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我心目中的大师
2018-11-26徐群
徐群
有人说“民国之后,没有大师”。我本人难以认同这样的说法。
我认为,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的吴非老师(本名王栋生),就是当代教育大师中的一个。
王国维先生曾说:作词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而“无我之境”是作词的高境界。而我认为,教育教学也有两种境界,那就是“有人之境”和“无人之境”,“有人之境”方是教育教学的高境界。
吴非先生的教育教学就是“有人之境”。他是这样说的——
“教育,是为了要让学生像人一样地活着,要让他们像人一样活得美好。”
“我在病中,想起一个又一个学生的面容,感叹生命的短暂,同时也感叹生命的美丽。我感谢上天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些美丽的生命,让我感受他们的仁爱和贤德,让我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让我知道职业的使命与荣耀,让我敬重生命中的永恒。”
依我理解,吴非先生的“有人之境”,首先表现在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个体尊严的尊重与维护上;其次表现在他眼里的教育对象不是一个集体的概念、模糊的轮廓,而是一个个有喜怒哀乐、有灵魂的生命体。
即便是在平常教学中,吴非先生对学生作文批改时的判分上,也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而不会去“盲目地公平”,目的在于“要能让学生看到一点一滴的进步”“特别不能让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丧失信心”。
生活中,我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要想管住学生,要想把学生的成绩提上去,你就不能把他们当人——如果你把他们当人,他们就不会把你当人,你也就不是人了。
对此,我不觉感到一阵悲哀,伴随着一丝的恐惧。
对比之下,我不能不感到吴非先生的伟大之处。虽然,于教育来说,吴非先生的这些做法也不过是教育教学的一些常识,然而,正是因为它是常识而不为很多的人所垂青,便愈发地显示出这样做的可贵与伟大来。
当然,绝不仅仅是对学生如此。从“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这句话里,我读出来的是吴非先生对维护教师作为“人”的属性的忧虑与呐喊。
同时,我还注意到,教学经验极其丰富、教学成果极其显著的吴非先生却并没有什么“××教学法”流行于世,甚至也很少有关于具体的某篇课文的解读法一类的文章刊出。至少,在我不算太窄的阅读范围内,还没有读到。这于一位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大家来说,似乎总是有些美中不足。然而,我很快便理解到,这才是真正的大家。“大”在于他传达的是“道”,而不是具体的“法”。“法”者,“术”也;“术”者,“方术”也。二者境界之高低,自是不可以道里计。
对吴非先生来说,这应该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虽然,我不知道吴非先生的真实想法,但我还是想,“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更为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因此,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教师的“职业生命”才会“绽放出绚烂的光辉”。
这里的“三观”,正是吴非先生的“道”。吴非先生正是从“道”做起的。
當然,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快也随之而来。
李镇西老师写过这样的文字——
去年某教育报给我电话,说想以“三十年三十人”为线索,编一个栏目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人”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选三十位有影响的语文教师。我得知自己忝列其中后,马上问:“有王栋生老师吗?”对方答:“王栋生老师当然是很不错的,只是他主要的成就在杂文方面,而对语文教育没有什么研究文章和专著。”我当即说道:“这正是王栋生老师的难能可贵之处。他对中学语文教育包括高考辅导烂熟于心,而且高考成绩斐然,但他从不以此自傲,更不因此盈利。他不是靠编教参编教辅成为语文特级教师的。他的全部尊严和影响都在于他的思想,他以杂文显示了他的独特魅力。他是真正的语文教师。我不知道在当今中国,还有哪一个语文教师能够更有资格代表改革开放以来的真正的语文教师?你们的入选名单里,如果没有王栋生,请把我也划掉——如果王栋生不配,那我更不配了。”
我不禁又想到袁隆平先生。当年,不也有人以袁先生缺少所谓“论文”与“专著”而让袁先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中落选吗?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的大地上,袁隆平先生走过时留下的高大的身影和他坚实的脚印。
放眼望去,那一片片稻田不正是袁先生一篇篇卓越的难以替代的论文吗?那一束束沉甸甸的稻穗不正是袁先生奋笔疾书时的笔迹吗?
吴非先生当然不会看中那个所谓的“三十年三十人”。如果看中那个,那吴非就不是吴非了。吴非看中的是他一堂堂课上的一个个学生,一个个血肉丰匀、精神饱满的人。
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张文质先生,说自己是一个“悲观的理想主义者”。我心想,吴非先生会怎样评价自己呢?
“作为教师,我认为自己应当是理想主义者,而现实却总在种植悲观;我以为自己的工作对青年成长能有意义,没想到青年常常会对一个教师的理想投来同情的目光……”
“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
这些都是吴非先生自己说过的话,有他的著作《不跪着教书》作证。
看来,“理想主义”“悲观”“放弃”这样的词语在吴非先生的心中并不是没有地位。然而,正是有过这样的探索、思考和彷徨,尔后的痛苦也便愈发真切和彻底,尔后的眼光也便愈发清醒和犀利,尔后的行动也便愈发睿智与倔强,尔后的结果也便愈发高尚与悲壮。
“我从不认为自己的职业无足轻重。”
“人只有把自己作为具有独立意志的公民而不是任人驱使的工具,社会才有可能进步。”
这些也都是吴非先生自己所说,有他的著作《前方是什么》为证。
前不久,当我再次从网络上读到吴非先生新作的时候,我的心里充满了激动与温暖——这意味着折磨吴非先生许久的眼疾有了好转。虽然,我无法想象,如此写作,他要忍受多么大的痛苦,克服多么大的困难,但,毕竟他又开始了工作。
补记:王栋生,笔名吴非,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杂文作家,首批教授级中学教师,南京市名教师,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现已退休。其著作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不跪着教书》等。
(责 编 欣 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