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生态圈治理理论与实证研究

2018-11-26李奕轩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7期

李奕轩

内容摘要:本文就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如何实现公司生态圈治理进行分析。首先,基于超边际分析原理和生态圈理论,从理论层面构建与论证了以物流关键指标为主的六层生态圈系统和六步骤分析法。其次,从物流服务水平、销售价格、服务数量、服务周期、科技创新度等角度确定了其生态圈稳定发展的实现条件。最后,以六家位于四川省境内且具有一定研发销售能力的物流公司为实例展开分析,确定了各自生态圈发展是否达标,并对未达标对象从生态圈中的三个关键层级给出了提升路径建议。

关键词:公司生态圈 物流公司 研发销售 超边际

引言

何为公司生态圈?如何基于公司生态圈展开研发销售类企业治理?更进一步,如何基于公司生态圈展开研发销售类物流企业治理?为了解答上述三个问题,本文对于公司生态圈进行研究。国内已有成果很少,其中代表性成果来自学者王千、吴敏、孙金云、叶德磊等。王千研究认为互联网企业生态圈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货币和信息数据等构成了共同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企业通过价值驱动和价值创新即可实现其生态圈的有效运转。吴敏研究发现,“互联网+”企业的生态圈中物流系统和电商系统间的融合度不高,以及其作业系统与电商系统间的契合度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互联网+”企业发展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孙金云等研究确定,创业生态圈由六大要素构成,具有共生共演等四大特征,由此对我国双创发展提出了具体的提升建议。叶德磊研究发现,金融生态圈与金融生态系统互为依托,是国外金融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依托。通过这些成果分析,对生态圈和生态系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但是,如何就传统企业治理,重点是基于生态圈理念进行治理,在上述成果中并未涉及。就此问题,研究尝试以超边际分析作为突破口。之所以采用这种分析框架,源于该分析方法对复杂问题的有效解决特性。以沈志远的理论研究为例,拓展了超边际分析的框架,解决了资源和效率在复杂系统中的定位与分解问题。高丽敏的研究则确定了交易效率与绿色技术等外生因素在国际贸易开展中的具体作用方式、作用路径。从上述成果中展现的超边际分析的巨大功效,坚定了研究团队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传统企业治理分析研究的信心。本文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将采用超边际分析+生态圈进行传统企业治理路径分析。

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生态圈分析与最佳发展探究

对于物流公司生态圈如何发展能够实现最佳发展,从而达到企业心中的最佳标准,就此问题,本文将通过两个环节的论证,提出具体的解决实现路径。

(一)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生态圈分析

生态圈本源为生物学概念,具体指由物种的生存环境及物种的生存方式构成的复杂系统。传统分析方法(不采用生物圈分析的方法)对公司结构研究(尤其是大型公司结构研究)很难破解。因此,近期关于公司研究采用生物体系研究思路,以生态圈作为研究手段,将生态圈套用到公司治理中,尝试解释公司这一复杂“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

对于公司生态圈,研究选取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为例展开,以下研究中如不特殊声明,所有的公司均指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对应的生态圈也是指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生态圈。经过初步分析可以分为六个层次,前五层依次为分析研究层、管理决策层、服务实施层、销售推广层、用户效用层,第六层为物流总体质量层。前五个层次距离最终用户(消费者)的距离是自远至近的。具体而言,分析研究层距离最终用户(消费者)的距离最远,用户效用层距离最终用户(消费者)的距离最近,其它层按照排列顺序,距离呈现对应的远近关系。这也就是说,公司生态圈的五个层次,从分析研究层开始,逐渐向核心点(最终用户)包围。整个公司生态圈的发展,都是围绕最终用户具体展开。之所以加入第六层(物流总体质量层),是为了从物流产业总体发展角度对生态圈质量进行控制。可以认为这一层为虚拟层。

对于公司生态圈的多层次结构,其最终目标是向最终用户(消费者)服务。服务的过程从生态圈的最外层—分析研究层开始,结束于生态圈的最内层—用户效用层。这种自外向内、逐步传导渗透的关系决定了资源的分配顺序关系及协作配套机制。具体而言,公司首先需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为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公司对预研产品的可行性与创新性进行分析,同时就该产品研发所涉及的研发成本和研发周期进行探究。通过这种综合性分析,最終以可研报告的形式向公司管理层正式提交,这一阶段主要发生在分析研究层。随后,进行第二阶段工作,即进行管理决策工作。该阶段主要是对可研报告进行决策分析及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分析。就可研报告的决策分析而言,从众多可研报告中选取最符合公司发展愿景且为公司财力能够支撑的项目作为决策通过的研究产品。就其它重大事项的决策分析,主要是涉及到管理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比如管理人员调整、研究人员调整及研究方向、研究内容调整,以及市场推广方向调整等。通过这一阶段论证后,将确定通过的预研结果反馈给研发机构进行实际研究。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管理决策层。第三个阶段为实际研究,由研究单位进行产品开发研究并将实际研发结果反馈给管理决策层。经过第三阶段后,不仅研发产品的实际研发成本和实际研发周期完全确定,而且研发产品的创新度也完全确认。在第一阶段中,已经预计了预研产品创新度,经过本阶段(第三阶段)工作完成后,研发产品创新度也被确认,比较这两个创新度,从而得到由管理效率和研发效率共同构成的研究总体效率。随后,进行第四阶段的工作,即服务实施工作,将研发产品进行实际服务。对于实际服务,依据公司的财力和市场预期,可以采用多周期和单周期两种不同模式。对于多周期模式,是指按照市场判定,将市场能够接纳的研发产品分多个不同批次进行服务;对于单周期模式,也是指按照市场判定,将市场能够接纳的研发产品在同一个批次里进行服务。显然,对于科技创新度较高的产品,建议选取多周期模式;对于科技创新度较低的产品,建议选取单周期模式。这一过程主要在服务实施层完成。随后,进行第五层的工作,即推广销售工作,将已经生产出厂或者是即将生产出厂的产品进行推广和销售。这一工作主要在销售推广层完成。用户在此之后,即可得到对应产品,该产品实际创新度由接受产品用户所定义。在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二者工作效率共同组成了生产销售总体效率。这一效率也可由实际创新度与研发产品创新度的比值决定。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确保预研产品创新度大于研发产品创新度,研发产品创新度大于实际创新度这种逻辑关系成立。最后,进行第六层的工作,即总体评价工作与总体调整工作。主要是依据研发产品的用户反馈来进行评价与调整工作。将本企业的发展质量与整个行业发展质量进行对比,提升短板,保持和加快长板发展。由此保持和提升本企业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与竞争水平。

(二)研發销售型物流公司生态圈最佳发展探究

从公司生态圈的六层结构来看,最终是以满足消费者的诉求作为目标,因此消费者诉求满足的程度是对公司生态圈发展优良的唯一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在用户诉求和公司诉求方面,二者是一致的,不存在差异。因此,下述论证,如不特殊声明,所指的公司诉求与消费者诉求在度量方式和度量结构上是一致的。

就单个消费者诉求,其构成是比较清晰的,主要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依次为产品销售价格、产品创新度、购买数量。一般而言,产品销售价格越高,其对消费者提供的效用越低。就产品创新度而言,创新度越高,其对消费者提供的效用就越高。对于购买数量而言,数量越高,其对消费者提供的效用越高。在对消费者效用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产品销售价格、产品创新度、购买数量,无论是哪一个基本要素,其对消费者边际效用的影响都是一致的,即边际效用递减特性。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所指的产品创新度是产品实际创新度。因此,通过这一基本要素可以看到,对消费者效用影响的三个基本要素还包含一个隐藏因素—效率要素。该要素由预研产品创新度、研发产品创新度和实际创新度共同组成。对于产品销售价格则是由服务成本、服务数量以及市场需求总数量共同影响。对于如何实现消费者诉求(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在多周期和单周期内进行分析。考虑到这一分析过程涉及到较多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在此不再详列,仅给出最终分析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

从表1结果来看,对于不同的科技创新度,采用的周期各不相同。并且在对应的周期下,应该采取的分周期(如果存在分周期)的分期销售总量和销售价格都给予了明确。下面的实证分析将基于该结果具体展开。

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生态圈治理实证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结果,本文选取实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不仅确定了公司生态圈治理情况,而且对如何提升公司生态圈现状提出具体对策。

(一)实证指标确立

考虑到理论分析阶段提出的生态圈为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的生态圈,因此在实证分析中选取了6家位于四川地区的研发销售型物流公司作为对象。需要强调的是,这六家公司主要是进行物流产品设计、物流产品套餐设计型的研发销售公司。鉴于实证分析结果有可能会对公司治理效果较弱的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在此不再列出公司具体名称,仅以代码1、代码2、代码3、代码4、代码5、代码6具体表示。因此以理论分析中提到的关键因素作为分析指标,综合评估,在实证分析阶段提出指标体系(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指标体系一共分为三级,从上到下依次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只有1个,二级指标一共有6个,三级指标一共有21个。其中,一级指标为生态圈指标;二级指标包括6个,依次为管理决策层指标、分析研究指标、物流总体质量指标、服务实施指标、销售推广指标、用户效用指标;三级指标包含21个,分别为管理效率、管理成本、科技创新度、研发效率、研发成本、物流交付及时率、物流交付完整率、物流投诉率、物流交付平均时长变化率、服务数量、服务效率、服务周期、服务成本、销售价格、销售成本、销售数量、销售效率、总体效用、价格、购买数量、创新度。三级指标归属于六个二级指标系统,其中管理决策指标下有两个三级指标,分析研究指标下有三个三级指标,物流总体质量指标下有四个三级指标、服务实施指标下有四个三级指标,销售推广指标下有四个三级指标,用户效用指标下有四个三级指标。

整个研发销售型公司生态圈采用上述结构给予确定。需要强调的是,用户效用指标既是核心指标,也是内涵指标,其它五个二级指标既是外围指标,也是外显指标。外围指标为核心指标服务,显示指标相比于内涵指标具有强烈的显示特性。

(二)实证生态圈治理中的效用分析研究

确立了如表2所述的指标体系之后,实证研究分析以效用分析作为入手点展开。之所以先进行此工作,是确定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及其核心构建的具体构成。具体而言,就是确定用户效用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只有确定这一结果,才能为后续的生态圈治理给予量化基础。因为,在理论研究的第二部分曾经提到了效用变化规律及边际效用的变化规律。只有满足这两类效用特征,实证对象的生态圈研究才能采用表1确定的结果展开;否则展开的对应分析都是无效的。

基于该分析,本文对每个实证对象的目标客户和潜在目标客户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计量经济分析相结合的形式,确定效用是否满足对应要求。对于六家不同企业,采用相同的分析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从问卷设计开始,问卷设计核心以用户效用获得与用户效应获得途径之间的关联关系,以及关联因子的权重为核心展开。共设计了16道问题,围绕用户效用程度、可能获得效用的渠道及对效用的影响度展开。调查问卷设计完成后,对目标对象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分时、分区、分对象同步进行的方式,总计就2400名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获得的有效调查问卷为2313份,总体有效率为96.38%。对应于六家不同公司的调查人群,问卷有效率均高于95%。按照统计学的一般要求,当整个问卷调查的可信度高于0.95时,可以认为此次问卷调查回收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对回收所得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整理。这项工作主要是将文字调查结果转化为数字数据,转化依据为每一个选择项的分值。通过这种处理后,将所有有效调查问卷从文字问卷转化为数字问卷。对于每一个数字问卷,其对应的是一个数值序列。因此,所有的有效回收问卷,则转化为一个面板数据。对于这种复杂数据,确定其内部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即可得到量化分析结果。研究采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7.2进行分析,对原始数字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后得到所期望的分析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

从表3分析结果来看,六家公司的分析结果均为可信结果。即对效用影响因素不仅确定,而且影响程度也被量化。具体而言,当销售价格、购买数量、创新度对总体效用呈现显著影响,这种影响特性对于六个不同对象,其可决系数与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均大于0.90。因此,按照统计学的一般要求,可以认为上述6个对象的分析结果都是满足高置信度的。另外,从表3分析结果来看,结果也是满足效用基本要求的。这是因为三个因素的贡献系数均大于零且小于一。结合这些结果可以确认,对于六个实证对象,可以采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结果进行分析。

(三)实证生态圈治理效果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上述确定的分析指标,并与前述理论研究过程及结果相结合,通过对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分析结果来看,六家同类型企业的公司生态圈治理结果不仅可以确定,而且已经被确定。从表4最后一列来看,只有企业4、企业5、企业6达标,其余三家企业均未达标。就企业1和企业3而言,未达标的原因主要在于物流产品销售数量未能实现最优规范(具体见表1的第5行第4列,自上向下,自左向右)执行;就企业2而言,未达标的原因主要在于物流产品销售价格未按照最优规范(具体见表1的第5行第4列,自上向下,自左向右)执行。同时对表2分析可以确定,当企业科技创新度较高时,实证对象均未达标;当企业科技创新度较低时,实证对象均达标。这说明,對于高附加值的科技创新,公司管理存在总体方向正确,部分细节疏漏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的利益最大化管控不足,形成了部分可实现利润的流失,由此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一点在较低附加值的科技创新中,公司管理更加趋于严格,利益不存在随意流失的问题。

结合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对存在生态圈治理不足的公司,从六层生态圈分析+六阶段生态过程入手,进行了生态圈能力补短板工程。对于企业1,重点从管理决策与服务实施入手,首先精确定位不同条件下的服务能力;其次对服务过程进行准确把控,由此实现实际服务能力与预期服务能力高度吻合。对于企业2,重点从管理决策与销售推广入手,首先做好销售前的预测及销售中的分析工作,实现市场预判与市场反馈的零距离互动,由此将销售价格定位在被消费者最大可能接受的区间;其次对管理决策加大传导反馈力度,实现内部调整与外部调整的同步,由此将生产与销售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企业3,重点是从物流总体质量入手。首先是尽可能压缩物流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消耗,缩短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其次是在物流服务中,主要是用户面对面服务过程的礼貌服务性与规范性的加强,提升企业总体形象。最后是在物流成本控制中,通过企业内部管理与优化实施,降低运营成本,由此降低用户的付出成本,从而实现该企业生态圈的整体向好。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三家生态圈发展未达标企业依次经过5个周期、6个周期、3个周期的调整,逐步实现了生态圈达标。

结论

本文在研究之初提出了三个问题,为了回答这三个问题,研究团队尝试通过理论分析加实证研究的方式给予解决。通过已有成果分析,主要是生态圈成果和超边际分析成果研究,明确了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传统企业治理分析研究的信心。在此基础上,采取理论论证分析,从物流服务水平、销售价格、服务数量、服务周期、科技创新度等角度确定了其生态圈稳定发展的实现条件。这些实现条件不仅明确化,而且量化,对于实证对象展开分析研究非常明确有效。随后,以六家四川省具备研发销售能力的物流企业为实例展开分析,不仅确定了公司生态圈发展是否达标,具体而言,这六家企业中三家企业生态圈治理达标,另外三家企业生态圈治理未达标;而且对未达标对象从生态圈中的多个层次给出了提升路径建议,具体而言,对于未达标的三家企业,从管理决策、销售推广、物流总体质量等生态结构给出了提升路径。通过一段时期的实施运行,对应举措得到了有效落实,由此未达标企业的生态圈治理显著好转,最终实现了全部达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千.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基于共同价值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

2.吴敏.“互联网+”视域下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思路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4)

3.孙金云,李涛.创业生态圈研究:基于共演理论和组织生态理论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12)

4.叶德磊.论我国金融生态圈优化与金融创新的功效[J].当代经济科学,2006(4)

5.沈志远,高新才.超边际方法分析扩展的斯密-杨格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2(20)

6.高丽敏.绿色技术国别分布的路径变迁—一个交易成本集合的超边际分析[J].财经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