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历史中学“活”

2018-11-26李世超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王涛学科历史

李世超

记者: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认为历史学科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王涛:历史学科本应该是充满趣味的,但在很多人印象中历史课却是比较乏味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和历史学科的特性,以及教师、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一定的关系。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我们要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展现历史演进的基本过程以及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而历史最基本的特点就是过去性和时序性。所谓过去性,就是历史的一去不复返性,时序性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按照时间顺序发生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记者:历史不可逆转,鲜活的历史画面已经被时间凝固成为史册中的文字。那么,如何为学生展现历史鲜活的演进过程呢?

王涛:坦率地讲,这就是历史教学中最大的困难。

首先,过去的教学条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往往只能靠自己的语言或固定的挂图,去为学生描绘鲜活的历史画面。但这种做法的局限可想而知,教师再努力,也会让很多人产生历史课枯燥乏味的感觉。

其次,历史内容无限,而课程时数有限,我们的历史课程编写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也是因为这一客观条件限制。所谓的“点线”结合是指某些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构成了所谓的“点”,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则构成了所谓的“线”。但是,因为受篇幅和教学时间等客观条件限制,以及对于历史原貌的忠实,让我们的历史教学无法像影视剧、小说或评书故事一样,能够充分展开各种情节或虚构的情景。

最后,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师的个人阅历、专业能力和教学风格确实存在着一定差异,也导致同样的历史事实在不同教师的课堂中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对于历史课的兴趣点也是各不相同,所以同样的历史学习过程,在不同的学生眼中有不同认识,有的同学感觉趣味十足,有的同学就会觉得枯燥乏味。

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原因,如果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了枯燥乏味的印象,一定会逐步丧失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会大大影响学习成效。

记者:学生对你的历史教学充满了兴趣,你在教学中是怎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

王涛:我主要是从自己所教的初中学段学情特点出发,并结合历史的学科特点和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多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学‘活历史,‘活学历史”的教学特色,从而充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记者:这听起来就很有意思,你能具体谈谈什么是“学‘活历史”吗?

王涛:正是因为历史的“过去性”和“时序性”特点,很多鲜活的历史画面被凝固成为冰冷的文字。但实际上还有很多历史的痕迹被保留下来。例如珍贵的文物、古迹、遗址等实物资料,史册、当事人的记录等文字资料。

近年的《鉴宝》《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电视节目的播出,让很多人开始觉得历史离自己并不远,喜欢上了历史。而集中了历史实物资料的博物馆,也为学生认识“活”历史提供了条件。

同时,因为《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要求“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是历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还提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外的历史考察和社会调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已学的历史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如对学校周边的文物古迹、社区、村庄、企业等进行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的调查,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进行较为完整的叙述,提出自己的见解”。

基于此,我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类似的教学探索,努力引入各种课内外课程资源,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历史并没有远去,而是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活”历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强化了学生“古为今用”的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记者:那么,你在你的教學中倡导的“活”学历史又是如何实施的呢?

王涛:我认为世界上既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就不会有两名完全相同的学生,所以,只有努力寻找到每位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点,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爱上历史学习。有人因此这样说:好老师是用5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而差老师是用一种方法教50个学生。只有在教学中“活”学历史,也就是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历史学习真正发挥促进学生成长的作用。

因此,我除了应用图片、文本、音频、视频等课程资源来实现课堂“活”学历史的目标,还为学生编历史小短剧,让学生以表演历史小短剧这种他们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

此外,编唱历史歌曲、举办小小百家讲坛、绘制知识树、召开历史故事会、评选小小收藏家、进行同伴讨论和情境探究、开展小组竞赛、进行手机答题和网络直播等,根据学生身心发育特点设置的教与学的方式,在我的课堂上也频频出现,深受学生欢迎。

就算是最让学生头疼的历史年代与事件记忆,我也在帮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界碑”式时间记忆推导法、谐音联想记忆法等多种学习方法。例如在记忆《辛丑条约》的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谐音记忆《辛丑》是“腥臭”,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对这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破坏性的认识。随后提炼其主要内容为四个关键字“钱”——赔款4.5亿两白银,“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兵”——允许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馆”——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只允许外国人居住等。这样学生很快就用“前进宾馆”的谐音联想到这四个关键字,再转化为学生对整个条约内容的掌握。

在课堂上,我这样教历史时,学生听得特别认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记者: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兴趣十足,那么,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王涛:首先,我认为这是自己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出的努力。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了建设多彩的河南,我们必须努力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这样的人连自己的国家历史和家乡历史都不了解,又怎会铸造民族魂、扎下中国根呢?又怎会为建设家乡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呢?

其次,我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学生汲取历史的营养,能够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一样,用生命书写一段为国为民的历史,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我在历史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浸润在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历史的家国情怀中,让他们产生与历史的共鸣,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所以,我努力探索学“活”历史、“活”学历史,就是希望发挥历史学科独特的人文教育作用,让学生从小铸就中国魂,立志为国家、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用知识和智慧书写最精彩的人生。

(责 编 欣 航)

猜你喜欢

王涛学科历史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探析及思考
初中物理中巧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范娜、王涛作品
狗变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