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嘉宾群访新时期、新思路、新发展下的百家争鸣

2018-11-26符媛张羽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年9期
关键词:采访者装配式装饰

本刊记者 符媛 张羽

台上百家争鸣,台下万花齐放。在8月17号举行的《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内建筑装饰行业的各位专家、企业家、从业者齐聚一堂,共同关注新时期、新思路、新发展下,我国建筑装饰行业的经营、管理创新发展道路。

本次论坛最吸引行业目光的除了论坛嘉宾从不同角度对行业、企业的新形势、新技术的精彩演讲和论述,还有台下与会各界人士的精彩互动。他们或是协会的负责人,对行业的整体发展有着宏观的立体视角;或是企业的掌舵者,密切关注自身发展与行业前进的共同命运;或是行业老炮,需要重新认识新技术、新观点对未来的影响和布局;或是朝气蓬勃的新人,带着新的发展思维和方式迫切需要印证。他们同样在本次论坛中找到自己关注的话题并积极参与交流,以主人翁的使命感共同推动行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在本次论坛上,本刊记者就目前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随机和几位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以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路。

刘晓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

采访者:请从您的角度谈一下建筑装饰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什么。

刘晓一:其实检验企业好坏的标准就是经济效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到位,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地运行,不管怎么转型、怎么升级,都是失败的。我曾在一次会议上说过:“企业赚不到钱,不能正常地为国家税收做贡献,被同行看不起,发不出工资,员工过年过节兜里空空的怎么回去见妻儿老小?”有人说你说得太现实。但确实如此,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家不能抓好管理、搞好经济、照顾到员工的福利,就是无能的。

但是我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遵守国家法律、市场规范、企业道德是基本要求。行业的龙头企业有责任帮助行业一起提高整体水平。

党的十九大上提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国家也提出在经济上、产业上进行转型和升级。我们总强调,经济的增长方式要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高速度能看到,而高质量是不容易看到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创新求变。这次的主题是“中国建筑装饰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发展”,我们要让会议紧扣主题,办得有活力、有新意、有实效,能让企业吸收到营养。

采访者:建筑装饰企业是中装协服务的目标对象,协会如何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企业所信任?

刘晓一:我在广东深圳时给一位企业老总讲过一个故事。1793年,法兰西总统拿破仑在卢森堡第一国立小学演讲时送了一束玫瑰花给学校,并承诺:法兰西共和国只要存在一天,未来的日子里每年的这一天都会为学校送上一支等值的玫瑰花。后来这句话说完之后就没有再兑现,但当时卢森堡将那件事情原委都记载了下来。直到1984年,卢森堡向法国政府提出赠花承诺,要求要么索赔,要么他们就向外界公开拿破仑是个言而无信的小人。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无论国家、协会、企业都要践约守诺。协会首先要有尊严、讲信誉,才能让企业信赖,也才能去引导企业发展。 而协会的权威树立起来之后,更有利于促进行业的整体进步。

单波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

采访者:请您就今天论坛的主题谈谈您个人的看法。

单波:建筑行业装饰行业作为传统行业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就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尤其现在很多进入装饰行业的企业都是原来没有做过装饰的,企业面临巨大压力。例如小米开始进军实体家居,一些下游行业如材料供应商也在往上游发展,上游行业如土建行业也往下游延伸,装饰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之下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创新。

采访者:中小企业开始转型、布局、升级需要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您觉得这个过程中,哪些点是非常重要的?或者把握了哪些方面,至少不会在这个时期被淘汰?

单波:协会一直提倡要做大做强,之后又提倡精细化、专业化。其实专业化某种程度上就是创新。一个企业在行业的细分领域能够做得很专、很精,就是一个立足、发展的方向。我认为中小企业不需要把所有产业链都囊括进来,只需要把本身擅长的部分做好。这样市场就会认可你,企业就可以生存并发展。

采访者:协会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有没有哪些新的布局、新的思路?

单波:从协会角度来说,一个是刚刚提到的做大做强,另一个是做专做精,支持中小企业,给中小企业更多帮助。原来的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咱们协会有名额限制,地区一般都会推荐大企业做的项目。现在的装饰奖只要是会员就可以参与,也可以得奖。这样很多中小企业就可以积极参加,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装饰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江浙、广东、上海、北京包括山东等地的装饰行业发展比较好。这些也恰好是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有先发优势。而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会有个别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充当领路人,引导地区行业发展。协会也会给出一些政策扶持。

采访者:您在协会主要负责的是行业标准这块的内容,您能和我们说一下相关的信息吗?

单波:现行的建筑行业工程建设标准一共有七千八百多项,其中装饰行业的标准只有137项,占比只有1.8%。新标准化法施行后,首次明确了社团标准的法律地位,所以在团体标准方面,协会可做的事情很多。

中装协自2014年根据住建部相关文件精神,开展了CBDA标准的编制工作,截止到现在已经立项70多项,批准发布的也已有20多项,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步,CBDA标准将进一步往规范化、体系化方面发展。而且我认为,标准也是行业创新的亮点。

贾华琴浙江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会长

贾华琴:我认为本次论坛非常有亮点,许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国内、甚至国际上的知名建筑装饰企业都来了,如金螳螂、中南、亚厦等;同时很多各地方协会的主要负责人也都踊跃参与进来。这种业内各个领域的大咖齐聚、共同分享企业发展管理经验与教训的机会非常难能可贵。

企业管理包括技术管理、经营管理。而经营管理实际上涵盖了整个企业的方方面面。目前建筑装饰企业迎来了EPC、装配式建筑等新的发展方向,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应该随着这些发展方向的改变进行改变。

采访者:浙江装协有哪些针对EPC和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性建议?

贾华琴:EPC、装配式建筑实际上涵盖了我们整个建筑装饰业目前的发展新方向。所以我们建议企业的掌门人首先要深入了解这两个新兴概念,再从中获得和这两个未来发展方向相契合的点,这样才能让企业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随着整个经济形势的发展,行业目前处于一个洗牌的阶段。企业必须适应新的情况,才能去投标、去管理、去制定技术方案。我们也提出要积极培养年轻人,要让他们在最开始就能够介入到新生事物当中。我们这一代人现在讲创新、要创新,但年轻人必须要能够继承我们创新之后的成果,能够沿着我们的脚步继续走下去。企业两代人交接的时候接力棒接好了,才能在行业里面脱颖而出。

现在提倡的另一个方面是住宅精装修交房。建筑装饰业中很多企业原来一直做工装,不知道住宅全装修怎么做。这也是未来几年我们协会工作的一个重点。因为家装在这段时期内将会是一个热点,所占比例甚至会超过工装。这其中产生的新的经营管理、技术管理、成本管理、成本管控、全过程管理等将会是一个管理体系攻关难题,需要企业结合自身情况迅速琢磨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发展体系。谁能在这个时期快速融入到新的发展体系中,谁就能占领下一个发展浪潮的制高点。

第二,加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管理。在学校建立专门负责产学研协同机制建设的机构,增补企业和科研机构代表,由专人负责产学研各方的沟通和协调。对产学研协同育人全过程实施科学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对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的项目、团队给予奖励。

我们协会也要在国家政策之下迅速反应,结合企业、社会和老百姓的实际情况把相关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规范起来。让国家政策产生的实惠能够真正落到企业和老百姓身上去。老百姓满意、企业发展、行业进步,我们大家才能共同好起来,成为这个时代的行业领军人。

吴建荣浙江中南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采访者:您在演讲中提到中南集团下一步会向人工智能上有所倾斜,请问目前的投入情况如何,它会给企业的传统建筑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吴建荣:人工智能现在大家讨论很多,这个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面也越来越广。作为我们终端来讲,还是希望人工智能机器服务于我们的老本行。我们的人工智能从两块投入,一块是服务型机器人,一块是自动化生产机器人。

像银行、酒店门口迎宾属于服务型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在未来市场会更大。它的智能和自动化程度越高,应用面也会越广。这个方向我们要先尝试一下跟一些专业的公司,像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在机器人领域非常优秀和领先的企业做一些战略性的合作。其二,我们的生产型机器人,比如说外墙清洗的机器人、外墙检测的机器人等等,这些目前都在研发阶段。我们门窗结构、钢结构等的自动化程度现在还不够高,加工设备虽然很先进,但还没有一条全自动的机器流水线。所以这些也是我们未来研发的方向,以求为我们的建筑行业、装饰行业服务到位。

采访者:中南集团以“一文一武“作为两个支撑,谋求企业多元化发展。作为“文”的部分,中南卡通近期有哪些新动向?

吴建荣:中南卡通的《天眼归来》今年4月16日起在央视少儿频道黄金档播出,并成为同时段的收视率冠军。在网络上,优酷网现在的点击量已经超过了1.6亿。

据此,中南集团专门成立了中南天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娃哈哈集团开展战略合作,推出护眼功能的饮料—娃哈哈天眼晶睛发酵乳,进军社交零售,将动漫IP与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探索动漫产业赢利模式的创新。

采访者:中南集团是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请问这样的基地需要达到哪些标准?您提到的AI是否也能助力装配式的发展呢?

吴建荣:国家有一些硬性的标准,做装配式建筑需要有工厂化厂房、生产基地、专业的队伍等等。我们的钢结构、装饰等都是有装配式加工基地的,将来装配式在工程中运用比例也会越来越大。去年杭州市政府修订出台的《意见》设定了总体目标任务,到2020年,杭州市装配式建筑要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及以上。

我们已经拥有砌砖的机器人。但要让机器人更多地运用到工程中还需要其他配套全部到位。但这个目标相信在未来会很快实现。

阴皓明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采访者:请问金螳螂先进的管理发展理念是否在行业的其他企业中有所推广?

阴皓明:有的。我们随时欢迎兄弟企业前来参观学习。金螳螂一直秉承开放的理念,对同行不会封闭。因为我们始终认为:只有行业做大了,我们金螳螂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金螳螂老板说学习无止境,每个人都要不断学习。因此研发也是企业的重中之重,每年研发上的投入要占到营业额的2%-3%。不断培养人才,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眼前可能感觉到消耗很大、投资很大,但是从长远上讲会给金螳螂带来更大的效益。很多人认为我们装饰行业没有技术含量。但我们其实和所有的行业一样,都要靠技术、靠研发来打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采访者:金螳螂在“一带一路”上有哪些作为?

阴皓明:我们在“一带一路”上比较谨慎,前期做了很多调研。现在发展比较好,目前在柬埔寨、老挝等地目前都有合作项目。企业想要发展,扩大市场是必然的。原来我们从苏州走向全国,现在要走到国外。这样,企业才能有发展空间。行业的市场才能保持增长。

2012年我们7500万收购了HBA,因为我们需要他们强大的设计能力和前沿思路,而他们则需要我们对国内市场的了解和深化。我们找到了彼此之间契合的点,扶持对方成长发展,合作特别愉快。我们的设计水平飞速提升,品牌价值也在不断提高;而HBA在国内也获得了广泛认可。

采访者:您觉得现在行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阴皓明:现在整个行业不太好,所以业主方压价特别严重。我们希望能够跟和整个行业一起抱团取暖,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共同面对这个市场。

市场规范是现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能够制定准则把整个行业规范起来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行业混乱让很多人认为我们装饰行业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非常LOW。但实际上,我们规范的企业都是信息化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控制。我们希望通过行业的规范让社会彻底扭转对我们行业的印象。

我们这些大型企业也代表着行业的形象,更要规范自己、要求自己。尤其我们行业目前面临整合的形势,更要规范发展。大浪淘沙几十年,最终发展起来的都是管理规范、重视人才、重视技术的企业。我们希望整个行业都能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良性发展,最终成为国家的优秀行业。

采访者:请您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产品。

郭耀程:我们的产品是一款针对甲醛的清除产品。技术发明人学的是相关专业,具有创新的优势。在后来的工作中接触了这些方面的内容,做了技术创新,可以解决装修后的甲醛问题。产品使用非常简单:项目装修完之后以喷雾形式喷在家里,24小时之后就能做到完全环保。我相信这个发明可以助力未来发展,能够为老百姓创造价值,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采访者:您刚才说希望在老百姓成本不增加或者增加幅度不大的情况下去解决这个问题。那您这边获利点在哪里?

郭耀程:我们向企业收取技术使用费,但产品企业免费使用。企业和我们合作之后完全具备了竞争优势。比如通过互联网家装在网上一键下单,最后显示无毒装修选项(今天装完,明天就可以住进去)。从客户的角度来讲,他们更愿意提前入住,即使半信半疑,但至少知道企业强调进行的是无毒装修,可能更加健康环保。这样企业增加了订单,实际就增加了利润,我们也就不需要额外收取客户费用。

产品现在已经进入全国推行阶段。虽然推行了还不到一个月,但已经有了很多合作对象。一些家具板材厂、互联网家装公司都找到我们进行产品的试推行,效果很明显。我们的技术也在过程中更加完善。

采访者:请问郭总参加本次论坛的收获是什么?

郭耀程:除了和行业中的各位进行交流,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通过社会的力量做产品推广。绿色环保是政府、是社会、是个人非常注重的内容。而装修后产生的甲醛是客户最头痛的事情之一。我相信,能够满足客户价值的东西就是有发展空间和存在价值的。房子装修好之后能够让客户立刻住进去就是在保障基本的客户利益。这是遵循事物发展趋势的。

在大的趋势面前,你不愿意往前走,一定有人往前走;你不愿意规范化,一定有人愿意规范化。就像今天很多业界大咖讲的管理创新一样。如果传统的装修企业不能从管理技术方面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健康绿色环保就是装饰企业未来的一条发展道路。别人走在前面,你就会落后被淘汰掉;你走在前面,你就能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绿色、环保、健康是长期的社会性话题。我们相信,只有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才能实现利益的长远化发展。

张晓勇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研究院院长

采访者:您认为在大型会展项目工程总承包中哪个环节是最主要的?

张晓勇:我认为还是设计最重要。如果一个项目从设计之初就开始整体把控,通过设计来精确之后的步骤,可以提升不少利润。国外项目的大部分利润都是从设计中而来。先期多深入了解或者多介入一点可能会对企业会有宏观上的好处。

采访者:您认为在目前EPC的大趋势下,装饰行业中设计和施工有怎样的变化?

张晓勇:设计和施工在外行来看是一个行业,但实际上在内行看来是两个行业。设计是设计,施工是施工。但未来的设计和施工要紧密结合起来,设计单位不再是单纯的设计单位,可以整体统筹施工的所有内容;总承包的施工单位也不再是单纯的施工单位,是一个集设计、施工、运营为一体的整体。

采访者:您认为在EPC的大环境下会不会出现行业整合?

张晓勇:会的,大范围的洗牌会持续不断。现在大的设计单位项目不少,小设计单位慢慢被淘汰。这个时期大概是5-10年。未来一体化的大型承包商会更多。中型企业要考虑转型,就要走一条差异化、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要么就在某一个方面深耕细作,成为细分领域中的翘楚;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对项目进行联合承包。无论如何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的领域不断进取,这样才能在行业整合之下立足。

采访者:现在国内外EPC的差异在哪?

张晓勇:国外的EPC从项目开始到结束是一个完整过程,业主直接把项目资金交给项目承包商方,从设计就进入到EPC状态,业主只关注最后的成果。国内只能算是部分EPC。这说明EPC的观念没有完全深入到行业中,包括业主也没有。

现在国内行业跟随国家的经济形势、政策开始寻求转型,但更重要的还需观念的普及。要从国家、从政府、从企业、从业主等方方面面深入认识EPC应该是什么、怎么能够最有效地普及EPC。不是装饰企业要做EPC,而是整个社会要做EPC。这样才能真正做出经典的项目,也才能真正普及观念。

我国的建筑装饰行业被国际普遍认为“大而不强”。其根本原因是先进理念并未普及,先进技术也未能完全应用,造成资源的非合理性浪费。这一方面需要先进技术的继续大力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培养专业人才。设计师也好,施工人员也好,都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真正地做强整个行业。今天的论坛围绕创新来交流,我们行业要把创新当做日常,才能真正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郭胜茂北京港源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

采访者:您认为从总承包中的哪个方面切入能够比较快速地和经济直接挂钩?

郭胜茂:如今总承包执行办法日渐规范,不仅仅是装饰企业,各专业企业都面临着相同的境况。我认为当下最好的发展途径有两个:一是扩大业务范围,做装饰总承包;二是专业专精,做优秀的分包企业。

采访者:现阶段您觉得哪些技术对装饰设计公司来说尤为重要?

郭胜茂:其实对于技术我在论坛演讲中已经说了两个,一个是BIM、一个是P6。P6软件在我们公司已经普及,BIM技术在一些大型项目中也被广泛使用。

其实在顶尖技术的引进和发展上,多是国家自上而下的推广,企业尽早接受并熟练掌握,才能更早地占领市场先机。

采访者:您觉得智能家居是否是下一个风口?

郭胜茂:这是肯定的。事实上智能家居已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说现在冰箱的智能互联、缺东西时冰箱会自动提醒、食材存放时间过久会做过期提醒等;还可以按照各人生活习惯提醒使用者,比如根据存量定期提醒你购买鲜奶,这些都已不知不觉中融入大家的生活。

大型公用建筑作为服务人们生活活动的场所也早已融入智能化管理。比如现在的安防从原来扫卡进户到现在的面部识别,都属于智能化管理。包括明年实行的铁路刷脸进站也都是公装智能化的体现。

采访者:您可以透露一下港源下一个计划以及您个人目前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吗?

郭胜茂:首先,港源就整体而言还是以装饰为主业,下一步就是继续做大做强,同时也会寻求在此基础上的多元化发展。我们既然选择了装饰行业,就会全力探索如何在自己的领域中做大、做强、做优,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上面我们要跟得上总包和设计院的形势。不管承认与否,国家级大型建筑设计、施工企业始终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引导者,我们要结合他们的方向,同时形成自己的特点,才有能力成为最优秀的专业分包企业。

另外还有一些独立项目,比如原结构已经完成需要二次改造、或者重新装修的,需要一个单位总协调。我们具备成功竞标的实力。这就形成了我们第二发展方向,做装饰总承包。

第三是形成成本优势。如何降低我们的施工成本,降低我们的管理成本。这就需要我们引进一些新技术、新机制,通过引进先进技术降低施工成本,通过开发新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等。

刘栋华深圳市皓峰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采访者:请问您为什么选择本次会议作为演讲的契机?

刘栋华:中装协作为一个大平台,有很强的号召力。我们的目标客户实际上都是中装协的会员,中装协在服务,我们也在服务,我们服务对象是一致的。只是我们服务的内容、属性、内涵不一样。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平台化的信息服务。

采访者:信息化的范畴很广,为什么选择装饰企业作为服务对象?从您的服务经历中,装饰公司对信息化目前的接受普及度是怎样的?

刘栋华:我们企业2004年的时候就成立了。成立之初做整个产品的研发时,我们接触了一些装饰企业,发现他们有信息化的需求,于是就确实了装饰装修行业成为我们的服务领域。然后我们做了一家、两家、三家之后,发现装饰行业确实是值得我们去深挖、值得我们专注去做的。然后我们就坚定不移地深入到了这个领域当中。

2008年之前我接触了很多企业的负责人,他们的头脑里面没有信息化这个概念,但是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许多企业老板开始有这个意识了,我们也就是在这十年发展起来的。

现在的信息交流更多从电脑端转到移动端,我们也据此不断地去改造、升级。前年金螳螂在中装协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来他们的概念—移动金螳螂,我听了以后感受很深,立马就回去立项,着手研发。到现在为止已经落地了。它为领导服务,也为普通员工、基层员工、项目部员工等服务。在这个层面上我们还研究出智慧工地,以服务好项目经理。最终的目标就是通过系统打造,让项目经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并形成一个标准,以便之后在全平台推广使用。

采访者:信息化管理带来的成效是否能通过量化数据体现出来?

刘栋华:信息化的成果最后展现出来的其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效率,一个是效益。所谓的效率,就比如老板出差一个月,那么一件事情一个月还走不完一个流程的话,会耽误很多事情,这种情况是没有办法量化的。公司的审批效率、办事效率通过信息化平台都可以提高。

可被量化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真正地从整个的系统使用以后能产生效益的,这是两大块:一个是节约公司的运营成本,比如说材料采购,工程60%的项目成本在采购上。通过我们的这个系统,让项目价格透明化,能够节省多少个点的采购费用,减少公司相应的一些利益漏洞,这方面的效益是可以看得到的。同时在整个工程上,项目的质量、安全、进度方面,管理精细化一些,整个项目利润提升一到两个点,那就是很巨大的数额了。

王凌云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

采访者:您认为该如何消除公众对装配式建筑、装修的误解?

王凌云:公众的误解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第一、结构是否安全;第二、成本是否很高。

首先,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完整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结构、外围护、内装、设备和管线四大系统。结构关系到建筑安全性和耐久性,受到社会高度关注。装配式建筑的PC结构体系技术上很成熟,在国外已被应用多年。除了PC,还有钢结构、木结构这两大类。钢结构也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功和广泛,这几年也在住宅、租赁住房中开始应用。

装配式建筑的四个系统必须统筹协调,除成熟的设计技术外,因此,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完善的组织管理、配套的监督机制等,才能确保装配式建筑的“三提两减”。

其次,应全面科学地认识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和项目效益问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首先是建安成本,其次是项目效益。首先,人工成本不断上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现浇方式的建安成本在逐年上涨,虽然还没有与装配式建筑持平,但已为时不远;其次,装配式建筑的标准比现浇建筑高,造价的增加是质量提升的反映;第三,在工厂生产的钢筋和混凝土的用量比现浇的工况略有增加,另外生产环节的税费也是增量成本中的新增部分。另一方面,虽然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构件的生产和运输上产生了部分增量成本,但也要看到现场人工、抹灰量、外脚手架、材料浪费等成本大大减少。这些“减量成本”随着人工费用的增加,对抵销装配式建筑的一部分增量成本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采访者:装配式装修在满足装饰标准化上非常方便,但在个性化和高端化上有可能做出哪些革新?

王凌云:装配式装修采用工业化部品部件进行装配化施工,但并不意味着装配式装修就不能实现个性化和高品质。标准化设计体现在室内空间与家居部品的模数化关系及模数协调等方面。建筑的开间、进深及高度按模数化设计,部品部件的尺寸与规格按标准化、系列化设计,而体现个性化的建筑色彩、材质、光环境、装饰风格等仍可按设计师需求自由发挥。

当前各地方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多是从量大面广的保障性住房加以推动,所以装配式技术、装配式装修在保障性住宅上应用的案例最多,配置标准和装修风格呈现出较为大众化、普通化的特点。而实际上,装配式建筑适用于所有标准化程度高的建筑类型,不仅仅是住宅,其他如酒店、公寓、办公、商店等均可适用,装修风格与配置标准也会各有不同。

刘志敏深圳市科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采访者:科源在2016年才正式开始“数字建造”,是否起步较晚,还是说能够获得一些后发优势?

刘志敏:其实不算晚,科源早在2008年就开始数字建造的探索。创新技术的应用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不少,需要得到的各类资源和支持也不少。

科源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初的技术路线选择阶段,我们公司就专门组织了团队到香港、澳大利亚和美国学习,包括我们庄伟匡董事长也多次到美国和一些数字建造方面的同行交流,应该说正因为有公司顶层的支持和方向的把控,我们才有充足的资源和力量面对这样的一些新技术(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而且软件费用极高)。其次是洋为中用、外为我用的技术转化和二次创新阶段。毕竟西方的工程设计、施工工艺、施工设备、材料、环境跟中国有着天壤之别,我们要客观地分析国外的优秀技术,既要学习也不迷恋。最后也是最困难的阶段,就是怎样把在一个项目上的数字建造成果推广成为企业标准,这里面涉及到太多的因素,比如人才的持续教育、成本控制、工艺流程的固化、各类模型族库的创建等等。顺利走过了刚才说的三个阶段,我们才认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数字建造能力,那一年就是2016年。也正是那一年,BIM技术在行业内成为了话题之王,科源在这方面算是赶上了潮流,做了一把风口上的“猪”。

数字建造所涉及的要素包括工程设计、工业生产、物联网、IT软硬件、安装技术升级等方方面面,集成度无异于工业领域的汽车制造。而我们建筑业作为传统行业,在标准化、信息化、工业化方面的底子是比较薄的,仅凭建筑企业的一己之力要撬动和打破整个生产设计链条尤其困难,科源在这方面的实践能够取得成功,主要也是得益于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有效引导和行业的快速发展,有了健全制度和标准、有了各行业间的协作平台,我们才有好的环境和能力去推动数字建造这项技术,这大概就是您说的后发优势。

采访者:为什么选择科源BIDA技术体系分享作为此次经营管理创新主题的内容?BIDA这个概念是科源总结而来的吗,是结合科源的实际所提出的吗?

刘志敏:因为我觉得这对整个行业的工作效率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们的“绿水青山”也有积极的意义。我们国家和行业都在提倡节能减排、提倡绿色建筑,而传统的建筑过程是极不“绿色”的,数字化建造就是为了减少拆改、减少废料、减少污染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BIDA体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绿色施工过程,是值得给整个行业分享的。技术名字叫什么不重要,可以叫KY、可以叫数字建造、可以叫智慧建造等等。它的核心是绿色数字建造,用信息化技术的绿色建造过程,打破常规的建造流程,让更多的相关方更早、更准确地提供和获取项目信息,让信息化技术贯穿在建筑全生命周期。

张珍山西省建筑装饰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采访者:请您和我们介绍一下山西省建筑装饰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

张珍:作为内陆城市,我们的整体水平和沿海发达地区是有差距的。当然我们也有好的优秀的企业,作为地区的优先扶持对象。我们协会虽然是行业的协助单位,但始终和政府配合、和企业配合,一起促进我们地区行业的发展。这次来参加论坛,既是和其他地区的兄弟协会积极交流,也带着我们地方的优秀企业和大家共同探讨发展。希望我们的企业目前虽然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但要有长远的眼光和眼界,积极进取,不能囿于眼前的利益,要积极向优秀的大企业学习,跟上国家的形势。

采访者:您认为该如何促进地方企业积极发展,从哪些方面扶持他们,进而推动行业发展?

张珍:虽然现在都是投标等市场行为来管控项目的分配,但是在如果在制定标准的时候能够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省内企业优先中标的话,既能推动省内企业自动提高自身水平—因为只有实力能够和省外优秀企业相媲美之后才能够享受这个“福利”;又能使省内企业中标之后取得成绩、取得效益,有一个新的提高。这其实就对企业的一个最大扶持,不仅促进了地区行业经济发展,也完成了政治任务。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采访者:请您谈谈您对山西企业的看法。

张珍:山西的建筑装饰企业经过调研以后划分为三类。一类是已经具备了能够在行业立足的实力性企业。我们希望这类企业逐步向发达的企业看齐,最终也成为国内一流的大企业。

第二类企业就是俗称的“两条腿走路”。主业是做建筑装饰行业相关的,同时还有副业。这部分企业占的比重也比较大。他们有的搞市政、有的做房地产、还有的做医疗卫生。这其实是符合我们当地的发展情况。

第三类就是合并,或者彻底转型。企业在装饰行业,无法立足,要转到其他行业或者被兼并,我们也是认可的。毕竟要生存,要继续为省内经济做出贡献。第三类企业少一些,第一类、第二类是行业重要的力量。

我希望能够制定一个省内的行业标准。有了标准,我们就能够根据标准去衡量、去对比、去决策。根据这个标准培训技术负责人,这样我们省内的行业才能规范起来。

杨庆林云南省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秘书长

采访者:请您介绍一下云南省装饰协会及企业目前的发展的基本状况和程度。您这次参会又是抱着怎样的一种心态而来的?

杨庆林:这次前来参加活动可以说是我们云南装饰企业多年的一个愿望,希望到浙江等比较发达的地区来学习。我们装协组织企业一行十多个人一起过来与大家交流,并借此行程到金螳螂、亚厦这些优秀的龙头装饰企业去学习。

1999云南举行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那时才慢慢开启了云南的装修市场。当时世博会,很多像深圳的企业大量地过去承接工程,云南本土企业也是从那个时候才开始发展起来。但是之后到现在十八年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发展。

从这两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就云南当地的整个市场上来说,本土企业的发展都不太好。云南这边比较大型的、政府投资的、标志性的、高端的项目,基本上是由深圳企业承接了。每年中装协的评奖我们可能只有一两家本地企业参加。

这几年因为云南的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比如气候、旅游资源等,云南省政府就以健康、养老、大旅游作为云南省发展的方向,希望云南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迎来新机遇。

虽然我们近几年的发展没有贵州、重庆、成都等城市发展得快,但还是寄望未来能有一个后发之力。我们本土企业也想抓住这一次机遇,在创新、发展、科技应用、经营管理方面转变意识,树立新的发展思路。虽然我们目前很弱小,但是我们还是有两个方面值得去探究:一个是学习标杆型企业,谋求自我发展;第二个是发挥云南自己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这一次会议内容很多是围绕装配式建筑展开的,这一部分我也认为是我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黄丹武汉建筑装饰协会综合部主任兼公装委专职副主任

采访者:请问武汉装饰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程度如何?

黄丹:武汉的发展应该是处于行业中上。杂志社主办的高峰论坛我们参加了这是第三次。今天来的企业也跟以前的企业有一些不同。去年的“互联网+”会议针对更多的是家装的企业,而本次会议更多的是工装企业呼吁智能化、装配式。

今年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从明年起全省各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全面推行一体化装修技术。这意味着新建住宅中毛坯房的比例有可能将进一步缩减,精装房时代即将来临。现在湖北乃至全国都大力推广精装修的模式,对于工装企业来说机会很好,市场也比较大。

武汉相对于北上广这些地区还是相对保守,也需要协会去推进很多工作。企业有很多向前沿发展的想法,但十个去想的里面有一两个人去做,不像沿海地区有魄力,马上就能开始行动。不过这几年武汉这边发展也比较快,企业现在也愿意主动到外面交流、学习。

采访者:现在能够武汉的创新主要有哪些动向?

黄丹:现在抓住精装修的趋势就是一个发展的增长点。一般工装企业都是做大型的酒店、办公区域等等,很少涉及到家居内装的。但是通过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精装房是大势所趋,对企业的各项能力也提出了新要求。所以现在企业也很多转型做这一块。工装做家装跟家装做工装是不同的,因为起点不一样。我相信工装企业做家装,在某种程度上会比本身做家装的做得更好。

还有现在经常提到的BIM技术,以前多以土建公司使用,现在武汉的装饰企业也都慢慢开始推行使用BIM,拥抱这种新技术、新手段。我们企业总体来说还是以开放的态度追求创新的。

汪红屏南昌市装饰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采访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下南昌市企业的总体情况,比如说处于行业的什么位置。您对南昌协会的工作开展有什么想法?

汪红屏:南昌市装饰行业协会是原来南昌市建委主办的,在2005年就成立了。我原来也是做企业的,2017年12月被推荐到南昌装协担任职务,也想为行业做一些事情。

现在行业确实越做越艰难。我们协会囊括了家装和工装的范围。从12月24号到现在大概7个多月,不包括接待来访,我们已经走访了120多家企业,以工装企业为主,进行深入了解。

协会发挥着企业跟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一方面要主动让政府了解一些实际情况。第二就是要和企业交朋友,企业才会给我们说真话。这段时间,我们所做的工作也逐步得到了政府,特别是市建委一些领导的认可。

我有两个想法,第一个就是因为企业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外部环境比较残酷,我们非常希望打造一个行业集体自信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提出来的,我把它引用到这里来。集体自信就是大家互相抬价值,不要互相诋毁对方。所以我来到协会20多天以后把协会网站建设起来,设想的愿景就是打造行业集体自信命运共同体。第二个想法就是我们办协会一定办成真正大家的家、企业的家。既然是家,大家都要出力,所以说我们广泛地发动所有企业,特别是副会长企业(我们现在有21个副会长,其中7家家装企业,14家工装企业),充分发挥他们在协会里面的工作作用。我们将组织机构建立了6个委员会,由这些副会长担任。通过这种职责的明确,以及加强宣传,比如建立微信群、网站等,大家一起干一点事情,形成一个比较好的氛围。

猜你喜欢

采访者装配式装饰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鲤鱼旗装饰坠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装饰圣诞树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DIY节日装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