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心脏 合理运动
2018-11-26乔岩
乔岩
在临床工作中,屡屡碰到支架或搭桥术后病人咨询,心脏做了手术以后是否需要静养?还可以运动吗?答案毋庸置疑,运动可以说是健康心脏的基石,美国心脏协会将每周规律运动列为理想心血管健康的七要素之一。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规律运动不但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预防癌症、对抗抑郁等慢性病。
运动的益处虽多,但是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怎样才能既达到一定的运动效果,又最大规避运动的风险呢?
心脏病患者更要重视运动
首先,运动要规律,要坚持,最好能坚持每天运动,至少每周也要保持3~4次以上。最近的研究显示,坚持每周3~4次中~高强度运动,每次持续40分钟就能达到改善心血管指标效果,可以降低血压2~5mmHg,降低胆固醇3~6mg/dL。
其次,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没有量的积累是不能達到理想的运动效果。比如快走是大家常选的一种运动方式,健康成年人步幅大约在50~75 cm,10000步相当于50~7.5 km,大约需要1小时左右,10000步大约消耗300~500千卡的热量,就能起到一定的运动效果。研究显示,每天多走2000步,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降低10%。
再者,不同类型、强度的运动也会影响运动效果,并且与运动的安全性息息相关。心血管病人建议一开始选择进行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有氧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氧训练,心肺功能得以提高,监测各方面指标平稳,就可以慢慢适当增加一定锻炼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抗阻训练。有氧运动是指氧气代谢提供运动消耗的能量,能量主要来源于脂肪,是减肥的有效方式。常见的有氧运动有快走、慢跑、韵律操、八段锦、太极拳、骑自行车、球类运动、游泳等。
“屏息”型运动要避免
心血管患者运动一定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渐加量,并持之以恒。寒冷、炎热、雨雪、雾霾等极端天气条件,不建议运动。上午10点前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建议在午后傍晚时段进行运动。运动中携带急救药品,如出现心慌、头晕、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要中止运动,休息观察,不能缓解立即就医。
中老年人往往合并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不合理的运动会增加患老年骨关节病风险,可以选择打太极拳,60分钟的太极拳大约消耗240千卡热量与慢走60分钟相当。研究显示,打太极除了能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还增强有氧运动能力和灵活性,增加肌肉的力量,缓解关节疼痛,另外还可以改善睡眠,减轻压力和焦虑。
健康年轻人可选择中高强度运动,可在避免运动损伤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但是不建议选择马拉松运动作为常规的健身方式,以往的研究证实,长期从事马拉松运动的专业运动员,心脏承担负荷过重,发生心肌肥厚高于正常人群。若冠状动脉存在斑块,参加马拉松运动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而像举重、短距离快速跑等就属于无氧运动,心血管病人应避免进行这种剧烈的竞技运动,运动中勿憋气。运动强度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选择高强度的运动可相对缩短运动时间,减少运动次数也能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
运动也要遵医嘱
运动应遵循规律,适量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适当强度的运动方式。目前国内外权威心脏病学会建议可每周3 天进行2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也可以每周5 天进行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采取中等强度与高强度运动结合,如每周2次30分钟快走与每周2次20分钟慢跑结合,每周2~3次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抗阻运动。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运动应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选择不同强度的运动,片面追求高强度运动,会增加心血管意外和运动损伤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选择高强度运动,尤其是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重症心血管疾病,建议最好应在心脏康复医生指导下进行心血管安全性和运动能力评估,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
现在很多大医院都有心脏康复门诊,也有一些专业的心脏康复机构,进行专业的心脏康复运动评估、监测和指导是最好的。如果条件不具备,仅在康复门诊做个评估,或者进行几次运动康复训练的监测,由康复医生开出居家运动处方,根据运动处方指导在家进行训练,定期回来进行评估反馈也是不错的选择。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