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句中的美

2018-11-26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作料博览群书贾岛

同学们,如果把一篇作文比作一道菜,那名句就像这道菜的作料——油、盐、酱、醋。恰当地运用这些作料,就会使你的作文增色、增香、增味,不仅色泽鲜艳,而且让人食之有味,品之有道,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些与写作有关的名句,感受它们的无穷韵味。

理解

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这两句诗告诫我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描写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素材,找到灵感,才能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

启示

要想有内容可写,就要处处留心,锻炼出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同时也要有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大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就会有写不完的素材。

理解

读书只有读透,博览群书,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有如神助一般。关键在于一个“破”字,首先是要“突破”,就是说要博览群书,当然不是局限于“万卷”,这里的“万”是非常多的意思,就如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其次是说“磨破”,就是反复阅读,深入理解,使书破了;最后指“识破”,就是不仅要读,还要透彻理解书中的道理。当你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境界,写作自然有如神助。

启示

要多读书,读好书。书读多了,自然就会把别人的知识积累在自己的脑海里,并且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见解。当你有了这些知识储备的时候再去写作文,就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秦牧也说:“不广泛地吸收,是谈不到博大精深的。一条大河,总得容纳无数小溪、小涧的溪水,一座几千米的高山总得以一个高度作为它的基座。小小的水源只能形成一个湖泊,荡荡平川,也不会有什么戴着冰雪帽子的高峰。”这些都是文学大师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理解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

启示

这两句告诫我们,从书本中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从写作角度来看,我们不能满足于从报纸、杂志单一地获得技法知识,还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练笔,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写作的真谛。

理解

贾岛作诗锤字炼句精益求精,布局谋篇也煞费苦心。这就是他视艺术为生命,全身心投入,执着追求完美境界的真实写照。

启示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这是贾岛吟成“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后加的注诗。意思是,这兩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吟出,吟成不禁双泪长流。知音者应知“我”吟诗之苦,佳句之难得。懂得“我”的诗的人如不赏识,“我”将隐迹故山,以度残年,再不作诗了。表现了诗人艺术劳动的艰辛、刻苦,也说明好诗佳句得来不易。贾岛这种苦吟精神,对后世颇有影响,如方干的“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鬓”“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均化用贾岛的诗。

理解

这两句诗的大意是,只要熟读了《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的人也能吟上几句诗,意在号召人们熟读多记,在读与记的过程中自然会产生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

启示

读诗如此,读别人的文章亦是如此。正所谓“耳濡目染”,读多了,模仿、转化、借用、引申都是一种熏陶,一种积累。阅读讲究一个“熟”字,到了张口就能背诵,提笔就能写,别人讲了上句,我们能够接出下句的程度,你就一定会在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有所进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其他文章所反映出来的多种知识,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我们唯有熟读,才能从书中饮其甘露琼浆,尝其佳肴美味,使思想得到教育,情操得到陶冶,知识储备得到增补。

猜你喜欢

作料博览群书贾岛
贾岛寻医记
时间的作料
时间的作料
博览群书
一图作料 调出满堂彩
博览群书
贾岛推敲
贾岛推敲
好词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