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尼木县防沙治沙造林技术措施
2018-11-26旦增罗布
旦增罗布
摘 要 从尼木县部分乡镇基于防沙治沙的生态改善和林业重点工程出发,对辖区自然资源现状、社会经济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从生态学和造林学角度对防沙治沙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结合专业、当地各种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沙治沙技术措施。
关键词 防沙治沙;造林技术;尼木县
中图分类号:S727.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21.031
尼木县辖8个乡(镇)32个行政村,东部靠近曲水县、当雄县,北部靠近那曲地区班戈县,西南靠近日喀则仁布县、山南浪卡子县。尼木县东部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化严重,该地段的防沙治沙及沙化治理工作是当地林业未来的重点工程,也是重点治理对象。基于此,以造福子孙后代为出发点,探讨了尼木县防沙治沙造林的有关技术。
1 防沙治沙区域的基本情况
尼木县地处西藏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地处北纬29°14′~29°59′、东经80°45′~90°28′,面积为326 994 hm2,位于拉萨市西南147 km,地处前后藏结合部。尼木县平均海拔4 000 m,县城驻地海拔3 809 m,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水集中,辐射强,年日照时间2 947 h,年无霜期100 d左右,年降水量324 mm,自然灾害较频繁。
2013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显示,尼木县的林地面积为35 227.974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0.77%,非林地面积291 766.896 hm2,占国土总面积的89.23%,森林覆盖率10.44%,林木绿化率10.45%。
2 防沙治沙的现状
尼木县尼木河谷流域存在大量的沙漠化土地,据统计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 800 hm2,其中固定沙地面积约为600 hm2,裸露砂砾地约为900 hm2,流动沙丘300 hm2。尼木县境内分布的沙漠化土地占全县沙漠化土地的40%,是土地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流动沙丘的重要分布区。特别是流动沙丘植被稀疏或者完全裸露,是尼木县风沙危害的重要沙源,不仅会严重影响草场、农田及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还会危害陆地交通和航空交通安全。
3 探讨的依据与原则
3.1 探讨依据
探讨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2)《国家林业局关于认真执行<造林设计规程>的通知》。3)《封山育林技术规程》。4)《全国生态环境规划》。5)《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3.2 基本原则
以中央提出的西部开发为契机,结合拉萨的林业工作实际,始终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相结合,治理保护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治沙示范区建设。
4 防沙治沙的规模、布局
4.1 总体布局
作业区位于尼木县尼木乡、普松乡、续迈乡,以及尼木河以南的区域沙漠土地。
4.2 防沙治沙造林内容与规模
尼木县防沙治沙总规模为308.53 hm2。具体建设内容为:架设石笼网4 136 m,安装警示牌1块,宣传牌1块;封沙育林233.33 hm2,草方格沙障75.20 hm2,并在作业区进行人工补播砂生槐902 kg,沙蒿种子451 kg;各作业区安排护林员进行管护。
5 造林、封育技术措施
5.1 造林工程措施
5.1.1 立地类型划分
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是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的前提条件。在外业立地条件调查材料的基础上,选择地形、土壤等方面立地条件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生产实际的要求,以“简单明了,经济实用”的原则选择立地类型。
5.1.2 林种确定
根据尼木县的生态环境建设实际需要,防沙治沙示范区需要采取草风格、石压沙、灌木林地封育、新造防风固沙林等措施,主要包括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沙棘、竹柳等)。
5.1.3 树种选择
树种选择要坚持立地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征相一致,遵循“适地适树、适种源、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的原则,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萌芽性强,且已获得成功栽植经验的优良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树种。乔木树种选择当地竹柳,灌木树种主要选择沙棘树。
5.1.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会直接影响林木生产和郁闭度,根据所选择树种的生物学特性,按照培育目标,结合造林区的气候特点、立地条件及苗木大小,确定适宜的造林密度为2 m×3 m。
5.1.5 造林方式
造林方式全部采用人工造林方式,在春季苗木萌动前造林,应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根据造林立地条件,采取营造混交林,一般混交方式为带状混交。
5.2 造林绿化的主要技术措施
5.2.1 整地
整地是改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且要尽量保留原有的灌木和草本植被。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根据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方式和苗木大小来定。乔木树种坑位大小为80 cm×80 cm,灌木树种坑大小为60 cm×60 cm。
5.2.2 造林季节
造林季节在春季解冻后、树木萌动发芽前最为适宜,一般为3—4月。
5.2.3 造林方法
树苗造林采用穴植法,竹柳可適当栽深些,栽植深度视苗木大小和高矮而定,以超过苗木根际1~2 cm为宜。栽苗时苗木放入穴的中心扶正,并使根系展开,填土先填表土,再填心土,并采用“三埋两踩一提苗”,保留20 cm的蓄水坑。
5.2.4 抚育管理
造林是基础,抚育使关键。幼林抚育应认真贯彻“三分造林、七分管理”的原则。幼林抚育从春季造林当年开始抚育,每年抚育2~3次,连续3年,内容包括除草、松土、施肥、补植和灌溉等。
5.2.5 造林用工量
造林用工量包括整地、栽植、补植、浇水和抚育等用工,根据造林小班立地条件,确定营造林用工量为每667 m2需8 d。
5.2.6 种苗需要量和种苗来源
造林需要各类种苗按规模设计确定,株距间距定为2 m×3 m、3 m×3 m等。苗木由实施单位自行解决。
5.3 封山育林技术方法
封山育林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封育区地类。项目区为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封育类型均选择为灌草型。2)封育方式。根据当地实际,封育方式选择为全封,禁止一切不利于林草植被生长的人畜活动。3)封育期限。根据《防沙治沙技术规范》,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封育期限为5~8年,结合项目区实际,本项目封育期限设计为6年。4)封育方法。根据当地实际,建议采用围栏封育。5)封育区管护。实施的封育区在路边和村庄附近,人畜活动频繁,须设护林员对封育区进行管护,管护6年。
5.4 物理治沙措施(草方格沙障)
在风沙危害严重的流动或半流动沙地上设置沙障,来削弱近地面风力、固定沙面、控制就地起沙,为实施植物治沙措施提供保护,或促进植被自然恢复,2017年度尼木县物理治沙措施为草方格沙障。
5.4.1 沙障类型
为保护区域内生态环境和人居環境,在流动沙地上通过铺设草方格沙障来削弱近地面风力、固定流沙、控制就地起沙,为初期栽植或播种的固沙植物创造稳定的生长发育环境。
草方格沙障治沙工程作业设计如下。1)沙障材料。1号作业区选用砾石作为沙障,将沙土压住,防止流沙移动,石头长、宽、高在20~50 cm为宜。2号作业区选用杨、柳树枝条、小麦或青稞秸秆作为沙障,长度大于等于50 cm,直径2 cm以上。2)沙障形式。为便于阻沙,沙障形式采用网格状沙障,即由2个不同方向的带状沙障交织而成的沙障。3)沙障结构。紧密结构,沙障的孔隙度少于10%。
5.4.2 沙障间距与配置
根据风沙危害的程度结合作业区的实际,草方格沙障间距选择为1 m×1 m的规格,沙面以上高度为20~50 cm。主带与主风向垂直,副带与主带垂直。
5.4.3 扎设方法
根据主风向划定草方格沙障主带扎设线,沿线平铺小麦或青稞秸秆,草厚5~6 cm,用铁锹将秸秆中部压入沙面约15 cm,地上露头20~50 cm,再向草带基部壅沙加固草带。主带完成后,与主带垂直铺设副带,副带厚度4~5 cm,扎设方法同主带,扎设过程中注意与主带的衔接。
5.4.4 维护和管护
草方格沙障建成后,要加强巡护,防治人畜破坏,当沙障遭到损坏时,应及时修复,当损坏面积比例达到60%时,需重新设置沙障。重设时应充分利用原有沙障的残留效应,沙障规格可适当加大,且柴草沙障应注意防火。实施的作业区在路边和村庄附近,人畜活动频繁,且撒播的种子需定期浇水管护,须设护林员对作业区进行管护。
5.4.5 森林病虫害防治
工作人员要加强巡护,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立即采用生物、化学措施积极防治。
5.4.6 配套工程设计
水利配套工程、网围栏、宣传牌等。
6 效益分析
6.1 生态效益
造林绿化将使工程区部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逐步恢复和改善沙化土地的生产力,控制沙土移动,能够减少风沙危害,保障公路行车安全,保护农田。新增植被和改善后的林分能有效改善工程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农牧业的稳产、高产创造条件,同时还能有效降低风速,减轻土壤风蚀,阻滞流沙移动和堆积,降低空气浮尘,改善空气质量。
6.2 社会效益
防护林绿化工程建设,能从多方面为尼木县社会经济发展、农牧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支持,可以有效改善工程区生态环境,为工程区人民创造一个美丽舒适的生存环境。同时,封山育林技术方法还有利于工程区农牧民摆脱贫困,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6.3 经济效益
土地荒漠化成为尼木县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也是该地区长期贫困、群众解决不了温饱的直接原因。荒漠化对于人类的危害严重,尤其是农田沙化、土地退化、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只有通过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的生产力,才能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尼木县林业局采取了封山与育草相结合,乔(乔木)、灌(沙生灌木)、草合理配置的治沙造林模式,筛选适合本地生长的树种进行栽植,并积极推广先进抗旱造林技术,有效改善了尼木县的生态环境。
7 结语
在尼木县部分乡镇实施防沙治沙工程,是改善整个尼木县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课题和重要挑战,也是改善该区域乡村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生态良好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