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一个军种的精神与表情
2018-11-26罗尔文军事媒体人
文/罗尔文(军事媒体人)
那年,空军决定在北京小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兴建英雄纪念墙等雕塑群——为中国空军重大节庆活动和广大民众提供一个缅怀英雄的场所。
中央美术学院的雕塑系教授张宇彤进入了相关决策者的视野。张的专业是“纪念碑”,在他广阔的艺术视野中,美国的越战纪念碑和俄罗斯的列宁格勒卫国战争纪念碑独特而诗意地存在着,“因为前者有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后者则充满了俄罗斯的悲壮力量”。
领受任务那段时间,张宇彤翻阅了大量空军军史、军事理论等资料,多次到空军部队采风,近距离观察各个岗位的空军官兵,体会他们的神态和动作特点,寻找灵感。
“我第一次到飞行员的宿舍,看到他们的时候,我就被打动了。他们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让我震惊。比如说,他们一起打篮球,速度太快了!那些刚下场的也不休息,就在那里做仰卧起坐。”“聊天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们眼睛里那种特别的亮。谈吐、见识也让你钦佩,那是一种高素质的单纯和纯粹。”
多年的积累被激活了,张宇彤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如同火焰一样喷射出来。“当时蓝天魂英雄墙3个飞行员的雕塑形象就都出来了。”
方案定下来,进入实施阶段。在一个工厂厂房改建工作室,光线从大窗倾泻在他身上。光着膀子,围着大围裙,带着大铁锹,领着助手,张宇彤将泥塑稿一点点扩大,完善,修改。然后再做成花岗岩或铜铸像。
“工作完全不知道昏晓,创作时体重下降了近30公斤。”他坦言压力大时,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雄,“英雄就是关键时刻能站出来的,你需要一种博大和情怀。”
每个历史场景,张宇彤团队总是先做出小模型,然后拿到空军专家那里审示,专家说“不行”,张宇彤就得重新构思。平均每组做了9遍,大大小小修改不计其数。
这时的张宇彤像一个历史剧的编剧和导演,这部戏有主角有配角,有低潮有高潮,他调度自己的才华和内心,最终找到那“富于孕育性的顷刻”。
空军英雄纪念墙建成后,观众络绎不绝。一些空军老战士、老飞行员来了,祭奠战友;一些英雄的子女后代来了,来拜谒父辈的英灵。一位烈士的女儿,在英雄墙看到父亲的名字后,在网上发帖,抒发感恩与激动。张宇彤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英灵的名字不能被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