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2018-11-26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

梁 琳

(西南石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成都 610500)

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

第一,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是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精准扶贫决策的有力帮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生态环境恶劣、地貌复杂、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少数民族地区连片贫困,即地域性贫困,主要表现为教育落后、经济不发达。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区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在国家专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下,能够实现国家创业脱贫、教育脱贫体制改革目标,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体现社会责任与精准扶贫的人本理念。

第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缓解大学生严峻就业压力的明智之举。高校的扩招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平衡,目前,还未找到一个解决结构性失业现象有效的方法。此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受教育背景、高考录取政策的影响,在知识文化水平方面的能力相对于中东部省份学生较差。因此,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引导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有利于缓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可以防止少数民族地区“智力的流失”,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创业,能够突出自身优势、体现自身的价值。

第三,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检验和矫正依据,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延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人力资源部门能够“人尽其才”,要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高校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场所,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也加大力度,具体做法包括:面向师生开设免费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如KAB、SYB等;在校内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办公场地;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技术指导和起步资金支持等[1]。

2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外环境分析

2.1 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

2015年10月,习近平在贵州提出,扶贫工作要做到“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批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015年4月21日和6月10日,有关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内容两次被列为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中国政府网经过归纳指出了大学生创业可享受国家层面的12项政策支持。另外,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84号)精神,各地区政府也出台了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税收、贷款、融资和行政性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进行免费的创业培训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产学研用结合,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以此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

高校一直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自201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教育部也先后制定了相关具体政策。随后,各高校相继制定了相关措施,如弹性学分制和休学创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及近年来众多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这些举措表明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是十分重视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程度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两者呈现正相关性。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会使其返乡创业教育的成功概率增加。因此,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而言,当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是有利于提升其返乡创业能力的。

2.3 社会创新创业环境发展良好

创新创业氛围的营造对推动和促进青年创新创业活动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性不亚于资金、技术、项目等各种显性的创业要素。目前,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在全社会不断形成共识,这有利于营造全社会肯定、关注、支持、参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二是创新创业活动正在不断深化和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及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比赛活动,借助这些大赛平台,很多优秀项目能够及时被资本市场所关注。三是各种创业组织正在蓬勃发展。如近年来兴起的大学生创业联盟、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等众创空间的建设,聚集了一大批创业青年,这些协会通过促进会员之间的横向联系和交流,帮助创业者加强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家、投资机构等开展交流合作,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初具实力的成长型企业。这些变化对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有利于提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愿。

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内环境分析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内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个人创业观念、个人创业能力、个人创业动力、个人创业品质等,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内环境。

3.1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业观念

研究表明,来自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城市大学生截然不同,超过一半的学生会选择先就业再创业,在就业不理想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创业;只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会直接毕业后选择创业,学生在选择创业区域时,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选择在西部创业[2]。可见,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相对传统,受家庭、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稳定性的影响,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政府部门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就职,这种就业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观念的培养和开发。

3.2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动力

创业动力是创业行为产生的首要条件。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反哺情结、个人价值的实现、国家政策的支持、就业压力大、家庭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各方面的引导作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留城”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为了留在城市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付出比发达城市学生更多的努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部地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选择返乡创业不仅可以避开就业压力,而且更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当前大环境为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提供了动力支持。

3.3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目前面临创业能力欠缺的问题,尽管大多数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理论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条件,但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还是比较匮乏。国内高校对于各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大学生创业理论能力,但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精准创新创业教育还十分缺乏,导致了西部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能力的不足。

3.4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创业品质

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人格是指具有创业意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创业活动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一般包括创新性、责任感、自信、冒险性、开放性这几个维度[3]。因此,返乡创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需具备自信、责任感、创新性的品质。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有备无患、运筹帷幄后产生的心有成竹。责任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反哺情结的一种表现,更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态度,责任感强的创业者,更能获得团队内部和外部的支持。创新性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一种眼界和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增加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4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行为实际上是外环境和内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外环境对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起促进作用,而内环境则是影响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成功率和效率的根本因素,如图1所示。因此,要提升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效率,必须从内外环境因素一起入手,构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可行路径。

图1 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内外因素

4.1 加强宣传和引导,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转变创业观念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具有安土重迁,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心理特点,对创业的认识深度不够。因此应加强媒体对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以及创新创业个体成功案例的宣传报道,从地方政府到高校,对国家颁布的创新创业政策要做出积极的回应。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更应该发挥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培训,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引导学生走向创新创业之路,从各方面来引导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转变创业观念。针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设计专门的创业支持政策,有利于学生家庭支持学生的创业选择。利用创业的大环境优势,促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加入返乡创业的队伍中。

4.2 加大政策帮扶力度,提升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动力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利用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参照当地经济结构现状,从平衡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为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并划分项目级别,设定资金扶持比例,吸引本地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平衡区域产业结构。通过政府、社会和校友持续加大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投资,如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实行资金补贴和无息贷款等方式,增强返乡创业大学生创业动力,缓解创业阶段的经济压力。

4.3 校地联合设立创业实践基地,增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能力

西部地区政府可提供资金、场地、办公设施等支持,高校为返乡创业实践提供技能支持,主要包括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持。理论支持,采取针对有返乡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理论培训,增加大学生创业理论能力;技术支持,一方面是邀请返乡创业成功企业到实践基地,作技术指导,另一方面是长期安排驻地创业顾问,及时帮助返乡学生获得咨询建议。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实践基地对有意愿,并提交创业项目报告的学生设立,帮助返乡学生运行创业项目,培养返乡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基地,将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供创业平台[4],如图2所示。

图2 返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模式

4.4 西部少数民族大学生应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着重培养创新创业品质,开发创业潜能

外环境的促进作用有赖于内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认可民族之间风俗习惯差异,尊重各民族文化,培养健全的人格,提升自我的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5]。另外,学校应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根据少数民族大学生专业所长和西部地区地域产业的特点,以创业联合体的模式,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制定“量身定做”的创业培训方案;鼓励学校和企业采取协同创新的方式,就地取材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争取创业实践机会,锻炼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品质,开发其创业潜能,从而为顺利返乡创业教育积累经验,提升创业成功率。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