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防范调研

2018-11-26胡一凡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8期
关键词:因子消费金融

【摘 要】 为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本文以西安市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研究。并针对此结果,从四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1)大学生自身:培养信用意识,积极学习经济法律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2)高校方面: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管理,落实学生资助工作。(3)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建设。(4)政府方面:加快建设大学生征信体系及共享机制,完善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调查;对策

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定义

叶湘榕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向包括个人和家庭在内的消费者提供支付、储蓄、理财、信贷和风险管理等与消费有关的金融服务的新型金融活动。[1]杨才勇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提供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模式。[2]本文认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给大学生群体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

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对西安市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进行调研。我们选取西安市全日制在校大学生群体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在这个范围内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调查覆盖各批次院校大学生群体,回收问卷总数552份,有效问卷数为540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7%。

1、描述统计分析结论

通過对调查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发现,西安市大学生大部分可支配收入主要集中在800-1500元,他们的互联网消费主要集中聚会聚餐、衣帽鞋包等日常闲娱和日常穿戴上,在可支配收入无法覆盖实际的支出后,有10.56%的学生选择花呗等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调查显示12.5%的学生出现一次甚至多次的违约情况,说明仍有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基本金融及法律知识方面的教育。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总结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金融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日趋兴旺。在被调查的540份有效问卷中,超过60%的学生使用过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作为主要阵地,这说明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的需求旺盛。互联消费的崛起,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门槛放宽,加之电商平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选择的多样性。潜在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群体也会逐渐浮出水面。

第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信用风险仍需控制。首先,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出现违约占比12.5%,这部分学生感知风险能力较弱而且不够重视自己的信用记录。此外,87.5%没有违约的同学,也存在可支配收入较低、可支配收入来源单一、读不懂相关费率计算等诸多问题,这些成为这部分同学今后违约的潜在因素。其次,个人的信用记录作为“经济身份证”,而大学生作为未踏入社会的群体,缺乏维护和提升个人信用记录的意识,今后,这会对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

第三,大学生基本的金融、法律、信用等方面的知识存在欠缺。首先,从调查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40.37%)的学生只是偶尔随便看看,缺乏基础和日常的金融和法律知识。除了金融和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经常学习到课堂中的金融知识,其他专业的学生主要通过手机上的推送等获取互联网金融资讯和知识,但许多信息纯属个人言论、或未经正规机构和相关部门认证,加之相关监管和法规滞后,容易对大学生产生误导。从而使大学生在互联网消费中养成不良习惯、做出错误行为。

2、定量分析结论

定量分析,首先通过信度效度检验了问卷的可信度,利用SPSS软件进行整个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如下

由以上软件的输出结果可知:Cronbach α系数为0.965,表明本次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已有效的达到研究要求,即问卷通过了Cronbach α信度检验。

随后,对数据进行相关性矩阵分析,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各维度信息与违约情况的潜在联系,以及各信息之间的潜在联系,同时进行有效的因子降维。

由于各题项数据不呈现正态分布,本文选择了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了各题项因子与违约率的等级相关性检验,相关性较差的题项进行剔除。

由于余下题项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较强且存在着信息重叠,所以本文选择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将余下的因子综合成新的因子。首先,对余下题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效度检验,来检验数据是否适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本次效度分析,相关性矩阵选用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因子分析的抽取方法选用最常用的主成分法。由软件输出结果得知,本次KMO指数大于0.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为0.000,说明该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即通过了效度检验。

利用Kaiser 标准化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输出结果为:

组件一:Q13.您在网上的月均消费是?Q25.您能接受的月均最大还款额度是?Q6.您的家庭月收入为?

组件二:Q34.您在安装分期/借贷平台时是否阅读过《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 Q30.您对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态度是?Q22.您是否会认真阅读该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平台的利率计算方法?您的态度如何?(手续费,最低还款服务利息,逾期利息等);

组件三:Q34.您在安装分期/借贷平台时是否阅读过《服务协议》和《隐私政策》?Q30.您对了解互联网金融知识的态度是?Q22.您是否会认真阅读该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平台的利率计算方法?您的态度如何?(手续费,最低还款服务利息,逾期利息等);

组件四:Q33.您认为自己的互联网消费行为主要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自我主观意愿);

组件五:Q24.您父母的态度(或不知情)是否会影响您的借贷额?Q23.您的父母是否知道并同意您使用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平台?

组件六:Q10.您每月的实际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是否均衡?

组件七:Q14.您浏览购物平台的次数是?

组件八:所用时间;

最后,得出每个因子的得分矩阵以及方差解释表,本次累计解释58.252%的方差,总方差解释结果不够理想,但已可以充分反映问题,即已解释了总方差的绝大部分。其中每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12.150% 、10.154% 、7.231% 6.645%、 6.215%、 5.625% 、5.324%、 4.908%。依照以上模型所得出的因子得分和方差贡献率,可计算出每一个个体样本的综合得分。

综合分值=(每个公因子方差贡献度*每个个体的对应公因子得分)/所有公因子贡献度

输出结果整理为:

f=(12.150f1+10.154f2+7.231f3+6.645f4+6.215f5+5.625f6+5.324f7+4.908f8)/58.252

接着将得出的八个综合因子得分与违约情况进行了回归分析,将显著性不合格的因子组合去除,筛选保留第二组、第四组、第六组,最终的关系方程为:

y=0.051x1-0.144x2+0.054x3+1.168

(X1为第二组因子,X2为第四组,X3为第六组因子)

由此可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有三个主要因素。

首先,受同学朋友、家人、节假日、广告宣传、促销活动影响较大的同学违约的机率较高,然而在互联网金融消费中有较强自我约束控制能力的同学其违约的机率较低。说明跟风式超前消费是大学生互联网消费所存在的风险来源之一。

其次,习惯性地入不敷出,对生活开销的需求与个人的收入不匹配也是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风险的一大因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已达均值以上,但消费欲望强烈,习惯性入不敷出,使得大学生的还款能力较弱;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条件导致其月均可支配收入过低难以保证基本的在校生活。

最后,对法律知识及基本的金融知识匮乏的学生违约率的几率也较高。这和大学生消费信贷金融知识教育以及相关法律知识教育的匮乏有关。

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防范建议

1、大学生自身

(1)培养信用意识。良好的信用记录对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为个人积累信誉财富。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了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3]个人信用在接受金融服务时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个人信用报告中如果出现了不良信息,其个人贷款买房或者办理信用卡等授信消费行为将可能受到相应的限制或者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2)积极学习经济法律知识。大学生应对国家有关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政策、指导意见和法律法规进行了解和学习,并且了解相关消费金融产品的设计原理和有关《服务合同》、《隐私条款》中的重要条款内容和存在的法律风险。同时对利率、利息、逾期手续费等专业性词汇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简单的计算公式,在缔结合同时可以判断产品年利率是否超过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避免自己陷入高利贷中,降低风险,加深对行业的了解。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大学生要坚持理性消费和价值观念。对于非生活必需的奢侈类产品应进行适度和理性的消费。在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分期购买产品时,要合理估计自己的还款能力,不使自己陷入每月高额还贷的压力中。不要和同学进行过分的攀比,消费时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抵挡得住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各种诱人的宣传广告与同学、熟人的推荐,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做出正确的消费决策。

2、高校方面

(1)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信用教育管理。目前,大学生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缺乏正常学习与了解途径,他们学习互联网消费金融知识的途径虽多,如网页浏览、相关书籍和新闻报道,但是缺乏系统体系性的了解,许多大学生对于违约后果一无所知。高校应当切实担负起教育管理学生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积极开展常态化、丰富多彩的消费观、金融理财知识及法律法规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勤俭节约、自我保护等意识。

(2)落实学生资助工作。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经分析调查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使用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后,因其月可支配收入较低,违约后即使有还款意愿,但还款能力较低,更易违约。学校应积极帮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好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等方面困难。

3、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方面

(1)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应该重视对于专业人员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不仅是机构业务运行的技术保障,而且也是产品研发的创新源泉。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要加强防火墙的建设和巩固,及时修复系统漏洞,提高平台抗风险的能力。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如果想运用大数据征信技术来提高自己的竞争优势,那么必然要高度重视大数据处理分析人才的运用及创新人才的培养。

(2)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建设。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对于经营风险的控制能力是平台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件。对于贷前审核,平台可以采用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大数据征信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征信机构等手段来完成对客户的贷前审核。对于贷后催收,平台可以考虑对大学生消费者实行精准化管理,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如果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催收那些不用催就会还款的客户身上,既浪费了时间又会降低客户的满意度。同时,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也可能没有匹配足够的资源和应有的强度进行催收。[4]

4、政府方面

(1)加快建设大学生征信体系及共享机制。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这也给部分大学生在不同网站多次借贷、购物的机会,进而加大坏账风险。加快建设大学生征信体系建设才能支持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自身规模高质量的扩张。可考虑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鼓励平台自建信用信息系统并实现信息共享或与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

(2)完善互联网金融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消费者,有信息辨别能力较弱、金融知识欠缺、收入较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等特点,与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相比处于事实上的不对等的地位,从而影响了真正的平等交易状态的实现。各地金融办(局)和银监局要杜绝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暴力催收等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的行为。政府可以建立相关的法律部门,为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但是无力采用法律手段主张权益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公益性援助服务,还可以常常进校园以案说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法规常识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叶湘榕.互聯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J].金融纵横,2015(06).

[2] 杨才勇,严寒,李耀东.互联网消费金融模式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9.

[3]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超过5年的,应当予以删除.

[4] 陈红梅.互联网信贷风险与大数据:如何开始互联网金融的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05.

【作者简介】

胡一凡,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及防范调研.

姚远航,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及防范调研.

赖天雯,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及防范调研.

秦 宁,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及防范调研.

宋佳欢,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及防范调研.

王敏莹,女,汉族,西安外国语大学本科学生,研究方向: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影响因素及防范调研.

马 莉,女,回族,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猜你喜欢

因子消费金融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一类常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图的齐次因子分解
巧解难题二则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