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激增背景下的出版行业成本控制
2018-11-26刘志彬
刘志彬
摘要:出版行业成本上涨由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共同作用导致。成本激增背景下,出版社可通过实行信息化精细管理,从成本定价向内容定价转变,提高科技含量,控制成本,努力摆脱困境。
关键词:成本控制;精细管理;成本上涨
2017年初以来,出版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成本急剧上涨,各家出版社普遍面临经营利润下降、经营风险加大的困境,有些甚至入不敷出。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必要对此轮成本上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有效应对的措施来控制日益高企的成本。成本控制是一个综合概念,不仅包括实际费用金额的降低,还包含费用金额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下降。举例来说,如果某出版社有套长销书年销1万套,市场上几无同类替代品,属于刚需产品,价格100元,折扣60%,成本20元,则实洋为60万元,毛利为40万元;通过改版将价格提高到200元,销量降到8000套,折扣还是60%,成本仍为20元,而实洋增长到96万元,毛利增长到76万元,成本占比从33%下降到20.8%。我们将此类运作也归为有效的成本控制。
一、出版行业成本上涨原因分析
总体而言,出版行业的成本分成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包括作者版税、照排成本、编校费用、纸张成本和印刷费用。其中纸张和印刷成本占据着主要份额,虽然不同特色、不同印量图书的直接成本会有差异,但就整体而言,应该占到直接成本的60%左右。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人员工资、仓储和物流成本、税收成本等。本轮成本上涨,既包括直接成本的上涨,也包括间接成本的上涨。
1.行业外部原因
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很多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和不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落后产业,采取了严格的停产、限产、关停等强制性措施,与出版行业息息相关的造纸行业和印刷行业便在此列。2017年,仅北京周边就有20多家印刷厂被强制关闭,甚至有印刷厂的负责人因为工厂排放超标而承担了刑事责任。同时,几乎所有的印刷厂都接到通知,在空气污染黄色和橙色预警期间必须限产或者停产。环保的高压态势,造成印刷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成本上涨压力明显。
国际纸浆价格2017年以来上涨幅度超过30%,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限制树木砍伐。国家还关停了许多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中小型纸厂,现有的符合环保要求的造纸厂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纸张价格进入了多年未有的卖方市场,仅2017年一年涨幅就接近50%。
2.行业内部原因
国家质量监控加强。2015年以来,国家对于出版行业质量检查趋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了多批次针对不同问题的质量检查,还就地图、出版物审校规范等开展了专项排查。政府部门对出版物质量监控的强化,使得各家出版单位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出版物质量的把控,提高了成本。
出版行业人工成本提高。出版行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名校、硕士一般是各家出版社招聘编辑的基本要求。北京、上海是出版行业最集中的地区,房价和房租的快速上涨导致生活成本急剧攀升。然而,出版行业待遇水平近几年增长幅度低于社会总体水平。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必然要求企业提高员工待遇,否则可持续发展无从谈起。
渠道互联网化造成折扣降低。互联网渠道已经是出版行业的主要渠道,零售图书约80%的发货量是通过当当、京东、亚马逊以及天猫店完成的。渠道的高度垄断和集中,造成互联网渠道的强势地位。大型电商迫使出版社降低折扣,“双11”期间甚至低至4折。折扣的降低造成出版社回款减少,提高了成本在营收中的比重。
二、出版行业如何进行成本控制
1.实行信息化精细管理
更加突出纯利润考核。编辑部门为了提高利润,除了提高销售,还需努力减少成本。要制定合理的考核和分配机制,对全员进行利润考核的培训。要树立全员成本管理的观念,鼓励每个职能部门都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成本,要减少部门之间的损耗和相互推诿,提升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科学化的印量控制。对于首印和重印,要做出精确合理的判断。要利用大数据充分分析行业和本社的历史数据,对产品进行分类,不同的产品给出不同的首印标准,在保证正常经营的情况下降低库存和印制成本。重印产品要匹配好生命周期,不同类型图书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图书生命阶段给出的重印数量也是不一样的,要避免压库造成损失。对于长尾产品,有条件的出版社可以在库房内部装配按需印刷(POD)设备,实现长尾产品零库存。
纸张采购和使用精细化。纸张的价格波动是常态,掌握好采购节奏可以有效地节约成本。比如说,冬季一般是我国纸张生产企业受环保压力较大的时期,纸张价格相对较高,那么就应该尽量避免或者减少冬季采购纸张。对于某些常备纸,还可以采取“包机”的模式,即与纸厂签订合同,将某几台造纸机生产出来的纸张全部购买下来,成本之外給纸厂一定的利润加成。该模式的好处是既保证了纸张的质量,又有效避免了价格过度波动,还可以减少仓储费用。
在图书开本选择方面,要针对本社图书特色,确定最为经济的开本并固定下来。一方面可以避免纸张裁切的浪费,另一方面用纸型号集中会加大采购中的主动权。
向低成本地区转移。出版行业的下游,主要是印刷、仓储和物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能将产业整体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则能降低成本。由于环保的要求,京津冀地区成本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可以考虑在华中地区建立“印+仓+物流”三位一体的印刷园区。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科技含量高的印刷厂,书库(也可以是出版社的第二书库),既符合当地政府扶贫的诉求,还能有效降低物流费用。
预算制管理。企业应该逐步采取预算制管理,合理预估当年发生的成本,跟业绩发展的水平相匹配,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根据执行效率动态调整,避免成本失控。
2.从成本定价向内容定价转变
定价上升也能降低成本占比,提高利润。出版行业主要采用成本定价模式,在移动互联环境和成本高企背景下,这个模式已经不符合图书市场的发展规律了,图书也是产品,不同的图书,需求弹性是不一样的。需求弹性越小、替代产品越少的图书,定价越高;需求弹性越大、替代产品越多的图书,定价要保持市场竞争力,不能过高。清华大学出版社前几年出版了一套“万达集团商业地产系列丛书”,按照出版社的成本定价法,应该在300元左右,后经与万达集团协商,这套书具有内容超前、资料独家、行业权威等特点,将定价提高到600元。出版后供不应求,数次脱销。
3.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
科技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使得出版行业可以在载体形式上进行创新。如用二维码实现文本、音频和视频资源的扩展阅读,采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拓展产品形式。读者买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且是书中隐含的各种配套服务。如此,纸质图书产品可以越做越薄,有效地降低成本;定价可以将附加值考虑进去,进一步降低成本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