与年龄因素”一文中指出,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习者的年龄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想要深入地了解其它文化,就需要在儿童早期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Tammy Smith 在他的研究中再次印证了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学会各种语言的构成。他提出除了需要考虑儿童语言的关键时期之外,动机和态度也是学习第二语言时需要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2003)。
3、第二语言习得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1913年,法国著名心理学家 Ronjat在他的专著中详细介绍了他在家庭中开展的一项实证研究,在其子四岁十个月之前 Ronjat对其开展法语和德语双语教育,使其子的母语与第二语言实现了平衡发展,结论是第二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早期抽象认知能力的发展(1913)。美国语言学家 Leopold也在其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开展了与 Ronjat类似的实证性研究,在英语与德语同时进行的家庭教育中, Leopold再次印证了 Ronjat的研究结论,考虑到早期的双语学习经历对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有积极的影响(1970)。
4、儿童二语习得中的时态习得研究
Belma Haznedar(2007)在其论文中介绍了根据对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土耳其儿童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了“时态最初是存在不足的”和“ Gavruseva的特征”这两种假说的漏洞。 Johanne Paradis et. al则对学习母语与第二语言的儿童在学习语法时态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学习二语的儿童比单语学习的儿童更具有显著的概述能力。
二、国内儿童言语习得的研究路径
1、学前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关于儿童是否有必要学习第二语言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种观点:第一个不赞成从童年开始学习第二种语言。桂诗春就曾在“‘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一文中指出“从幼儿时期开始學习英语的儿童在未来的小学和中学阶段不会在英语学习中表现出‘后劲”(1992)。第二种是介绍和观望,对实践的必要性不明确表态。赵寄石曾表示对于儿童二语教育“不能简单地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应该通过仔细思考和积极探索来做出回答”(1994)。第三种观点是赞成廖胜道曾明确指出“中国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学习英语,他们基本上掌握了英语思维的习惯、方法和能力,并且具备口语交流能力。直到小学中期,甚至在中学阶段,他们逐渐接受英语书面语言系统教育,必然具有强大的后劲”(1994)。
2、国内儿童英语教育的研究现状
在理论研究方面,学前教育领域著名学者周兢(2004)在其“关于中国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的目标、问题和最佳支持条件。廖胜道(2002)分析了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的历史,提出了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张颖和张洪(2004)在分析当前国内儿童英语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采用音标与汉字双标识模式的解决方案。
在实证研究中,郭丽萍和李琳(2003)对上海的幼儿园董事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100%的园长都肯定在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李香玲(2008)通过调查南宁市15所幼儿园和5所英语培训机构,发现当前儿童二语教学中师资不足、教材不配套、家庭和学校教育缺位这四个问题。
3、儿童英语教育教材教法研究
在国内儿童早期英语教育理论研究火热开展的同时,大批儿童英语学习读物问世。廖胜道(2002)指出,好的儿童英语教材必须适合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教学语言完全是英语。
除了教材的不断改进,幼儿英语教育的教法及教学模式也引起了学术届的广泛热议,其中,最著名和被广泛接受的是加拿大的沉浸式第二语言教育教学模式。1992年,王星为3-4岁的孩子开始了沉浸式英语教学实验。廖胜道采用浸入式教学模式于1993年在“西安群星双语幼儿园”进行双语教育实验。1997年,羌海燕和赵琳扩大了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实验数据收集的范围。而马振铎(2001)曾在研究中指出,迄今我国幼儿园中使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模式仍然主要是非浸入式模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弊端表现得日益明显。
三、结语
总的来说,国外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证数据和有效的研究方法。国内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学前儿童二语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但仍需深入,要大力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证性研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努力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学前儿童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Belma Haznedar.The acquisition of tense aspect in child second language English[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7.
[2] Bloom, B.S.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Human Characteristics [M].John Wiley & Sons,Inc.,New York,London,Sydney.1964.
[3] Johanne Paradis, Mabel Rice, and Martha Crago and Janet Marquis.The Acquisition of Tense in English:Distinguishing child L2 from L1 and SLI[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8.
[4] Leopold,W.F. Speech development of a bilingual child:A linguists record[M].New York:Ams Press,1970.
[5] Ronjat,J.Le development du language observe chez un enfant bilingue[M].Paris:Champion,1913.
[6] Sarah Smith.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Age Factors[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2004.
[7] Tammy Smith.Children versus Adult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3.
[8] Victor D.Melendez-Torres.Dr.Idalia Montanez- Miranda.On the Psycholog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Children:Two Competing Hypotheses[J].Psychology Second Language,2006.
[9] 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10] 郭力平,李琳.幼儿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上海市幼儿园园长的调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3.
[11] 廖道胜.提高外语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J].陕西外语师专学报,1994.
[12] 廖道胜.论中国幼儿英语教育史[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13] 李香玲.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9.
[14] 马振铎.英语浸入式教学实验研究对我们的启示[A].中外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学研究[C].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15] 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
[16] 赵寄石.谈谈幼儿园的“英语热”[J].幼儿教育,1994.
[17] 周兢,对我国学期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
[18] 张颖,张洪.幼儿英语教育的缺陷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3.
【作者简介】
李孟君(1987—)女,陕西宝鸡人,硕士,西安美术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