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工区给幼儿一片创造的天地

2018-11-26邵栏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创作材料情境

邵栏

美工区是幼儿园不可或缺的活动区,它是幼儿探索材料并进行艺术创造的一个自由空间。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在表达对周围世界的感受和理解、认识和情感的同时,也在发展美术技能。因此,在美工区,教师不仅要创设有利于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发展的环境,而且要运用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情境来支持幼儿的学习。

一、有利于幼儿表达和创造的环境

在创设美工区时,教师要设置不同大小的创作空间,并有效利用三维空间,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发幼儿互相学习,满足幼儿不同的操作需求,方便展示幼儿的作品。

1.设置便于观察、操作、互相学习的空间

在有限的美工区内,教师要有效利用各种空间,让幼儿既可以独立操作,又可以相互合作,从而在操作过程中感受到舒适与自由。首先,要尽可能多留出桌面供幼儿操作,尽可能少将桌子面对墙面和玩具柜,使幼儿能够面对面坐或围圈坐。这样,幼儿不仅能充分感知、探索和运用材料,还便于看到同伴的活动过程,从而引发更多的模仿学习和互助学习。其次,要充分利用墙面、柜面、地面的空间。例如,在墙面上进行创作,既可以增加幼儿表达的空间,又能一览无遗,引发幼儿互相关注。低矮的玩具柜也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它们既可以直接成为操作台,也可以同墙面整合成一个立体的创作情境。如果将还在创作中的作品与其他已完成的作品并存于同一场景,幼儿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启发。幼儿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材料和活动特点来选择创作的空间。比如,有的幼儿想要选用大型材料进行组合创作,那么在比较宽敞的地面上进行就会更舒适和自由。

2.投放具有多种可能的材料

丰富多彩的创意需要多种材料的支持。教师要变“套餐材料”、重组材料为开架式“自助材料”,鼓励幼儿自己选择材料,用不同方式组合,使幼儿更有可能去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材料组合的可能性越多,就越能激发幼儿的创意。根据幼儿的操作需要,教师不仅要提供纸、笔、剪刀等基本的美工材料,还要将塑料、纸、金属、自然物等材料如同超市中的商品分类放置,再根据大小、形状用小盒对材料进行细分,以方便幼儿取放。同时,材料自身的颜色、形状、肌理等美术元素也能促进幼儿对材料特性的关注和对不同美术元素的感知,激发幼儿的操作欲望。

除了集中提供材料,教师还可以用一些活动小推车来放置常用材料。幼儿把小推车推到自己的创作点附近,就不至于因找材料而使创作频繁中断,也不会影响那些在安静创作的幼儿。

3.营造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

如果说调整空间、投放材料是在打造美工区的硬环境,那么教师的放手与支持就可以说是在为美工区创设软环境,其中包括不用成人固有的审美观念去定义幼儿的活动方式和评价幼儿的作品。比如,有的幼儿并没有马上参与活动,而是在一旁观望;有的幼儿会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摆弄材料,而非投入创作。对于新材料,幼儿往往需要先满足自己的探索愿望,甚至先进行观察学习,逐渐发现材料之间的关系和使用材料的诀窍。这时,教师耐心等待,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对幼儿兴趣的激发与能力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幼儿后期的创作。

教师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与表达,幼儿就会有机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自主解决问题。例如,有时,幼儿会把操作材料搞乱,如果教师不断督促幼儿收拾材料,他们的学习也许就会戛然而止。为此,教师可以在活动结束时引导幼儿自己整理材料,以帮助他们逐渐建立材料管理的意识。有时,幼儿会在完成的画上剪几刀或者把已经完成的作品拆开,这可能是他们在感知、探索与表达。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幼儿在破坏作品而急于制止,而应允许幼儿在自己的作品上再创作,有时这可能会是幼儿产生一连串创意的开始。有时,幼儿的作品充满了创意与个性,但不一定“像”。了解幼儿的创作过程、关注幼儿长远发展的教师往往更能理解幼儿的这种“草根创作”。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聆听他们的介绍,欣赏他们的独特表现,与他们分享新奇的发现和活动的乐趣,有意识地将他们的作品用于班级环境布置,饶有兴趣地使用他们设计的简单饰品,等等,其实就是在表达对幼儿的认同,这种良好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大胆表达与创造,使美工区真正成为幼儿创造的天地。

二、有利于幼儿表达和创造的情境

在美工区内,充满乐趣与生机的情境能促进幼儿表达和创造。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策略来促进幼儿表达和创造。

1.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情境

主题活动中,为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顺应幼儿的兴趣与活动需求,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创设情境。幼儿也可以参与情境的共建,并在教师的引领下收集信息,表达想法,实现创作。主题活动背景下的情境往往蕴含清晰的目标,顺应幼儿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引发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表达与创造。

【案例】马路边的商店(中班)

在开展“马路边”主题活动时,教师创设了一个“马路”情景来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经验。恬恬想到了马路边的服装店。在教师的鼓励下,恬恬回忆着服装店的各种陈设,开始着手打造一家“迷你服裝店”。她先用手工纸剪贴出两个小模特,将自制的两片衣服材料纸穿在小模特身上。接着,她选用一个大小合适的盒子来制作试衣间。之后,她一直试图把自己简陋的服装店变得更美丽:用扭扭棒穿起一个圆钮扣黏在服装店的天花板上当吊灯,把两个贴着亮黄色圆点贴纸的瓶盖固定在服装店两侧墙壁上作为射灯,把彩色手工纸平铺作为地毯,将两个模特纸人分别贴在一个纸盒的两面让其站起来,最后让教师帮忙写上自己命名的“美少女时装店”几个字(见图1)。“你去过的服装店也有这么多灯吗?”当教师问及“服装店”里漂亮的装饰并表现出对各种“灯具”充满兴趣时,恬恬回答说:“那里有好多好多灯,亮亮的……怎么办?这里还不太亮。”“你有办法把这里变亮吗?你用了什么材料来做灯?有什么材料能真正亮起来?”在教师的启发下,恬恬又去寻找能发亮的材料了。受到男孩子正在玩的电子积木的启发,恬恬立即组装了一个电子灯泡:“这样就亮了!”

在分享交流时,教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服装店开张仪式。“现在我们要举行一个开张仪式,请大家安静,一起倒数三、二、一,服装店开张啰(鼓掌)。”当恬恬小心翼翼地拉开“服装店”左右两扇门,打开里面的灯时,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声。在恬恬一一介绍店里的陈设与装修后,好多孩子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开一家商店。这时,教师追问:“你们打算开什么店呢?想一想,自己的店和恬恬的店有什么不一样?还有别的办法把店变漂亮、吸引顾客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他们想开围巾店、花店、冰激凌店、车店……鉴于制作较复杂,孩子们就分组商量开店的事。

听了孩子们的讨论,教师对他们的经验和制作方面的想法已经有所了解,于是提供了大量的纸箱、纸盒,以方便孩子做商店的框架,还添置了一些孩子可能会使用的扭扭棒、钮扣、木夹、圆点贴纸、手工纸等辅助材料,并在靠近“马路”情景的地面与玩具柜面的位置腾出开店的区域。在活动指导上,教师引导孩子确定自己的合作伙伴,询问孩子的商议结果,如开什么店,店里有什么等,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提取经验。教师还根据孩子不同的制作要求,帮助他们切割掉纸箱上多余的部分,了解孩子是否需要添加新材料等。教师并不是手把手地教或代替孩子制作,而是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当孩子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如需要使用美工刀之类的危险工具、需要书写文字等,教师就会伸出援手。

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了,有的用彩色纸、粘纸装饰纸盒,或用水彩笔在纸盒里涂色,或用塑料积木搭成“电钻”假装打洞,忙着装修地面和墙面(见图2);有的将纸剪成花朵、冰激凌、围巾,还用彩色黏土做成立体的水果,用废旧纸盒制作玩具汽车等,忙着准备商品(见图3、图4、图5)。教师在讲评时,有意识地组织孩子分享有关商店的经验,引导孩子关注其他小组的制作,并鼓励孩子继续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观察商店。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游戏的需要,孩子们继续忙碌着准备店里的吊灯、座位、货篮、储物柜、冰箱、价目牌等。有的孩子在制作上精益求精,有的孩子则迫不及待地招呼大家去买他们店里的东西了。

上述“马路边的商店”情景是教师围绕主题活动,基于对幼儿共同经验的把握而设置的。在这一情景中,教师以开张仪式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以准备商品、装修店面、开门迎客等推动幼儿持续感受创作的乐趣。类似的情境还有小班“小司机”主题下的汽车情境、中班“动物”主题下的森林情境、大班“城市”主题下的黄浦江情境等。教师要通过主题情境来引出共同的话题,引导幼儿观察、交流、合作,为幼儿注入更多的学习动力和经验储备,促使幼儿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思考不同的材料运用以及表现方式,收获更多的经验。

2.年级组大活动的情境

在年级组大活动中,教师往往以一种任务驱动情境来调动幼儿表达与创造的积极性。由于幼儿在活动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且总体目标一致,所以这样的情境往往更能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案例】新年慧演(大班)

我园一年一度的新年慧演是大班幼儿基于动物主题活动经验以及有关文艺作品,通过舞台剧形式来表现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活动时,大班年级组的每个班级都会充分发挥本班幼儿的智慧与创意来排演节目。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幼儿确定节目、制作道具以及排练节目。

大一班孩子对《黑猫警长》的故事一直很感兴趣。在全班投票时,孩子们一致决定排练表演《黑猫警长之吃红土的小偷》,并选择了各自喜爱的角色。接着,孩子们开始了有关角色的装扮以及道具的准备。考虑到演出的特殊需要以及角色造型的需要,教师提供了方便裁剪又不易损坏的橡塑纸、方便制作大型道具的大张瓦楞纸和即时贴、方便制作头饰的头箍,同时也争取到了家长的支持,以孩子自己的帽子、衣服为基础来制作头饰与服装。由于是全班孩子参加,制作道具需要的空间又比较大,教师在活动室中腾出了更多的桌面与地面,并在一日生活中增加了活动的时间。

孩子的装扮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游戏与表演的需要。他们的创作并不是一气呵成的,而是在边玩边做、边装扮边游戏中完成的。教师会支持孩子带着不成熟的创作进行装扮游戏,同时也会阶段性地组织一些集体或分组的排练,引导孩子观赏、体验和讨论。孩子时常会在表演或游戏时发现装扮制作的实际问题并作出修改(见图6)。例如,表演大象的孩子因装扮特征不明显而导致观众辨认不出这个角色;扮猫头鹰法官的孩子的帽子不够立体,而且在表演中经常发生帽子掉落的问题。于是,在美工区活动时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观众对你的装扮提出了什么意见?”“你在表演中发现了什么问题?”“用什么办法能够解决问题?”“你还需要其他材料来帮忙吗?”比如,扮大象的孩子在讨论中表示自己做的象鼻子不够长,耳朵不够大,需要改长、加大。扮猫头鹰法官的孩子表示不知道该怎么把帽子变成立体的,教师就提示她可以看看表演白猫警士的孩子是怎么制作帽子的,看看故事书里的法官帽究竟是怎样的,再看看自己帽子的构成以及形状。在与孩子讨论以及观察孩子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具象直观的图像、视频信息对于孩子的装扮十分重要。因此,教师适时发动孩子收集故事书并播放卡通片,给孩子以启发。比如,扮猫头鹰法官的孩子开始尝试把硬卡紙围成圆柱体,从而将帽子撑起来。尽管帽子已经变立体了,但帽筒的大小仍很难控制,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戴上后依旧不能做动作且容易掉。于是,扮猫头鹰法官的孩子先用纸量出头围的大小,再固定成一个符合头围大小的帽筒,解决了帽子大小与头围不符的问题……总之,在“游戏—创作—装扮—再游戏”的循环过程中,孩子在不断思考和改进自己的创作。

在新年慧演活动中,幼儿围绕一个既定的演出项目来提出相关的意见与需求,生发出了一系列的活动,教师也以引发幼儿美术创作兴趣、促成幼儿演出为目的,为幼儿提供了时间、空间及材料等方面的支持。除了大班的新年慧演,小班的色彩节与花帽节、中班的妈妈节等也是比较能引发幼儿表达与创造的年级组大活动情境。比如,在色彩节中,幼儿根据规定的色彩来收集物品,进行涂鸦创作;在花帽节中,幼儿自己动手完成一顶花帽的制作并戴上花帽游行;在妈妈节中,幼儿要为自己的妈妈制作一份礼物,表达对妈妈的爱。

在年级组大活动的情境中,教师用任务情境不断激发幼儿创作的动力,激励幼儿进行探索发现与反思调整,支持幼儿不断进行个性化表达,同时在班级和年级组的展示中,让幼儿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感受与欣赏自己的独特思考以及表达与创造。

3.幼儿自发生成的情境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自发生成一些情境,教师要及时捕捉相关信息,了解幼儿的兴趣与经验,恰到好处地满足幼儿表达与创造的需要。由于幼儿自发生成的情境会随他们自己的意向而变化,因而它具有灵活性,也更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案例】热闹的小河(小班)

麦麦在玩建构材料中的玩具小人时,特别喜欢根据自己想象的情境来建构和游戏。这次他从美工区找来了黄色手工纸,并将它剪成一个椭圆形放在玩具小人脚下,当作冲浪板,然而大声喊道:“他要冲浪了!”后来,他又想到冲浪需要更大的河,希望找一张更大的蓝色的纸。

确实,设置一个“小河”情景,不仅能满足麦麦即时生成的兴趣——小人冲浪,还能吸引更多孩子参与游戏与创作。带着这样的想法,教师在美工区的桌面铺上了一张长长的蓝色的纸。虽然“小河”情景很简单,但是符合孩子的想法,留给了孩子更多创作的可能性。麦麦激动地在蓝色小河中画着起伏的波浪。这时,啸啸也学着剪了一块“冲浪板”,并且和麦麦一起玩起了小人冲浪的游戏。啸啸还用积木在河边种上了一排小树,让警察小人去那里巡逻。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追随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支持幼儿解决问题。比如,宝宝用雪花片搭了一只鸭子,小虎在美工区用彩泥和模具制作了鸭子。宝宝说她做的这个大的是鸭妈妈,小虎说他做的这个小的是鸭宝宝,鸭妈妈带着鸭宝宝在水里游来游去。妞妞用乐高积木搭了一座小桥,说可以让警察叔叔过河(见图7)。嘉嘉想用手工纸做一艘帆船,可是在将用小手工纸做的船帆黏到用大手工纸做的船体上时船帆总是倒下来。选择什么材料才能让船帆立起来呢?教师用手机搜索出帆船图片,让嘉嘉观察船帆是怎么立起来的。嘉嘉立刻从美工区找来一根吸管,并將其竖立固定在船体上做船帆的桅杆,这样帆船终于可以扬帆起航了。

每过一段时间,当“小河”情景有新变化时,教师都会组织孩子在班里介绍自己的创作和游戏,引导孩子继续创作。比如,安安想在河边做一个能让玩具小车通过的山洞,他将手工纸对折成帐篷状放在桌面当山洞,又将几张手工纸连在一起使山洞变长(见图8)。又如,小雨和贝贝一直在探索花的画法,他们在不同颜色的纸上画出了几朵小花并将其剪下来,同时剪出长方形纸拼贴在吸管上当树,然后细心地在“小河”对岸栽种“花”和“小树”。没过多久,用乐高搭成的航空母舰也开进了“小河”,孩子们开始用乐高建构不同的船并玩起了开船的游戏。后来,一场赛艇比赛开始了,玩具小人们开着用乐高做的快艇你追我赶。豆豆则用乐高在岸边搭起了楼房和瞭望塔,玩具小人在岸边骑着雪花片做的自行车(见图9)……“小河”上变得越来越热闹了。这个由孩子生成的蓝色小河以及小河附近的一些有趣情景,陆续引发了孩子们对小河或水的经验与联想,他们运用绘画、搭建、制作等不同方式去表现与小河有关的事物,并运用这些制作开展不同的游戏(见图10)。

对于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的活动重点,为实现新的游戏愿望,他们又会再次投入创作。可以说,情境中的游戏因素为幼儿的表达与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境还有小班的美丽花园、中班的游乐场、大班的小剧场等,这些情境都能引起幼儿的共鸣,让他们的创作和游戏源源不断。

在幼儿生成的情境中,开放的活动区材料为幼儿实现各式各样的想法提供了便利,使活动更加灵活多变。基于不同经验与需要,将不同区域的材料进行整合,更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基于对幼儿这种学习方式的认同,教师不仅要以开放的方式设置美工区,更重要的是要支持幼儿的活动,退到幼儿的身后,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和游戏,以及借助情境不断激励幼儿表达与表现。

美工区是幼儿实现创造的天地,教师与幼儿在这片天地中共同成长着。教师将材料与空间开放,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方式,接纳幼儿自由的想象与表达,相信幼儿在获得成功感的同时会自然产生对表现方式和技能的探索。幼儿则在与教师共建的环境和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与独特想法,满足自己表达与创造以及游戏的需要。

猜你喜欢

创作材料情境
Jazz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感悟三角形的高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