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能源汽车视角的城市商业物流经济演进路线分析

2018-11-26赵云周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新能源汽车

赵云周

内容摘要:本文就城市商业物流如何深入发展,如何从物流运输工具出发进行深入探究。首先,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城市商业物流具备的五大特征。其次,设计符合五大特征的调查问卷,从四类人群入手进行问卷调查。再次,以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进行初步统计性分析确定了汽车乃至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商业物流经济中的关键作用。最后,通过深入统计性分析明确了水平四层次结构的城市商业物流结构,并基于该结构提出了其演进的四大路线。这四大路线同步并行,相互之间不具有替代性,并且是以围绕新能源汽车的有效、合理使用而展开的。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城市商业物流 结构方程 演进路线

引言

城市商业物流应该如何深入发展,重点是从物流运输工具视角如何进行深入发展。在已有物流研究中,对此类问题研究屈指可数。按照知网统计结果,截止到2018年1月底,关键词包括“城市”和“商业物流”,且发表在CSSCI源刊上的成果仅有两篇,分别来自陈子侠、王建革。陈子侠以四川宜宾为实例展开分析,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和发展现状分析,不仅确定了城市商业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明确了宜宾城市商业物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由此为该城市商业物流发展提出了深入发展对策与建议。王建革则以清代我国城市商业物流发展为对象,通过历史回顾与总结性分析,明确了此阶段城市商业物流兴盛与衰败的具体原因,为现阶段城市商业物流发展提供了借鉴经验。上述两篇成果多是基于经验分析与宏观分析来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采用数据分析乃至统计分析的方式确定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更没有从交通工具视角对问题进行全新定位分析。因此,研究所得结果未就新时代下尤其是交通工具日益更新换代条件下,城市商业物流深入发展给出演进路线。正是基于上述缺陷,研究尝试从交通工具视角入手,回答研究之初提出的两个疑问。考虑到研究是从交通工具视角入手,在研究之初,还对交通工具类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重点分析了李磊等、王燕妮的成果。李磊等通过研究发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创新性与生态系统特征,这一点为此次研究中确定城市商业物流特征乃至其演进路线提供了方向指引。王燕妮则采用层次化模型分析,为新能源汽车这类交通运输工具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该分析结果对于此次研究确定层次结构模型提供了有益的提示。

城市商业物流特征研究

城市商业物流是指物流对象为居住在城市的消费者所主导的商业物流。文中如不特殊声明,所有出现的城市商业物流均是指这种性质的物流。在研究初期,首先通过系统性分析确定了城市商业物流的五大特征,具体如下:

特征一:城市商业物流由四大要素构成。按照研究确定的城市商业物流的定义,由城市居民消费为主所形成的商业物流称之为城市商业物流。对于这种物流形态,从投入产出视角对其進行分析,可以将其分解为四大构成要素,依次为物流工具、物流网络、物流人员、物流资金。物流工具是指配送物流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由于是在城市进行物流配送,所以物流工具可以是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为陆地型城市,因此轮船不作为物流工具考虑范畴。物流网络则是指配送物流所对应的网络,即物流配送过程所产生的实际通路网络与实际电子配送网络。考虑到每个物流公司并不一定具备全国任意城市可达的能力,因此在物流配送中可能需要使用其它公司的物流配送网络进行配送。物流人员具体是指在物流配送过程中参与配送全系列工程的工作人员,不仅包括管理人员,而且包括生产人员。物流资金则泛指为了维护物流体系运转所使用到的各项资金总和。上述四大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城市商业物流。需要注意的是,这四大构成要素之间不具备任何替代性。

特征二:城市商业物流对四大构成要素的弹性系数呈现截然相反的特征。从特征一中不仅可以看出,城市商业物流的四大构成要素,而且确定了四者之间不具有任何替代性。按照宏观经济学的经典分析,研究城市商业物流对四大构成要素的弹性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的是,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城市商业物流对物流网络的弹性系数较强,其对物流工具的弹性系数同样较强。这说明,物流网络越发达(或者是越完善),物流服务能力就越强;同理物流网络越欠缺(或者是越不完善),物流服务能力就越弱。这里提及的两个较强的弹性系数是具有相对性的,这种相对性是与城市商业物流对物流人员、物流资金的弹性系数而言的。简言之,城市商业物流对物流人员和物流资金的弹性系数较弱。之所以城市商业物流对物流人员和物流资金的弹性系数较弱,主要由两个原因决定。第一个原因是我国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高速增长,目前已经进入到高质量增长阶段。从最初的资金匮乏型市场转变为资金充盈型市场,因此商业物流对物流资金的弹性系数较弱。这一点在人力资源上同样体现。第二个原因是城市商业物流发展已经从最初的粗犷式发展过渡为精细化发展。粗狂式发展与精细化发展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处于发展的前期,增长率较高,但是持续时间较短;后者处于发展的中后期,增长率较低,但是持续时间较长。产业深入发展不仅由发展前期良莠决定,而且由产业发展中后期高下确定。正是这两类为主的原因,勾勒出城市商业物流对四大构成要素的弹性系数呈现截然相反的特征。

特征三:城市商业物流具有双重集聚性特征。城市商业物流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呈现出了双重集聚特性。第一重集聚特性是服务对象的集聚,这并不难理解。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人群从绝对数量上来看,与之前相比,增加幅度是显著的。同时,在城市中,单位面积上生活和工作的人群数量(也称单位人口密度)显著高于之前。这主要是由现代办公大楼和城市综合体的飞速发展所决定的。从这两点(绝对数量和单位人口密度)来看,服务对象集聚是显著的。第二重集聚特征是服务需求的集聚,导致服务需求集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化(包括互联网化)的发展模式确定了工作效率的飞速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倒逼团体间、个人间、个人与团体间沟通效率的提高。这种倒逼式的提升,加速了对物流服务、乃至高速物流服务需求提升。原因二是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独立、集聚乃至集中。产业规模要想实现从小到大,产业形态必然经历上述三个发展环节。正是由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确定了物流服务需求的集聚。结合上述分析,我国城市商业物流呈现出双重集聚性特征。

特征四:城市商业物流具有边际效应溢出特征。城市商业物流最初发展主要是为团体间提供货物配送服务,这里所提到的货物主要是日常耐用品,以设备、家电等为主。基本不包括日常消费品等。随着网上购物功能的实现与完善,网上购物对应的商品替代了原有的物流主流用品。这其中以服装、小型电器等为主。这恰好符合经济学中提及的边际溢出特征,即从个人消费品的最外围向最核心渗透。商业物流逐步涵盖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实现了日常生活的无缝隙覆盖。在这一溢出过程中,边际递减效应也同步体现。主要体现在物流服务单价逐步降低,物流服务单位时间逐步缩小。综合这些分析结果,研究认为城市商业物流具有边际效应溢出特征。

特征五:城市商业物流对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城市需求的依赖性日渐显著。从近年来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的交通服务数据来看,城市的拥堵程度在逐步增加,城市交通平均耗时显著增加。城市商业物流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受到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从交通服务设施能力来看,城市商业物流对城市交通设施的依赖性逐步加强。与此同时,城市人群的收入水平这些年来显著提高,增速明显高于乡村人群的收入增幅,城市物流总量也是显著提高,其提高幅度同样高于乡村人群的物流总量。因此,就这一点来说,城市商业物流对城市需求的依赖性日见显著。综合二者其它方面的综合性分析结果,研究认为城市商业物流对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城市需求的依赖性日见显著。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商业物流具有的特征已经被抽取出来。下面将基于该分析结果,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与之对应的调查问卷分析明确我国城市商业物流发展演进路线。

城市商业物流经济演进路线研究

(一)问卷调查分析及结构路径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已经明确了我国城市商业物流五大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通过反复论证确立了调查问卷(在调查问卷设计与初步分析中,参阅了岳修志、叶丽芳等研究成果。对于成功设计调查问卷,有效回收乃至初步分析起到了效果激增的作用)。调查问卷核心是围绕交通乃至新能源交通在城市商业物流中的作用展开。一共设计了20个单选题和5个多选题,让被调查者进行回答。

为了确保调查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首先确定四类人群进行调查,依次为“从事城市商业物流企业家代表”、“从事城市商业物流企业员工代表”、“城市商业物流研究专家”、“消费者”。由于四类人群总数显著存在差别,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每一类人群调查结果权重设置一致,即四类人群的总权重为1∶1∶1∶1。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将各方面意见尽可能吸纳进来,使得分析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与完整度。实证研究在郑州展开,之所以选定该區域进行,是基于两点原因。原因一是研究团队在郑州地区,选择该地区便于工作展开。原因二是该城市商业物流开展较为成熟。整个研究历时1年半(自2016年7月开始至2017年12月终止)。总计发放调查问卷为2000份,回收所得的有效调查问卷合计为1904份。总体有效回收率为95%,针对四类人群的最低有效回收率为95%,最高有效回收率为98%。上述三类有效回收率均大于95%,按照问卷调查的统计学要求,可以认为调查有效。在此基础上,对调查问卷进行初步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结果来看,有两个重要结论成立。分别是:交通对城市商业物流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新能源交通发展对城市商业物流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两个结论的获取是直接从问卷调查得到,主要是被调查者认为交通乃至新能源交通对城市商业物流发展的影响性分析所得。从表1结果来看,上述两个结论成立的置信概率在0.82以上。因此,按照统计学要求中,在0.80置信度下,上述两个结论是显著成立的。

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城市商业物流发展中交通为主的要素对其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更进一步分析。主要是采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中,参阅了方杰等、王霄等研究成果。对于如何设计结构方程模型,如何高效快速地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上述文献分析对此次研究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结构方程分析原理和结构方程分析软件(Lisrel 8.7)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内部变量、外部变量等的设置与总体分析,最终在多次反复论证中,确定了结构方程关系,具体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来看(图1结果为lisrel软件分析截屏结果),城市商业物流经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水平方向关系来看)。其中,以“畅行性”为代表的十二个要素(自上而下)形成外部显示关系,以“车”为代表的五个要素(自上而下)构成外部隐藏关系,以“硬件”为代表的两个因素(自上而下)构成内部隐藏关系,以“覆盖”为代表的五个要素(自上而下)形成内部显示关系。在外部显示关系和外部隐藏关系中,“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与“畅行性”、“通过性”、“便捷性”和“扶持性”直接关联。这其中,“扶持性”也与“资本”直接关切,其与“流动性”二者共同作用,形成“资本”的二元组织结构。同时,“网络”为代表的物流生产管理体系与“自由比”、“完整比”直接相关。另外,“适用度”、“效率”与“管理”为代表的生产运营管理直接联系。最后,“匹配度”、“胜任度”和“敬业度”与“人力”为代表的企业人力资源紧密连接。与此同时,从内部隐藏关系和外部隐藏关系来看,“车”、“网络”构成了城市商业物流的硬件体系;“管理”、“人力”和“资本”形成了城市商业物流的软件体系。在硬件体系中,最终从消费者角度展现的五大因素为“覆盖”、“价格”、“完整”、“时效”与“便捷”。在软件体系中,同样是从消费者角度展现的仅为两大因素,具体为“时效”与“便捷”。最后,从图1的结构关系中,可以看出各直接相连层级直接的作用关系与权重关系。由此,通过研究不仅明确了城市商业物流的结构关系,而且对各种要素所发挥的作用与传导路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考虑到图1中复杂关系,不再对其中数据与其它关系进行说明。本文结合上述分析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主要是从新能源汽车视角提出城市商业物流发展的演进路线。

(二)以新能源汽车为视角的城市商业物流经济演进路线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主要是表1展示的统计数据以及图1为代表的结构路径关系。本文进行深入系统分析,提出了我国城市商业物流发展的四条演进路线。

路线一:以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在城市商业物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不能动摇。在表1中已经明确了交通工具对城市商业物流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作用,同时在图1为代表的分析结果中也明确了“车”是城市商业物流交通工具中的重中之重。结合上述两类分析结果,研究提出以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在城市商业物流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不能动摇。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说的“车”重点是以适合城市交通现状的车,这类车应以通过性强的车为主。鉴于目前我国各城市交通拥挤程度,小型车和微型车具有通过性强的特点。因此,在这里重点推荐使用小型车和微型车作为城市商业物流发展的交通工具。对于中型车建议减少使用,对于大型车不再建议使用。

路线二: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在城市物流发展中的趋势性作用不能忽视。在表1中已经明确了新能源交通工具对城市商业物流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作用,同时以图1为代表的分析结果也明确了具有“畅行性”、“通过性”、“便捷性”的交通工具是今后城市商业物流的首选工具。从目前全国主要城市实施的交通管理办法来看,尾号限行已经普遍展开。这一制度直接限制了传统汽车“畅行性”的实现。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不存在尾号限行制度,由此保证了新能源汽车充足的“畅行性”。对于通过性与便捷性而言,新能源汽车设计中车型尺寸与外观的合理设计,使其明显优于传统汽车,实现了通过性与便捷性。结合上述分析,研究认为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于城市商业物流发展的趋势性作用不能忽視。同时,结合路线一中提出的发展小型、微型汽车结果,适合城市中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具备小型、微型特点。所以研究认为:以新能源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在城市物流发展中具有趋势性作用,必须坚持该发展方向。

路线三:资本与新能源汽车在产业扶持方面的不可替代性关系必须坚守。以图1为代表的分析结果明确了“扶持性”不仅与“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直接关联,而且与“资本”直接关联。从这一关联关系中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不再单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出现,其也可以作为影子资本出现。之所以称其为影子资本,是其本身并非资本,但是却可以推动资本向其集聚。之所以具有这种特性,源于新能源汽车在环保方面具有传统汽车不可比拟的特征。因此,将真实资本和影子资本有效结合,即在城市商业物流发展中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的适用,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速度(这两点在路线一和路线二中已经明确),而且可以加速社会资本向该行业流入,从而提升城市商业物流的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全方面促进城市商业物流的发展。基于上述分析结果,研究认为必须坚守资本与新能源汽车在产业扶持方面的不可替代性作用。

路线四:城市商业物流的体系性发展道路不能动摇。以图1为代表的分析结果明确了围绕内部关系、外部关系确定的水平四层次城市商业物流发展体系结果。在该结构中,以“汽车”和“网络”为代表的硬件发挥主要作用,以“管理”、“人力”和“资本”为代表软件发挥次要作用。这一主一次之间确定了发展作用的强弱,但是并未提出主要作用可以替代次要作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作用,并不能替代其它要素发挥的不可替代的次要作用。结合这一结果,研究认为应坚持已经明确的主次结构关系。协调统筹好五大因素(“汽车”、“网络”、 “管理”、“人力”和“资本”)在城市商业物流体系中关联性关系和协同性关系。通过五大因素的合力发展,促进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以图1所示结果,对五大因素进行对应权重的要素配比,由此来实现整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结论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我国再次回到WTO大家庭之后,商业物流发展迅猛。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规模,都稳居世界前列。在此同时,对于物流发展的理论研究,尤其是专业化、分类化的物流理论研究,在城市商业物流发展中显得略微薄弱。这一点可以从第一部分文献研究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数量中得到充足体现。正因为如此,城市商业物流如何深入发展,重点是从物流运输工具出发进行深入探讨分析,这一问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方案可供参考。为了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分为四个环节进行。环节一为理论分析环节,环节二、三、四均为实证分析环节。在环节一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并论证了我国城市商业物流具有的五大特征。环节二设计并实施了符合五大特征的调查问卷。环节三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初步统计性分析,确定了汽车乃至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商业物流经济中的关键作用。环节四通过进一步的统计性分析,明确了水平四层次结构的城市商业物流结构,并基于该结构提出了其演进的四大路线。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种分析方式是逐步推进,层次化演进的分析方法。取得的最终结果—四大演进路线,是同步并行且相互之间不具有替代性的演进路线。通过一系列分析,最终为研究之初提出的两个问题,从新能源汽车视角给出了系统性的解答。

参考文献:

1.陈子侠.西部城市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研究,2009(12)

2.王建革.拨子商与近代东蒙的商业圈和物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3)

3.李磊,郭燕青.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3)

4.王燕妮.新能源汽车社会技术系统发展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7(1)

5.岳修志.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5)

6.叶丽芳,黄贤金,马奔,汤其琪.基于问卷调查的土地督察机构改革设想[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3)

7.方杰,温忠麟,张敏强,任皓.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多层中介效应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4(3)

8.王霄,胡军.社会资本结构与中小企业创新—一项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5(7)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新能源汽车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