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六步AHP分析法的企业商业物流效率研究

2018-11-26刘艳霞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7期

刘艳霞

内容摘要:已有研究对商业物流效率的研究采用方法并不完全适用我国国情,因此可信度不高。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物流进行深入分析,从理论角度提出了一种具有自主创新的六步AHP分析法,该分析方法以最大最小成交价格为核心,确定了商业物流效率分析的依据。通过对我国内地长沙市四家商业物流企业进行效率分析,不仅确定了各自的效率情况,而且确定了导致效率偏低的具体原因。最后,为实证对象提升效率给出了具体整改意见。

关键词:商业物流效率 最高最低成交价格 六步AHP分析法

引言

国内已有学者开展了一些关于商业物流效率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国外已有的分析方法。第一类是采用单阶段DEA分析法进行的商业物流效率研究,代表性成果来自张诚等(2013)、张毅等(2013)。第二类研究是采用多阶段DEA分析法进行的商业物流效率研究,代表性成果来自雷勋平等(2012)、张竟轶等(2016)、钟祖昌等(2010)。第三类研究是采用其它分析方法进行的商业物流效率研究,代表性成果来自张毅等(2011),其采用前沿函数包络进行分析,确定了物流企业效率。虽然三类方法不同,但是都存在一个被显著忽视的问题—套用国外已有分析框架进行分析,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具体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尝试采用自主构建商业物流效率的分析方法,来解决我国商业物流的实际问题。

商业物流效率理论

(一)商业物流整体特征分析

第一,商业物流为充分竞争市场经济,交易价格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行情决定。我国现代商业物流的发展,基本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展开。通过这些年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以来,我国商业物流市场从最初的垄断市场,已经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充分竞争市场。这一点可从全国性物流企业公司的数量和市场竞争激烈程度中得到反馈。因此,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交易价格完全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行情决定。

第二,商业物流市场的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由于我国商业物流市场已经是充分竞争市场,因此在充分竞争情形下,确定了每一个潜在物流需求,可以提供对应服务的物流企业不止一家。从各地物流市场来看,提供同类服务的物流企业不止一家,这从侧面反映了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从交易价格来看,没有哪一家物流企业可以控制市场价格,这也反映了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结合以上两点,研究最终认定我国商业物流市场的有效供给大于有效需求。

第三,在有限稳定价格范围内,任意一家商业物流公司都至少存在一支稳定的客户队伍。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数是伴随信息化建设实现公司规模的扩展,因此对客户维系开展的相对成熟。特色化服务和深入性主导服务,确定了各自物流企业有效客户的稳定存在。这一点可以从各企业建立的客户队伍维系系统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支稳定客户的存在,主要源于对应企业提供服务价格的有限稳定性。

第四,商业物流市场价格不仅由多种因素决定,而且该价格与距离的边际效应为非减效应。商业物流市场价格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在特征一至特征三明确的充分市场竞争环境下,物流市场价格主要由单价、距离、时间、长度、重量等决定。就单一要素而言,物流价格与其关系均为正向关系,差别仅在于不同要素对价格的贡献作用与贡献系数存在显著差异。由于我国交通状况和道路状况随着近20多年的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因此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在高速路网的覆盖范围之内。基于此,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物流的可达性是显而易见的。在高速路网发展中,通行费用在物流成本中相对固定,随着物流里程增加而增加,这一点可以从铁路、公路等的收费原则中得到体现,因此距离对物流价格的边际作用为非减效应。如果想变动其为递减效应,必须先进行铁路、公路等收费模式的变革,但是在目前的模式下,非减效应不会发生变化。这一特征也说明国外分析方法并不完全适用我国国情。

第五,单个企业的商业物流效率越高,对市场的控制权就越高;反之,则控制权越低。就单个商业物流企业而言,效率决定了交易价格。从全商业物流市场来看,不同企业提供的商业物流价格各不相同。当不存在价格垄断等不利情形时,企业效率越高,其交易价格越低;反之,其效率越低,则交易价格越高。对于用户而言,在提供相同服务前提下,服务价格越低,对应服务被客户接受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因此,按照传导性,对单个企业而言,其商业物流效率越高,对市场的控制权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第六,单个企业的商业物流效率由其提供的最高最低成交价格决定。对于这一特征,在此仅给出结论,不给出具体成立原因。对于其成立的逻辑论证,请见下一部分的探究过程。

(二)基于特征分析展开的商业物流效率理论探究

式(1)中,P代表单位体积、单位重量、单位距离下的运费,θP代表P在总费用中的权重作用系数,α代表P总费用中的贡献系数;D代表从收件地前往目的地的距离,θD代表D在总费用中的权重作用系数,β代表D总费用中的贡献系数;T代表从收件地前往目的地的总时长,这一时长不由用户选择,而由客户投件综合属性决定,θT代表T在总费用中的权重作用系数,γ代表T总费用中的贡献系数;W代表从发件总重量,θW代表W在总费用中的权重作用系数,δ代表W总费用中的贡献系数;L代表总发件物品的最长长度,θL代表L在总费用中的权重作用系数,ε代表L总费用中的贡献系数;MinF代表发件的最低固定费用;C代表对总费用的整体作用系数;X是包含P、D、T、W、L的综合向量元素。

从式(1)表述来看,对于同一家物流企业而言,有四类因素是固定不变的。第一类是权重作用系数,以θP等为代表;第二类是整体作用系数,以C为代表;第三类是贡献系数,以α等为代表;第四类是最低固定费用,以MinF为代表。由其第一个特征可知,任意客户只要提供大于零元的物流支付费用,市场中就可能有企业为其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对于用户而言,不具有服务质量协议权益,完全由提供服务一方主导确定。具体到式(1)中,当不存在最低固定费用MinF时,即其取值为零时,该特征被满足。与此同时,按照特征二的要求,每一个用户的有效需求都能被满足。即任意选取一个大于零的市场价格,都至少存在一家公司提供的物流服务。并且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至少存在一个接受对应物流服务的客户,这一特性确保了物流市场为一个闭集。另外,按照第三个特征的要求,要确保一支稳定的客户队伍,对应物流市场应具有致密性,结合特征二与特征三的要求,物流市场的致密闭集特性得以确定。结合特征四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式(1)中成立,即β≥1成立的特性。基于该特性,可以确定如下结论成立:当β≥1时,f(X+Y)≤f(X)+f(Y)成立。

这样物流市场实质就是一个赋范线性空间。按照泛函分析理论,在赋范线性空间条件下和在致密闭集中,有限覆盖定理是成立的。对于充分竞争市场,对市场的无穷开覆盖是显然存在的。遵循有限覆盖的结论,对于每一家物流企业而言,都可以通过有限开区间覆盖整个物流市场。按照论证过程,满足有限覆盖的最低价格为,这里假定了整个物流有效需求市场为B,每一个有效需求X均来自于该市场,这一结论为前述特征分析中提出的特征六,即单个企业的商业物流效率由其提供的最高最低成交价格所决定。这样,按照这一价格进行资源配置,就可以确保对整个物流市場的覆盖。需要注意的是,当单个企业无法按照这一市场价格进行资源配置时,就无法覆盖对应市场。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效率而言,当资源配置恰好能实现有效覆盖的最低价格时,效率最高;其它情形,效率均低于最高值。

确定了上述结论之后,对多个企业即可进行效率比较。比较是围绕满足有限覆盖的最高最低价格进行分析,分析的途径分为六步完成。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并获取其以客户为核心的商业物流交易价格关键数据。第二步,通过AHP分析法,确定各作用因子的权重系数。即形成以θP为代表的系数具体数值。第三步,形成全新商业物流交易价格关键数据。在步骤二中已经确定形如θP表示的作用系数,依此作用系数,按照作用系数与作用因子作用,形成全新的交易价格关键数据,在此作用系数乘以作用因子,依此新数据替换原有的作用因子数据。第四步,针对每一个商业物流企业,确定如式(1)所表述的交易价格表述形式。第五步,基于第四步分析结果,形成判定各个企业交易效率的最大最小价格,并进行不同企业间对比。第六步,基于第五步分析结果,进行效率差异分析及效率差异成因分析。

商业物流效率实证研究

(一)指标分析与确立

在理论分析论证中,已经确立了六步AHP分析法,通过该方法能够明确商业物流企业的效率,该效率是以最大最小成交价格作为判定依据来确定。实证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物流效率具体排名。针对这一目标,同时结合已有理论分析研究成果,确定如下三层指标体系结构(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针对商业物流研究指标集合。从垂直层次上分为三层,依次为最高层指标、中间层指标、最底层指标。最高层指标为“商业物流效率研究指标集合”,中间层指标涵盖“辅助类指标”、“商业物流投入类指标”和“商业物流产出类指标”,最低层指标包含若干项指标。从水平层次来看,中间层包括“辅助类指标”、“商业物流投入类指标”和“商业物流产出类指标”,在最低层容纳了13个指标。具体而言,“辅助类指标”包含了6个指标,“商业物流投入类指标”有6个指标,“商业物流产出类指标”总计1个指标。“辅助类指标”主要是确定“商业物流投入类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在此其中加入了其它因素权重,是对其它因素权重衡量。在理论分析中(见式1)没有其它因素,在此加入该指标是想在实证分析中发掘是否还有其它因素对商业物流产出形成显著影响。

(二)实证分析

在实证分析中,选取长沙市内四家物流企业作为具体实证对象。选定该地区的商业物流企业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原因一是研究团队对该地区熟悉,原因二为该地区物流企业能够配合研究团队进行研究分析。为了确保研究成果不对研究对象形成不必要的影响,在此隐去企业的真实名称,以企业1、企业2、企业3、企业4来代表。通过实施步骤1,获取企业自2016-2017年的相关发展关键数据,然后进行步骤2的实施,选取企业内部各类管理生产人员、物流专家、消费者组成评估团队,对影响商业物流发展的多种因素作用进行AHP评估,在AHP分析中参阅了刘进等(2013)、王丽(2014)的研究成果,其就如何设置因素、如何进行一致性分析、如何进行权重分析,对本文起到了有益帮助。通过近2个月的问卷调查与调查问卷分析,通过对回收率为98.17%的调查问卷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如表2所示结果。

首先,集中确定的指标为6个指标,对应分析应该就6个指标结果进行。但是在表2展示的结果中,只有5个指标。这是因为采用6个指标进行分析,最终无法得到具有高置信度的最大最小成交价格。因此,研究回溯后决定舍弃其它因素,将指标缩减为5个指标。通过再次的对应分析研究,最终取得了具有高置信度的分析结果。其次,从以表2为代表的分析结果来看,随机一致性比率取值为0.08,显著低于0.10。按照统计分析的理论要求,上述结果具有高置信度,因此可以接受。最后,从以表2为代表的分析结果来看,五个因素的权重已经得到明确。具体为距离权重最高,取值为0.44;单价权重次之,取值为0.23;时间权重再次之,取值为0.16;重量权重较弱,取值为0.09;长度权重最弱,取值为0.08。这样在理论分析中,提出的权重因素及其对应权重已经明确。

在此基础上,继续实施步骤3、步骤4、步骤5、步骤6,最终得到了四家不同企业的最大最小成交价格,将其汇总形成表3。从表3结果来看,四家企业的最大最小成交价格存在显著差异。就该指标而言,最低为企业3的13.27元,最高为企业1的19.65元,其它两家企业价格居中。依照六步AHP分析法中提出的效率排位方法,研究确定效率排名为企业3、企业4、企业2、企业1(依据效率数值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基于上述效率数据,对这四家企业进行深入回溯性分析,明确形成效率显著差异的具体原因。

对于除企业3之外的三家企业而言,各自的问题具体如下:就企业4而言,效率偏低原因在于部分运营线路规划不够合理,形成运营费用的不必要支出,由此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最终导致用户成交价格偏高。就企业2而言,效率较低原因在于部分运营设备过于破旧,导致运营维护费用较高,且运营效果不理想,这种不理想集中体现在物流寄送时间偏长。就企业1而言,效率过低原因在于内部管理成本过高。例如一些不适合当前企业规模的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的实施,不仅形成额外管理费用,而且对企业发展水平、发展能力没有任何显著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诚,张广胜.中部六省物流产业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13(2)

2.张毅,牛冲槐.中国上市物流公司成本效率收敛分析[J].管理评论,2013(9)

3.雷勋平,RobinQiu,刘思峰.基于DEA的物流产业效率测度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投入产出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2(7)

4.张竟轶,张竟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我国物流效率综合研究[J].管理世界,2016(8)

5.钟祖昌.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物流产业技术效率研究[J].财经研究,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