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背谱法”在成人钢琴教学中的实用性探析

2018-11-26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乐谱记忆法钢琴演奏

李 媛

(长春大学 音乐学院,长春 130022)

演奏钢琴,俗称弹钢琴。但“弹琴”或曰“用十个手指弹钢琴”者,仅仅说明了用指用手弹之,却并未揭示钢琴演奏整体性内在辩证过程[1]。钢琴演奏需将多种音乐元素集于一体,而乐谱记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在钢琴学习过程中,随着演奏程度的提升,其所奏乐谱也随之复杂,渐趋将其置于练琴的困境之中。从某种程度来讲,蕴涵着“温水煮青蛙”的意味。初学者由于乐谱的简单总怀有即将登上舞台演奏美妙乐曲,获得令人艳羡的远大报负和憧憬,但部分学习者最终迫于技能与“背谱”问题的困扰,只得在叹惋中弃之。这在我国成人钢琴教育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探寻科学、高效的“背谱法”显得尤为重要。

1 成人钢琴“背谱”困难之成因

一位专业的钢琴演奏者,从演奏技巧讲,不仅是手指灵活性的问题,其中涵盖着精准的记谱能力。演奏者的记谱成效直接影响个人演奏水平。研究表明,演奏者拥有好的记忆力是背诵乐谱的关键所在,历史上的钢琴大师其音乐记忆能力亦是超常的。演奏者在弹琴时,其听觉、动作、视觉共同构建了记忆信息,这些都是成人学习钢琴背谱的重要因素。成人钢琴教学中其背谱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 学生学琴动机分析

成人钢琴教育的学生多为社会青年,或已从业者中的业余爱好者。这部分人群一般年龄偏大,部分学生已成家立业,而且每位学生学习的动机与目的各异。

1.1.1 社会青年学琴动机分析

社会青年人群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大,为寻找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不得已而学习乐器。近年来我国学琴人数激增,而成人继续教育考试比较容易通过,更增加了成人学员。一些社会闲年若有一点钢琴基础,在成人教育培训中心或职业技术学院接受继续教育,习得钢琴演奏技能,毕业后就可到艺术培训中心应聘,一旦受聘后就业的几率比较大,其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这为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各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带来了契机。

1.1.2 业余爱好者的学琴动机

成人钢琴教育中占据一定比例的学琴人群是社会从业者,这部分学生是发自内心热爱钢琴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极为主动,练琴自觉性也极高。这些学生多为业余爱好者,只在考学前略学过一些基础,通过文化课考试即可被录取。这部分人一般都已成家立业,有的甚至年龄很大,我曾在继续教育学院教过40岁以上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基本能够完成我布置的所有作业。成人学员中还有很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来学校上课,他们学琴动机是多方面的。其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学校对教师学历文凭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以前的中专、专科文凭已不符合要求,需要通过继续教育获得本科学历、学位;其二,他们的专业水平在教学岗位上受到了限制,可以趁机提高一下自己的技术技能;其三,是不怀有任何职业目的的业余爱好者,这部分学生家里经济条件好,想通过钢琴学习提升自身艺术修养。

1.2 学生演奏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成人学生学琴时间长短不同,学琴态度各异,这给钢琴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刚从校门进入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教学工作中由于经验不足,时常使其难以应对各种条件的学生。一名经验丰富的钢琴教师在面对演奏水平和学习态度参差不齐的学生时,皆会在初次接收学生时对学生的演奏水平做出及时而准确的估量。这是成人钢琴教师所必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对学生的演奏水平和演奏技术做出准确的估量,才会使以后的教学工作顺利。成人钢琴教育中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极少,多数学生在钢琴社会考级中人为地“拔高”,即学生手指上的技能以及他的识谱能力,与其参加考试或向老师展示的钢琴作品的难易程度完全不符。如一位学生在钢琴考试中所演奏的钢琴曲是十级,当你再让他演奏其他作品时或许会变得手足无措,因为这样的学生为了考级仅将考级作品通过长期的演奏已经熟练而已,他手指的演奏技能远未达到这样的程度。作为钢琴教师若被他的这种假象所蒙蔽,那以后的教学工作必将是一种“尴尬”的教学局面。试想一下,成人教育也就2年或者3年的学习时间,总不能容许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演奏一首作品吧。所以,作为成人教育中一名合格的钢琴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也就是根据学生演奏水平与技能的不同,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规划迥异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所收获。特别是在识谱过程中,不同演奏水平的学生其识谱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

1.3 “背谱”问题的归纳与总结

前文的分析告诉我们,成人教育中学生“背谱”困难的根源是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参差不齐,其教师往往在开学始伊被一些学生“虚假”或人为“拔高”的演奏水平所迷惑,没有及时为学生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即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演奏水平,如何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学到更多钢琴演奏技巧及知识,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从其根本来讲,还应落实到速效的“背谱”问题上。这是因为,对成人钢琴学习者而言,其手指技能到了成人之后,由于人体骨骼的成熟,其基本的技能技巧在训练过程中,已经不会有大的改进,而且成人钢琴教育每学年的学时有限,其开学时间远晚于统招生的时间,而放假时间又早,“掐头去尾”每学期课时量集中起来仅有30学时左右。在如此有限时间内,如何高效地提高学生演奏水平,归根于学生的“背谱”速率。钢琴专业中所讲的“背谱”即演奏者背诵着去演奏某首钢琴作品。钢琴演奏在快速进行的情况下,依赖视谱是极为受限的。因此,作为钢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演奏水平,探求有效的“背谱”方法,能从根本上解决成人学琴的速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一些已经成家立业、琐事缠身且演奏技巧较弱的学生来讲,更应钻研科学、高效的“背谱”法,这比整天耗时耗力单纯地练琴更为有效。钢琴演奏者最重要的是乐思的培养,如霍夫曼所言,敏捷的乐思,其重要性是明显的,但不能以任何直接的方法使之发展,它是个人音乐水平普遍提高的副产品,与其他方面的音乐才能成正比[2]。”可见,乐谱记忆亦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2 乐谱记忆法的分类

科学“背谱”的方法可称其为乐谱记忆法。乐谱记忆法无论是成人音乐教育,或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一直是专家、老师们所热衷探讨的问题。因为科学的乐谱记忆方法能极为有效地提高学生和演奏家们的练琴效率。常用的乐谱记忆方法可归为以下几类。

2.1 谱形记忆法

谱形记忆法可称其为视谱记忆法,它是钢琴音乐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又是学琴者常用的最普通的一种记谱方法。这种记忆方法顾明其意,即直观地将乐谱中的音符、节奏等要素作为记忆的依据。这种乐谱记忆法又有其自身特点,许多钢琴家把乐谱上记录的一切音乐术语全部牢记于心,演奏者完全依赖于谱形记忆,在钢琴演奏训练时,有的学生仅需十几分钟就能背诵完全谱。钢琴演奏者从初次识谱开始,他们的视觉神经就已成为储存乐谱的器官,每次练习演奏过程中逐一记忆每一音符,经过多次反复视奏,可将全谱背下来,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脑子里会自然呈现乐谱之全貌。谱形记忆是成人教育学生学习背谱的基础之一,当然这也是其特有的学琴技能。只要加强练习,任何演奏者都能具有较强的识谱和背谱能力,而这种背谱的方法以演奏者练琴遍数的堆积为基础,否则不认真、下苦工去练习依然无济于事。

2.2 音响记忆法

从我十余年的钢琴教学中发现,充分利用听觉记忆音乐是效率最高的一种记忆方法。譬如我执教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视障学生普遍采用此种方法。从教学效果看,其背谱速度远超于普通高校音乐学院学生。这种记忆法是将音响效果作为一种“整体性”记忆的媒介,视障学生利用听觉的优势将作品中构成音响效果的各要素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整体性的音响效果以此达到强化记忆之效。如匈牙利著名钢琴家李斯特在一次音乐会中演奏了一首新作品。当时的李斯特是19世纪中叶,西欧钢琴艺术上最杰出的人物。演奏结束后,音乐家门德尔松上台逐音符逐乐句地重复演奏了这部新作,可见,门德尔松所采用的便是这种音响记忆法[3]。若单个音符割裂开来去记忆这首乐曲,其音乐必然经历从割裂到整合的过程,耗时又费力,未必达到记忆的效果。

2.3 运动神经记忆法

图1 人体机能运动状态示意图

每一位钢琴演奏者都需要多次重复演奏才可将乐谱牢记于心。整个练习过程中,其实更多地依靠运动神经传输给大脑组织,最终达到记忆之效。在整个运动神经过程中,实际是一项人体机能运动状态下通过传输神经系统而达到练习的目的,如图1所示。

上图清晰地呈现了钢琴演奏者背谱的整个过程——视力、脑、手三者间的内在关系。人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通过视奏,也就是视神经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之后传输给脑神经,而脑神经通过缜密地分析判断之后命令手指的过程。演奏的整个过程都要经过运动神经工作状态下的无数次的重复而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种乐谱记忆法的背谱结果,是将乐谱在人的本能反应下演奏乐曲,也就是我们医学上所讲的条件反射。但是,单纯依靠运动神经记忆,在演奏中常会因为紧张致使大脑暂时性失忆,使演奏骤然中断,将表演者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运动神经记忆法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

2.4 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指的是演奏者默记各段音乐在键盘上的位置。演奏者需利用手指连续击打键盘而发出声响。演奏者眼睛对键盘位置记忆——视觉,手触及键盘位置记忆——触觉,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构成位置记忆法。钢琴音乐会中,演奏者都是在练琴过程中将乐符在键盘上的演奏位置熟练到一种条件反射下的动作状态才会登台,若出现位置错误,也能在极短时间内调整到正确位置。成人钢琴教育中,这种方法亦极为实用,完全可以在学生钢琴的练习中运用实施。这种方法其实也是经常被演奏者所忽略的,特别是成人钢琴教学中,老师总是特意地去强调音符、节奏、节拍或者装饰音的准确性,而忽视了乐谱的整体性,也就是音乐的整体性。

3 “背谱法”在钢琴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科学的“背谱法”在成人教学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琴的效率,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阶段获得理想的学习成效。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3.1 正确辨别作品前后部分的细微差异

钢琴作品中“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是作曲家惯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如奏鸣曲、复三部曲式结构皆是如此。具体而言,作曲家通过新材料——连接部,亦或不同的和弦、调式、调性上的交替变化而生成新的乐段,给听众带来清新的听觉效果。因此,演奏者若不认真记忆细节上的差异,也是不可行的。在成人教育的考试现场,经常会看到学生人为地丢掉最后乐段,实际是学生并没有将最后“再现”部分牢牢地记忆于心。若要完整表现作品,诀窍其一是演奏时处理好转调和弦、乐句、乐段之间的衔接性;其二是转调后,音乐的整体性还是完全相同的。这种现象古典主义时期作品较为常见,但调性不同。因此,演奏者精准地将结尾乐段即第三乐段或称为再现乐段,与起始乐段的细节相区分,避免前后乐段的混淆而加强音乐记忆,在钢琴的练习中还是很有必要的。

3.2 培养“思在前”的演奏习惯

音乐表演者演奏或演唱一乐句时,心里总会预想下一乐句。也就是说,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当前乐句的同时,还要在心中预先设定将要演奏的下段音乐的键盘位置。这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因此,成人在日常练琴过程中,需要渐趋培养。

背谱记忆的本质将音乐植根于演奏者的内心之中,不仅是记几个音符的事。更为重要的是将音乐在自己心中“活”起来,等同于自己创作的一段乐曲,也就是音乐学科中所讲的“二度创作”。不仅在钢琴上练习,而且在走路坐车时也要想,这种脱离钢琴的心里默记技巧,对加深乐谱记忆很有帮助。一首新的乐谱,随时随地都在哼唱,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好方法。在接触新作品时,如果能够尽可能地脱离乐谱而在生活中哼唱其旋律,这也是一种极为快速的记谱方式。

3.3 睡前音乐记忆

医学的研究表明,人在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及细胞是活跃的,许多钢琴演奏家皆有此经历,新作品经过练习,睡前的反复乐谱记忆后,第二天对弹奏作品极为有利。这可称之为“睡眠状态下的练习”。因此,钢琴学习者可充分利用大脑皮层在睡眠状态下的这种活跃状态而实现背谱计划。演奏者睡前听一遍所练习的乐曲,睡前闭上眼睛再默默地回味一下音乐之意境,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睡眠,另一方面,还可以让钢琴音乐在自觉的睡眠过程中加强记忆。过不了几日,这首乐曲定会在演奏者的心中深深扎根。这样的记忆方法既牢固,又稳妥,可以完全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当然,我们还应该必须明确一点,背诵乐谱的根本是其音乐艺术整体形象的养成。钢琴艺术形象的培养应该从学习音乐和接触钢琴这件乐器之始就开始重视[4]。

综上所述,当下由于成人钢琴教育生源的复杂性,作为一名钢琴教师从学生入学起,应为学生不同的演奏水平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也就是我们音乐教学中所讲的“因材施教”。在短短的3年甚至2年的成人钢琴教育中,如何让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最终获得应有的演奏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所面对的复杂而冗长的钢琴乐谱的“背谱”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希望为成人学生的钢琴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诚如王岳川先生所言,音乐亦属于一种有声的语言,通过钢琴的学习使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本体领悟达到,言无尽,象无尽,意无尽即尽言、尽象、尽意之审美尺度[5]。

猜你喜欢

乐谱记忆法钢琴演奏
山之高
乐谱:放飞梦想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一毛学琴记——乐谱失踪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基因密码乐谱
初中音乐合唱教学中的钢琴演奏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