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微”知著提升高效

2018-11-26朱鸿鹏袁赟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22期
关键词:视频反馈微课程

朱鸿鹏 袁赟

摘要:随着微课程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基础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也应投身到教学变革的大潮中。大部分高校学生在初次系统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会遭遇较多的困难,对他们学习C语言的热情和实际效果造成很大影响。该文分析了微课程变革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并系统探讨了微课程的应用原则以及构建高效C语言微课程教学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C语言;微课程;视频;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2-0099-02

1 引言

自计算机课程成为大学基础课程以来,C语言程序设计就是其基础教学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计算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很多学生由于在思维方式上“转型”困难,在学习C语言时往往感觉难度较大。在微课程教学发挥重要作用的今天,计算机教学也应突破传统思维,积极投身到网络微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力争探索出一条高效、高质量的教学新路径。

2 运用微课程推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意义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奠基课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而言,在没有程序设计基础的前提下,面对该门课程有限的课时、抽象的概念以及复杂的知识点时,往往会感觉难度较大[1]。目前,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创新变革的潮流中,部分高校存在“转身慢”的问题,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堂上集中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在实验课或课后环节进行答疑辅导。尽管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计算机教学活动按部就班进行,并且大部分计算机教师也认可和享受這种模式,但其实际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以理论教学为例,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每堂课需要承载相当大的知识量,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时间进行细讲,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再加上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到后期学习积极性会逐渐降低。此外,实验课程的学时也非常有限,实验教学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编写几个简单小程序来加深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对学生编程思维的提升难以起到实质性效果,也不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2]。微课程通过新颖的“微”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同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网络化和微型化变革,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在微课程平台的辅助下,学生可以对C语言相关知识点进行强化学习,在查漏补缺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真正达到举一反三、见“微”知著的学习目的。

3 运用微课程推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3.1 把握微课程小而精的制作原则

微课程的学习资源制作需要体现“微”和“精”的特点,即要求教师在吃透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对学生技能培养目标和课程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从中遴选出疑点、难点、重点和热点,根据小而精的原则制作微课程资源库,体现C语言教学的代表性、示范性和高效性[3]。微视频是学生最喜欢的微课程学习资源形式,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应保证语言简洁、画面清晰、环境安静,体现出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反思和高度概括。教师在制作完成后应将微课程学习包及时传送给学生,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高效学习和及时学习。

3.2 贯彻微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微课程制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高效学习的渠道,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时,必须站在学生的思维视角,从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出发,设计好微课程的制作理念、步骤和方法。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模式,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库按照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程序进行微课程制作。例如,大部分基础知识点可以通过微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和自学,而对于属于重难点的知识点,则需要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辅导和同学帮助的形式进行针对性“解决”。这样,教学方式成功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质转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在课堂环节模拟一些实践场景,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运用微课程推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策略

4.1 把握微课程的科学渗透模式

微课程的制作需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进程中,从课前准备、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反馈,都应该看到微课程的身影。在应用微课程前期,教师就应该精心制作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场景,使制作的微课程资源能够紧密贴合教学需要,有效降低学生学习难度[4]。例如,在微视频制作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融入生活场景,以学生熟悉的特定场景进行课程导入,如通过红绿灯调控场景引入程序设计的概念,进而延伸到以何种语言结构实现,如何实现,从而将教学的重难点一一呈现出来,引导学生“下功夫”学习。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没有系统性地学习计算机课程,因此计算机基础都比较薄弱,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教学板块,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传统教学方式往往需要学生逐条学习和记忆,容易出现纰漏且困难重重。基于此,教师在制作微课资源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反馈和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制作针对性的视频资源,通过高效的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直达知识点核心,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加强对学生反馈信息的搜集的整理,形成微课程教学的良性循环。

4.2 制作优质的微课程教学资源

运用微课程改革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需要实现二者的紧密衔接,使微课程能够贯穿到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全过程中。具体而言,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的“科学”微课程资源,应遵循如下流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制作微视频、完善教学资源、上传教学、课后反馈等。以For循环微课程教学为例,其作为C语言的三大循环结构之一,具有可读性强、语法简洁、操作高效等特点,也是学生较难掌握的C语言知识点。教师在制作微课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痛点”,而学习for循环的难点在于循环变量初值、终值以及步长的设置。基于此,教师可以进一步明确微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for循环的结构特点和相应执行过程;理解for循环的语法,能够熟练地设置其初值、终值,确定其步长等;能够通过for循环完成相应程序设计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由于微课程时间较短,制作微课程资源时,应充分利用视频教学直观性强、表现力强的特点,制作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教师应该严格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精炼内容,压缩视频,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教学主题。以for循环为例,微课视频应该顺序体现for循环的语法特点、执行过程、实际案例操作以及教学总结等。在制作教学视频时,教师需要设计好课间、镜头、教学语言等,比如語言应力求简洁和易懂,每个教学板块的具体时长应科学分配。为了充分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实现高效学习,在拍摄视频课间时,应多用图片和动画等生动、直观的表现形式进行教学演示,并配合适当的语音讲解,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条件配上同步字幕。当然,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并不局限于微课视频,也需要相应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以for循环为例,教师还可以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实验素材和练习测试卷等,通过系统的微课程资源实现“提升高校”的教学目的。

4.3 开展高效的微课程教学实践

在制作好微课资源后,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开展微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是将制作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这些网络平台可以是教师组织的qq学习群、微信学习群等,供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提升,有效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教师可以将微课程资源提前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帮助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课前微课预习,为其后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5]。一是在课堂教学环节开展C语言微课教学的延伸,重点从理论知识铺垫、实操案例讲解等环节切入展开教学,同时结合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等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问题引入教学中,充分体现C语言工具性的特点,刺激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问题驱动下进入到微课学习环节。由于学生已经通过课前的微课自主学习初步掌握了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就不必针对知识点进行面面俱到的详细讲解,而应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答疑。在完成重要知识点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巩固和提高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内容。

4.4 打造高质量的教学反馈体系

大部分学生在C语言学习的实际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又往往直接影响着微课实际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计算机教师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评价。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将学习问题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或者当面交流的方式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而教师自身则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一方面进行适时的辅导答疑,一方面综合学生的反馈情况对微课教学体系进行合理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5 结语

微课程从本质上而言是基于网络技术对传统课程展开的网络化和微型化创新,其教学理念和模式是对传统师生角色的“颠覆式”发展,要求教师能够真正地做到以生为本,完成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彻底转变。在微课的应用实践,教师应切实把握好微课程“微”“精”的本质特点,全面理解微课程的教学理念和程序,设计好微课程的教学流程,结合好C语言的教学特点,才能开展卓有成效的微课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宏,王宁.自主学习型《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与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7):36-37.

[2] 李沙,莫天生.微课程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数码世界,2017(11):270-271.

[3] 乐艺.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管理-以”C语言程序设计”微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2):55-58.

[4] 周玉珍,陈芸.基于微课程的计算机语言通识类课程翻转课堂模型建构及实践[J].职教通讯,2017(18):6-10.

[5] 付兴宏,罗雨滋.高职院校项目教学与微课程的协作模式探索-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5):89-91.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视频反馈微课程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妙用“表扬”和“忽视”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