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现状及问题分析

2018-11-26张春颖尹丽娜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技术科技研究

张春颖,尹丽娜

(长春大学 管理学院,长春 130022)

创新不仅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十分重要。”企业居于微观经济的主体地位,研发投入对其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发投入的增加不仅能够推动企业科技的创新,而且能够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受到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视。目前,我国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没确立,探讨企业研发投入现状,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企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企业研发分析

1.1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总额不断增加

随着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尤其是在中央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或企业的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1]。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大,从近5年的数据可以看到,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从2011年的6579.3亿元到2015年的10881.3亿元,以平均13.49%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全球研发经费增长较高的国家之一,且自2014年以来,研发投入总额为10060.6亿元,突破了万亿元大关。此外,近5年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逐年加大(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正在积极培育创新技术。

图1 我国企业研发支出总额情况注: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1.2 我国企业居于研发活动的主体地位

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从2011年到2015年,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我国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研究机构的研发投入占我国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平均为14.99%,高等学校的研发投入占我国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平均为7.33%。显而易见,研发的重要性被企业所接受,企业成为全国研发活动的主体。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有研发活动的企业数量在逐渐增加,从2011年的37467家增加到2015年的73570家,同时,所占比重从2011年的11.5%上升到2015年的19.2%,平均每年增长19.27%;企业研发经费也不断增加,从2011年的5993.8亿元到2015年的10013.9亿元,5年的时间里增加了4020.1亿元,这表明中国的企业渐渐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创新意识也不断提升。

表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

1.3 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研发支出多

由于经济、政治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科技资源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集中在内陆地区。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人们也更崇尚创新意识,再加上近年来党中央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研发投入逐渐增多,从而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科技实力的不断提高,这也打破了之前国家的科技资源格局。截至2015年,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规模最大的前5个省、市中,除首都北京外,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都处于东部沿海地带(见表2)。前5个省、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53%,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支出的50%,企业研发经费占地区研发经费的76%,其中,东部的江苏和广东两个制造业大省的研发投入占全国研发支出比重都为12.7%,江苏和广东企业占全国研发支出比重分别为13.8%和14%。企业研发资金已成为创新资金的主体[2],并且已经成为区域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促进地区科技发展和科学进步中起到明显的作用。

表2 2015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最高的城市

注:资料来源于2016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2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弱

研发投入强度代表了国家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我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虽然规模巨大,且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我国研发投入强度依然不足。日本、韩国2014年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3.59%和4.29%,处于领先地位,而同时期的中国研发投入强度仅为2.02%。因为国家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成正比关系,所以说我国企业研发也存在着投入不足的问题。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来看,2011年到2015年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71%、0.77%、0.80%、0.84%和0.90%,平均为0.80%,低于1%。而国际上通常认为企业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时,企业才能依靠内生性创新活动而生存,5%以上则具有竞争力。可以看出,我国的研发投入强度与科技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着投入强度弱的问题。

2.2 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较低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研发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3部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对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研究,是原始创新的探索发现,而内生的原始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与创新型国家在研发活动方面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我国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试验发展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出比例严重偏低。世界上一些进入创新型国家的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普遍在20%以上。2015年,我国企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研发总投入的3.1%,而试验发展占研发投入的96.9%,这说明我国目前还没确立创新型国家的主体地位。我国企业对原始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及发达国家,企业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引进国外技术的模仿创新等外延创新活动中,而不愿承担风险去进行原始的自我创新和自主研发,这也可能导致我国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整体创新水平较低、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根基不稳。

2.3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依然侧重于传统产业

高技术行业具有灵活性高、创新性强、风险性大、不确定性高、技术先导性强等特点,其在经济发达国家的研发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国研发投入的产业构成看,传统产业仍然主导着我国企业研发投入,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偏低[3]。2015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研发支出占比为整个制造行业研发支出的20.40%,而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制造业比例高达40%以上。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研发结构同国外研发结构的差异。我国长期以来依赖于传统制造业带动研发经费投入的增长,企业研发活动中的自主创新、研发行为比较少,试验发展行为占据研发经费的绝大部分,在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科研领域中都处于弱势地位,这将导致我国在以后的科技发展中产业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3 我国企业研发投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我国企业经营模式还未转变

由于技术创新产业大多是新技术和新业态的深度融合,科技上要面临多种不确定因素。例如,环境风险性、技术复杂性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等等,这种状况很难激励企业去进行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模式还是趋向于低要素成本和低环境成本发展。企业既然能够通过低生产要素成本来增加利润,出于保守的思维方式,企业领导层可能不会选择有失败风险的方式去进行原始创新,这使企业降低了追逐自主创新的动力。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企业还是在依靠低生产要素成本和低环境成本的外延式发展模式,企业的发展方式并没有形成内部创新驱动的内生性增长模式。同时,我国企业还普遍存在技术部门与销售部门分离开的现象,使得技术成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3.2 我国企业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直以来,导致我国企业在研发投入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比重低有环境上的原因。首先,从科研基础环境上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是在计划经济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自身研发基础很薄弱。此外,我国企业以技术追赶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不断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导致其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上动力不足。其次,从人才环境上来看,我国的人才队伍培养还不够充足,企业中的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研究人员的数量远远少于高校中的高学历人才数量。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硕士以上年轻的科研人员对企业的工作环境、科研经费投入以及奖励制度等满意度不是很高。最后,从衡量指标环境上来看,我国对企业衡量的指标主要是从经济利益方面来衡量,对企业创新指标建设等的重视度有待提高。不管是科研的基础发展环境、人才环境还是指标衡量环境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科研环境好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

3.3 高技术企业的引领效应发挥不够

我国高技术领域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整个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比发达国家的比重少一半以上,主要原因就是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在整个国际市场中居于下游水平,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对研发投入的需求等远远赶不上发达国家。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在加工贸易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发展之初具有依赖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等特点,没能建立起完整的高质量的产业链条。

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中,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这3类外商投资企业的研发人员和出口货物占比高达50%以上,表明拥有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技术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要求。此外,国家比较重视生产规模这类大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例如,国家在每一个五年规划中都会提到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国际排名情况以及高技术企业占制造业的比重等等。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发展,比如华为、海尔等企业在国外已拥有比较高的地位,自主创新研究也很出色,但不可否认我国高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比例严重偏低,高技术企业引领国家走向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效应依然有待加强。

4 建议

4.1 提高研发投入强度

目前,我国企业研发投入比重亟待增加,企业和国家都应采取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从政府层面而言,充分发挥政府在全社会研发投入中的重要引导作用[4],大力推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良好的研发平台和优惠的政策,不断培养科研型高端人才,规范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使得企业能够更有勇气去进行原始创新活动并从中获利。从企业层面来说,应该认识到创新对企业生存的必要性,加大对企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经费投入。企业管理者可以制定增加研发投入的方案,如每月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投入到研发活动中。在现有研发投入规模的基础上,提高研发投入强度。企业在注重研发投入强度增加的同时,也要保证研发投入与产出的效率,使研发成果转换为社会经济效益。

4.2 优化研发投入结构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盲目性,有些可能只是为迎合国家导向、获取政府补贴而进行的盲目的研发活动。企业把大部分资金都投放在试验发展上,有时候已经偏离了社会需要。要优化我国企业研发投入结构、避免研发活动的盲目性,就必须加强政府、高校和企业间的合作。企业在进一步增加研发资金投入的同时,应该与高等院校的研究机构等进行长期合作,为以后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奠定强有力的基础。拥有企业决策权的领导者应该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创新计划,加大基础研发资金的投入,不断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注重研发产出效率与实际应用性。企业应该提供给科研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便让科研人员集中精力,不受外界烦扰潜心研究。此外,政府应该做好引领者角色,加强对企业基础研究的监督和引导,尤其应该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考核,鼓励其进行创新。对符合国家规定的高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政府应该加强引导,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

4.3 注重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5]。因此,必须重视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利用高技术进行行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转型。政府方面,应该鼓励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量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鼓励高技术企业开展研发活动、设立研发机构,为企业间交流和合作搭建平台,也可以建立一批高技术企业创新示范区,并推广至全国。同时,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优惠政策,促进高技术企业发展。企业方面,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高技术企业应该努力打造自主研发的品牌,注重创新能力的积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高技术企业只有依靠自身技术创新,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若要依靠高技术行业带动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更应该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挖掘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潜力,强化产、学、研结合[6]。

5 结语

研发投入不仅对企业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是科技进步的源泉。研发投入规模和使用的效果直接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自身竞争力。近年来,国内外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日趋激烈,我国也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若想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树立创新精神,加强研发投入力度。虽然目前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研发投入规模、研发投入活动、支撑地区科技发展方面,企业都表现得极为出色,但在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结构、研发投入主体方面依然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所以,对于国家政府来说,应该给予更多的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的优惠政策,引领企业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培养更多适合研究的高素质人才。对于企业来说,还要继续增加研发投入,并且要进行基础性的科技研究,而不是单纯地模仿和引进国外技术,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企业品牌价值,引进高端人才。

猜你喜欢

高技术科技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