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达·芬奇”
2018-11-26森獴
森獴
提到文艺复兴,我们一般会最先想到意大利,德国文艺复兴发生在意大利之后,同样出现了一大批画技高超且极富启蒙精神画家。生活在达·芬奇同一时代的德国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是其中之一。
人文之手
丟勒最有名的一幅画是《手》,《手》是丢勒本人的命名。因为它备受世人喜爱,所以后来又被人更名为《祈祷之手》。
因为人们过于喜欢这幅画,所以还曾给它赋予了一则人物传记。讲述的是出生在贫穷的家庭中的一对兄弟,都对艺术有着异常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一定的天赋,两个人都怀着进入纽伦堡艺术学院深造的梦想,可家中的钱只能允许一个人走画家这条路。于是,这对兄弟选择了掷硬币,掷到正面的人先去上学,掷到反面的人则要供他习画,待掷到正面的人学成后,再换掷到反面的人去上学,掷到正面的人供养他。
投掷的结果是弟弟胜出,于是弟弟进入了纽伦堡艺术学院。几年后,他比学院里老师的水平都要高超,成为了一流的画匠,衣锦还乡。
高朋满座、觥筹交错为他庆贺之时,他对他的老哥哥说,“我来实践我的承诺了,哥哥,这一次换你去纽伦堡艺术学院学习。”
而他的哥哥却泪流满面地说,“已经迟了,你看看我的这双手,矿工的工作让它换上了关节炎,我连这酒杯都无法端稳,更不要说使用画笔了。”
后来,弟弟看到哥哥对着神像祈祷,“请将我的艺术才华全部赋予我的弟弟吧,我已经无法实现我的梦想了,就交给他来实现吧。”
弟弟深受感动,便将哥哥的手入画,成为了这幅著名的《祈祷之手》。
这位弟弟就是丢勒。
这则故事纯属编造,因为丢勒的父亲是一位手艺高超的金匠,在当时的社会并非下层,而丢勒生于15、16世纪艺术与商业活动中心的纽伦堡,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深深影响,并在迈克尔·沃格穆特制作木刻插画的工作室里当学徒,后来作为一名熟练工匠而四处周游,制作木版画及水彩画。他完成了好几个系列的革命性木版画,出版了关于人体比例及透视的著作。后来,丢勒成为了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及查理五世的宫廷画家,他也是第一个创作了众多自画家的画家。而《祈祷之手》中的那双手,则是画家自己的手。
大片草地
在《大片草地》中,丢勒为我们展示了一只昆虫的视角,细小杂乱的植物,尽管所描绘的仅仅是一块随处可见的草皮,可照片般精准的勾勒,却令它有了别有洞天的风貌,自然的造物从不曾令我们感到枯燥,无论是小小的昆虫,还是发现了这一隅的人类,都不得不慨叹造化的精妙。
这是一幅习作,丢勒绘制这些关于自然的习作主要是为了增进他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在这幅画中,他选择了使用水彩,以便集中精力练习颜色与纹理,以辅助他在其他绘画方面的细节处理。
而画家的笔触又是如此的细腻精确,这些植物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观察与工巧的结晶,它们中的每一株,都可以令人叫出名字。例如,车前草硕大肥厚的叶子在草丛中格外突出,蒲公英干枯了的头部正如我们日常所见,带着齿边的叶子,茎向下垂着。丢勒还刨开了泥土去探索植物的根,将它们至于深色的层次中,赋予了构图的深度和坚固性。
这一幅创作于1503年的纸上水彩及钢笔墨水画,可以说是最早研究自然的伟大作品之一,是欧洲第一批对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之一。
自画像
提到了文艺复兴就不得不提到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中所宣扬人的发现,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影响着丢勒,而丢勒的自画像,也成为了这场运动在德国的精神图腾。丢勒是第一个留下如此多的自画像的画家,或许对于那个时代来说,人们从神的阴霾中渐渐有了更高的主体意识,认识自己是一件比肩认识世界般重要的事情。
因为丢勒的父亲是一位手艺高超的金匠,丢勒13岁的时候跟随着父亲,便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他那时就尝试着给自己画过画像。随后他更是在自己的人生阶段中留下了大量的画像,成为了欧洲自画像第一人,欧洲第一个拥有从小到大系列自画像的画家,开创了自画像的先河。
丢勒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热爱观察,从观察自己到观察自然。他目光敏锐,画技高超而细腻,他的作品以精准性与内知觉为特点,他的作品给后世的科学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这一切使得丢勒成为所有德国画家中最伟大的一位,是北方文艺复兴中极高明的绘图师、版画家、画师。
恩格斯在评价欧洲文艺复兴这一历史时代的那段著名论述中,把丢勒看作是与达·芬奇一样的杰出人物之一。他说,“阿尔布雷希特是画家、铜板雕刻家、塑像家、建筑家,此外还发明了一种筑城学体系”。这种美誉即便有几分夸张,也足以说明丢勒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