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美四面山:隐于深闺的“丹霞仙子”
2018-11-26朝阳
朝阳
这是一座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奇秀山峰,而且“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岩层,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她沉寂了很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人们惊艳地发现和了解。千万年的岁月弹指而过,今天,她已经是重庆市首批市级旅游度假区,并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旅游名景”。这就是四面山,由完整的“丹霞赤壁—瓮形围谷—高山瀑布”组合而成的罕见地质遗迹。这座诞生于亿万年前的美丽山峦,以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绝佳的生态环境而备受世人瞩目。
悬崖绝壁上的“亚洲神岩”
即便到了冬天,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的四面山依旧绚丽苍翠,红色的山体表面,覆盖着深绿和浅绿的色彩,景色煞是诱人。这座位于云贵高原大娄山余脉的秀美山峰,因其丹霞群山环绕而得名。这里森林茂盛,气候宜人,犹如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绝世而独立地藏匿于川东的群山深处。
四面山山奇水秀、草盛林幽,而大山深处就仿佛是一片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住在山中,每天睁开眼就能看到青翠欲滴的茂林修竹,听到的都是清澈的流水跌落到山谷里发出的清脆声响,雨后的日子,四面山巴掌大的蓝天上时常会挂着一道彩虹,一头连着大山,一头伸向山外。
高耸入云的山峦之上,大片大片的翠绿色竹海与幽林将整座山体包裹得严严实实,但如果将山体上的植被悉数铲除,就会发现这座藏匿于川东平行岭谷之中的大山,呈现出一片夺目的丹红色。这是一种叫做“丹霞”的独特地貌,它是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红砂岩地层,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后,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四面山”之名是怎么来的呢?当你从高处俯瞰就会发现,这片由红色丹霞组成的奇山四面合围,仿佛铜墙铁壁般地将山里的岁月与外面的世界分开,使之成为一座远离红尘的世外仙山,故取名为“四面山”。
“丹霞”,这种充满中国浪漫主义色彩的地貌景观,自其诞生之日起便被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我国拥有着极其庞大和多样性的丹霞资源——中国是世界上丹霞分布最广的国家,在长江以南地区,丹霞到处都有,并形成了许多著名景区。而且“丹霞”一名也来自于中国古诗——曹丕的《芙蓉池作诗》,“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指天上绚烂的彩霞。可以想象,这个美丽的字眼所指代的地貌会是多么的明丽绚烂。
四面山以“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景观而闻名于世,这些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红色砂岩峰林宛如一根根擎天巨柱,在川东的青山绿水中显得格外高大伟岸,但是如果把时针拨回到亿万年前,它们都是从最微小的沙粒开始成长的。那时,在低洼的四川盆地,经过激烈的地壳运动和漫长的海陆互换之后,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并在四面山所在的云贵高原大娄山地区形成厚厚的砂岩岩层,而这些岩层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钙质、黏土和铁元素。后来,随着地壳构造运动,砂岩地层被多次抬升,又被不断夷平,而四面山的山体也在反复的抬升和夷平中逐渐成型。山体中的铁元素在漫长的时光中被逐步氧化,而这正是四面山“丹霞地貌”鲜红如血的秘密。
在四面山为数众多的丹霞景观中,尤以土地岩景区最具代表性。土地岩壁画长376米,高127米,面积近5万平方米,是发育完整、典型的幼年期丹霞地貌代表作,有“亚洲神岩”之美誉。站在岩壁下向上望去,只见这一片直立陡峭的悬崖绝壁之上,裸露着大片丹红色的岩石,岩石的层次与常年风吹日晒、水流冲刷而形成的顺滑纹理就这么暴露在大自然之中,满山红色奇岩怪石在碧翠群山、晶莹澄湖的衬托下,呈现出水映丹岩的美景,鲜红夺目、娇艳欲滴。远远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整片岩体都呈现出红宝石般的色泽,于茂林飞瀑间,透出些许神秘与悠然,那瑰丽的色彩、奇特的地貌,有着令人过目难忘的魅力,而四面山的丹霞景观,也于千万年之中,慢慢化成一座丹红色的地质奇迹。
绚丽世界中的“华夏第一高瀑”
水映丹霞,流水与地壳共塑的奇观。如果说“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奇景是四面山的本色,那么“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的流泉飞瀑就是四面山的灵魂了。
在四面山,丹霞地貌上的那些朱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切割和重力崩塌,形成了令人惊叹的峡谷陡崖,而这些高耸入云的峡谷陡崖,也为四面山的瀑布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质条件。四面山丹霞的最妙之处,正是在这赤壁丹岩之中,有数条洁净如白缎的高山瀑布悬垂而下,“千丈丹岩作巨幕,片片云霞缠绵带”形成了“高瀑润丹霞”的美景。
四面山以其众多的流泉飞瀑而被誉为“千瀑之乡”,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望乡台瀑布了。高158米、宽48米的望乡台瀑布,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单级落差最大的宽幅瀑布,位居亚洲第二、中国第一,有“华夏第一高瀑”“中国最美十大瀑布”的美誉。望乡台瀑布悬垂于绿树红岩之中,三面赤壁环绕,形成了“四山锁绝谷,一水落幽林,绿树映湖色,丹霞醉画屏”的绝景,而它的美丽,则可以用“叠丹、叠翠、叠玉”来概括。“叠丹”是指这里红色丹岩,层层叠上;“叠玉”是指这些瀑水,如银色的碎玉,层层叠落;“叠翠”是指这里的绿色植被,在阳光照射下层林尽染。
站在瀑布底端抬头仰望,只见白色的激流吼叫著似群龙翻滚,如万马奔腾,争先恐后地从近乎垂直般的丹霞岩壁上飞泻直下,水声如雷,气势磅礴,河水宛如突然断裂的玉帛,汹涌滔天,倾泻奔腾,那澎湃的惊涛犹如冲破天门,铺天盖地的瀑布水飘洒着坠入红色岩壁下的深潭之中,仿佛玉珠落绛盆,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飘逸俊秀,又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大气。
在瀑布的尽头,因巨大落差产生的雾气加上周围绿树成荫的点缀勾勒出一幅犹如“人间仙境”的空灵画卷。远观瀑布,丹霞崖壁的独特魅力和群山峻岭加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瀑布的背景铸造成一个完整的“心”形,世界罕见,因此也被称为“世界第一心”,而奔流而下的瀑布正是这颗“心”的命脉,犹如爱神丘比特的利箭在“心”的两端一箭而过。在晴朗的天气里,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往往会形成美丽的彩虹,七彩霓虹从“心”形的瀑布前一直连到天边,浪漫无比。
从远处眺望,白色的瀑布映衬在红色的丹霞赤壁间,再配上翠绿欲滴的绿色植物,颇有人间仙境之感。因四面山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密,水源涵养好,所以处处都是瀑布和溪流,并与丹霞、绿树一起构成了“水映丹霞”的奇观。
碧水丹山里的人文标签
这片被称为“丹霞地貌”的红色山地,因了它们独特的色彩与造型,得以在国内众多风景名胜中独领风骚。虽说“丹霞地貌”并非中国独有,如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澳大利亚的红色巨岩、斯里兰卡的“狮子城堡”等,也都是丹霞地貌的产物,但是只有中国人对丹霞倾注了丰沛而强烈的感情。自古以來,描写丹霞地貌的诗句便不绝于耳,无论是“石青红兮百叠,山浓淡兮万重”,还是“侧足凌层梯,迥与丹霞傍”,抑或“群峰百态争斗艳,无愧万古冠岭南”,中国人对于丹霞地貌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中国人为何对这种色彩浓艳的地质景观情有独钟呢?究其根本,恐怕还是缘于中国人对于红黄色的崇拜。在中国人眼里,红色是火焰,是熊熊燃烧的希望,是生机勃勃的兴旺,更是一种吉祥的颜色。而黄色则在中国帝王的心中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有着无比尊崇的地位。中国大地上有众多的丹霞地貌,使人们得以在山水之间寄托心意,而由此建造的各种建筑更是中国人将中国文化与丹霞地貌结缘的最好例证。
朝源观位于四面山海拔1382米的插旗山腰七星点斗处,总面积6800平方米,为杨道人所建,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已有1200多年历史。朝源观建观之地,依四周7个小山峦呈现出“七星点斗”布局,乃窥测无上天意所在之所,其设计何其奥妙,有如四面山的一颗灿烂明珠,在大山深处熠熠闪光,宏伟精致的古建筑为四面山的神奇与美丽添上了一笔绚烂古朴的人文色彩。
朝源观整体建筑均采用丹霞条石砌成,通体丹红若霞光,显得神圣而庄严。观内最有特色的地方是经堂,朝源观的经堂虽与其他观宇正殿大同小异,却又有其独特之处。朝源观的经堂依整块岩石凿刻而成,形成一个内嵌式殿堂,殿堂大门四周则由许多圆浮雕装饰,门右刻有“老君碑记”等诸多奇异文字。
在朝源观左、右两道观门的红色石门两侧,还分别残留着两副“奇联”。左观门的两侧刻着“云朋观观观观观观观观”和“霞友朝朝朝朝朝朝朝朝”这副对联;右观门的两侧刻着“善茅长长长长长长长长”和“习三乘乘乘乘乘乘乘乘”这副对联,至今也没有人能正确地把它们读通并注解出来,因而被称作中国楹联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就连中国楹联学会首任会长魏传统将军也为此留下“长乘胜迹联何解,留得通家过此关”的无奈叹息,而中国著名楚辞专家黄中模教授更是为此留下“自非通家,关山可堪过得”的诗句。因此,这两副楹联因其内容丰富,学问艰深,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联”。
朝源观,这座隐匿于四面山红色丹霞世界里的神秘道观,为这座以丹霞地貌而闻名于世的名山平添了厚重的人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