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新环境新挑战

2018-11-26陆燕

国际商务财会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陆燕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对外开放符合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需要我们放宽历史视野,保持定力,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与“不变”,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40年对外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40年来,我国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始终相伴而进,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并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转折。40年来,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中发展壮大自己,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更多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我国全方位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我国开始学习、熟悉、适应国际经贸规则,并按照国际通行规则进行必要的国内政策及制度调整,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伴随加入进程及履行加入承诺,我国大幅降低进口关税,显著削减非关税壁垒,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大规模开展法律法规清理修订工作,逐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广泛开放服务业市场,在地域、数量、经营范围、股权等方面持续减少限制措施。在开放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我国抓住进入海外市场的机遇,依靠出口和投资驱动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有效性和权威性的同时,我国实施了更加主动的自由贸易区战略,顺应国际经贸规则的发展趋势,密切跟踪高标准,大胆引入新议题,结合自身发展经验和发展利益提出“中国方案”,推进高标准自贸区网络建设。这一切都极大促进了我国加速融入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体制,加快了我国经济改革进程。“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制度红利,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注入持久动力和活力,带动了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全面提升。我国企业则在国际竞争中得到锤炼,从开放中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更领先的技术、更先进的管理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确立开放发展新理念。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自贸试验区,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外开放进入新的更高阶段。今天,我国对外开放不仅是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而且是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促进世界各国的开放。由我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各方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影响力日益提升的国际公共产品。随着“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逐步实现,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相互开放程度将空前提高。

改革开放给我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地位,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1978~2017年,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1978年我国进出口额为206.4亿美元,2017年达到41 050亿美元,近40年间增长了约199倍,年均增速14.5%,货物进出口额占全球货物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2.9%上升到2017年的12.7%。2005~2017年,我国服务进出口占世界的比重由3.2%上升至6.6%。1978~2017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2万多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增长40余倍。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近年我国利用外資、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与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历程。4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同时也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深化,推动了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我国坚持以开放促共赢,不断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在开放中谋求与各国共同发展。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之一。2013~2017年,我国累计进口商品约9万亿美元。目前我国已与24个国家和地区签署16个自贸协定,2017年与自贸伙伴贸易额(不含港澳台)占我国外贸总额的25.9%。“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成效显著,贸易往来不断扩大,投资合作持续深化。我国日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和重要建设者。随着综合国力和影响力提升,我国对国际秩序演变产生日益深远影响。我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建设,在世贸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国际舞台提出更多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不仅意味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范围、拓宽开放的领域、加深开放的层次,也意味着扩大开放要创新方式、优化布局、提升质量。在2018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再次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同时宣布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即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展望未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加快落实党中央关于扩大开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同时,将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契机,深化创新体系、要素市场、监管体制和治理能力改革,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更高水平开放面临的新变化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遇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从国内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是,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现今,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待解决,如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金融风险有所积累、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艰巨。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其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面对的两大关键性问题,前者为现代化提供充足动力,后者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经过40年数轮侧重点不同的对外开放,我国在成本低、冲击小、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共识的领域已经逐步开放到位,但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目前的对外开放与适应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比,还存在着差距。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仍有巨大空间,比如,服务业仍有巨大的开放潜力,服务业开放不足是导致金融、电信、物流、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领域缺乏创新和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市场开放水平,將有助于优化国内贸易格局和完善制度规范;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与外资企业的竞争而提高效率等。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顺应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新要求的迫切需要,需要改革与开放联手同步、协同推进,提高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新动能、增添改革新动力、增创竞争新优势,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国外看,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技术进步层出不穷,经济全球化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分化、重组激荡变化,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增多。西方世界的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思潮高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一些国家政策内顾倾向加重,全球合作体系正在承受压力。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全球产业升级和分工深化,国际科技经济竞争激烈。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及迭代更新,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应用和融合发展不断掀起新的高潮,为全球经济活动带来巨大潜力和能量,推动全球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持续变迁。新能源、新材料、量子通信、3D打印、基因测序等技术革新和产业革命处在发轫时期,孕育着新机遇,也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作为经济增长新动能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历史表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是新产业集中孕育的时期,也是国际竞争格局剧烈变动的时期,更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前世界主要国家均将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放在竞争的突出位置。我们要深入研判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工业革命主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主动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推动中国制造在各领域取得突破,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努力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二是世界正在承受“美国优先”之痛,中美之间的大国竞争加剧。自从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不断打破战后国际秩序和经济关系,推动美国外交和经济政策全面转向“美国优先”,从多边主义转向单边主义,并不断付诸实际行动。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经济全球化曾经的主导者,美国罔顾国际规则,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精神和原则,大搞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单方面挑起针对多国的贸易战,加剧了其与各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为正在回升中的全球经济和贸易投资增长蒙上阴影。美国一意孤行走单边主义道路和实施保护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环境和合作基础,预示着国际秩序的急剧变化。由于美国在现存国际秩序中的地位,美国的这些变化将释放出巨大的外部影响力。一个不安的美国正在给世界带来焦虑,让“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并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形成重大冲击。

中美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复杂也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持续收紧对华政策,其任内发布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过度强调竞争而忽略合作,视我国为直接威胁和竞争对手。美国贸易代表则历史性地首次公开表示,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美国做出的错误决定,并自相矛盾地评价我国履行世贸组织承诺情况。今年以来,美国单方面发动对我国的大规模贸易战不断升级,与此同时,不断给中美公平经贸交往设置障碍,甚至想要关闭我国对美国高科技企业并购和投资的大门。目前中美两国在贸易逆差、高技术产品贸易、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开放、政府产业补贴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从目前形势看,美国对我国的安全与战略考虑已经远远大于贸易和经济因素,中美之间全方位的大国竞争模式已然开启,冲突增多不可避免。这可能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面临的最大挑战。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期间,中美两国在科技、能源、贸易、投资的硬实力比拼和国际话语权的争夺,将在很大程度上主导未来的国际经贸关系和国际竞争走势。

三是全球合作体系正承受压力,全球经济治理面临新的艰巨挑战。战后,世界各国反省历史、思考未来,共同创立了联合国和建立在多边主义规则之上的国际秩序。“战后秩序”虽然并非完美,但总体上是行之有效的。如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当然,全球增长动能不足、世界发展失衡、经济治理滞后等问题仍然突出,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

近年,受单边化、内顾化、民粹主义倾向影响,世界秩序出现混乱,世界形势发生明显倒退。国际上逆全球化思潮涌动,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多边主义和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全球分化加大,反对合作的势力加强。在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上升,冷淡国际合作,并形成政治势头。“美国优先”原则与欧洲主流政治所奉行的开放、多边和多元立场大相径庭,导致美欧在气候变化、贸易、移民等问题上的政策分歧加大,疏离倾向加剧,并不时发生有节制的冲突。特朗普政府的“国际撤退主义”不仅无益于美国的国际地位,更是在推卸作为大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世界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但加强合作、采取集体行动的意愿减弱,这对开展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带来新变数。国际体系正在经历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剧变,其如何变化,最终是怎样结果,目前尚难以预测,但无疑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多边主义面临的威胁,近期有关如何支持多边主义,降低贸易紧张局势以及使全球贸易体系现代化以使其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不断变化的经济,开始在更广泛的国际层面展开辩论。可以预计,世贸组织改革问题将是全球經济治理和大国博弈的重要议题,围绕多边贸易体制基本原则、规则制定和发展方向的斗争将持续存在甚至白热化。

外部环境明显变化,意味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变数增多,可能会伴随更多的风险与挑战。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抓机遇、迎挑战,努力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动力,坚定不移地发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三、我国将不断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既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过去40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尊重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和进程推进,统筹谋划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格局、战略和举措,构建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一是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定不移地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不断探索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新模式,将开放的推进重点由政策提供转为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以主动开放促进发展升级。坚定维护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反对以邻为壑的经济政策,支持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要加强对国际局势演变趋势和方向的研判,加强对全球经济治理理论、国际经贸规则及重大国际问题的深入研究。坚持底线思维,注重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维护国家的发展利益和经济安全。

二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充分发挥经贸合作在“一带一路”中的支撑作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不断深化经贸领域务实合作,着力培育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消除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制度性障碍,提高与相关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有效对接,完善贸易投资促进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企业更好开展合作。坚持深耕细作,做优做精重大合作项目,提升综合效益,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沿线国家民众,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三是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世界经济贸易的波动,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增强,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对我国外经贸发展将产生影响。要引导企业做好应对的准备,开拓多元化市场,继续以质取胜稳出口。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打造中国商品、中国服务的品牌,引导出口企业提升产品设计、品牌运作和渠道营销等向产业链上下游辐射的能力,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立足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贸易政策导向,主动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配合关税优化等措施,积极增加消费品进口,推动我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更好地满足国内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需要。全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世界各国提供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机会,打造新型国际合作的综合性公共平台。

四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实行高水平投资便利化政策,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稳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持续推进服务业开放,深化农业、采矿业、制造业开放。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升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形成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长效机制,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同国际规则对接,增加透明度,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鼓励企业间正常技术交流合作,保护所有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创新对外投资方式,继续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提升对外投资合作的竞争力,带动中国装备、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规范企业海外经营行为,加强规划引导,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完善促进政策和措施,聚焦重点国别和领域,优化国别产业布局,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功能定位准的境外经贸合作区。

五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自贸区经验推广。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推动完善西部口岸、跨境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好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区域开放平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服务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对于自贸区在扩大开放领域、简化行政管理程序等方面行之有效的政策和作法,在更大范围复制推广,加快全面开放进程。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六是保持国际视野,继续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弘扬“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倡导重塑全球合作,保持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动地位。在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前提下,与各国携手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与建设,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新思路新方案。倡导协同与合作价值观,保持全球合作机制的正常运行,加强全球经济治理的沟通、合作与协调,促进形成政策共识和政策思路,努力在每一国际经济事务中不断积累并构筑起我国的影响力。支持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世贸组织规则,支持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国际经济组织或论坛,持续、中立和专业性地讨论国际经贸规则相关议题,借鉴他国经验,营造国际共识和谈判压力,争取在规则制定中的主动权。推进我国自贸区建设扩围提质,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加快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

七是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引领国际经贸规则构建。世贸组织改革的走向及多边经贸规则制定将深刻影响我国今后发展的国际环境。要把世贸组织改革当作我国引领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机遇,积极主动提出改革方案和贸易规则,打好发展权益保卫战,增强我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要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所有谈判领域各类对话磋商,联合及团结其他世贸组织成员,支持和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推动多边体制相关议程,解决世贸组织面临的生存危机,推动多边贸易体制与时俱进。在制定新规则时充分反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诉求,维护和确保发展中成员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经济日历
图读龙江经济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中国经济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