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送别战友“苏-27”

2018-11-26李飞龙

军营文化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战鹰机务大队

文/李飞龙 陈 林

2018年8月8日,西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场。该旅最后一架苏-27战机拔地而起,消失在天际。从此,这支叫做“雾都雄鹰”的部队将苏-27战机全部移交了出去,正式进入改装国产某新型战机的跨越式发展阶段。

相伴的18年间,该旅机务官兵与苏-27战机一起上高原验证飞行,赴海疆驱虎逐狼,进大漠对抗演练……战斗的足迹遍布全国15个省份,立下了赫赫战功。如今,昔日的战友将要离开,很多人自发来到机场送别。这一刻大家的心情是复杂的,把所有不舍化作最后一次凝望、一次敬礼和一次久久不愿离开的伫立。对他们来说,战鹰从来不是冰冷的武器装备,而是曾在一起流过汗水和泪水的亲密战友。

悉心的守护

送别那天清晨,负责最后一架苏-27战机机务保障的官兵,静静地擦拭着机身,专注地检查着每一个部件,大家想让战机以最良好的状态离开,也想让时间慢一点,他们可以再多跟战机待一会儿。那一刻终究还是到了,最后一架苏-27战机带着官兵们双手的温度,冲上了蓝天。

“我和战鹰可以说是‘同龄人’了。”该机务大队三中队质控师郭文超说。郭文超2002年从军校毕业分配到了该旅机务大队,当时正逢该旅改装苏-27战机的初期,他所在的三中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如今,他经历了中队成立之初到现在的8位中队长和8位指导员,也经历了战机从改装到送走的全过程。郭文超因此经常调侃自己是“八朝元老”。

郭文超回忆起初入军营的岁月。当时苏-27战机都是依靠进口,由俄罗斯的专家伴随保障,许多工作我们的官兵都没有资格上手。而我们最怕的就是工作伸不上手,所以为了有资格动手干工作,能把工作干得比俄罗斯专家更好,大家都是憋足了劲。挑灯夜战学业务,紧追不舍究难题,决心把专家的本事学到手。

该机务大队保留着一幅发动机裂纹图片。“这张照片记录着我们敢于质疑俄方专家,从而避免了一起空中事故的故事……”那一年,一架苏-27战机在两个起落后,出现发动机振动值连续增大的现象。俄方专家检查后认为可以继续训练,并准备签字放飞。但该大队机务官兵认为发动机存在重大故障隐患,报请空军大修厂分解检查。此时俄方提出,如果我们坚持自己分解检查,将终止这台发动机的质保期。大队官兵坚持意见,禁止放飞。后经我方工厂分解检查,果然发现高压5级辐板上有一条穿透性裂纹,长达62毫米,从而避免了一起空中灾难性事故。“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战鹰可以由我们来守护了!”郭文超兴奋地说道。

2016年,他们驻训西藏,万里晴空骤变,冰雹呼啸而下,飞机来不及拉回机棚。四级军士长尹建国迅速脱下衣服盖在机背上,代理机械师王宏杰张开手脚趴在座舱盖上,官兵们用身体护住飞机。他们的身体被冰雹砸得满是淤青,但飞机却毫发无损。

这股精气神被大队传承至今,18年来,该机务大队维护的苏-27战机未发生过任何重大事故。当最后一架战机顺利离开,他们同时也创造了全空军该机型保障的良好记录。

彼此的骄傲

该旅机务大队特意为苏-27战机举行了告别仪式。“仪式不一定要多隆重,但很有必要搞。”大队长熊烊说。一条写着“今朝惜别送战鹰,明日换羽再启航”的红色横幅上签满了官兵的名字。大队制作了纪念明信片,上面印着战鹰亮剑空中的英姿,大家在背面写下了对战鹰的“心里话”,有祝福、有伤感、有期许……

该机务大队修理厂厂长祝显辰把苏-27战机的纪念明信片挂在了自己办公桌前的墙壁上,那是一个抬头可见的区域。不像别人,祝显辰的明信片上什么也没写。

“有很多话想说,但是让我突然写出来,还真的感觉一时语塞。”这位青海汉子随着战鹰在祖国大地南征北战,已经从当年稚嫩的新干部成长为指挥有方的基层主官,他对战机的感情难以言表,但绝对真挚。办公室墙上的那张中国地图,他在上面字迹工整地标注了18年来与苏-27战机并肩战斗过的地方。

让他记忆尤深的是2015年3月,缅甸空军对果敢同盟军阵地进行攻击,几枚流弹的“越境”,造成无辜居民伤亡,让中缅边境不再平静。

为了进一步加强空域管控,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时任分队长的祝显辰随同部队紧急开赴前线。危急时刻,祝显辰和战友们所保障的战鹰不断升空巡航。“在外场值班室,我们一住就是3个月。为确保飞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我们制定了十几种预案、近200条针对性维护措施。”祝显辰说。

祝显辰后来听飞行员们说起,飞机掠过边境村庄上空,村民们看到机身喷涂的“五角星”,都从屋里跑了出来,对着战机欢呼。他说,这一刻,我们让战机翱翔蓝天,战机让我们为身为中国军人感到自豪,我们是彼此的骄傲。

在那段与战鹰并肩战斗的日子里,大队有20余名官兵轻伤不下火线,坚持参加机务保障。5名官兵的亲属去世、住院、生育,官兵们依然坚守战位,保持着高昂的士气。

“当你维护的战机与国家尊严如此紧密相连的时候,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说这话时,祝显辰的眼里闪着回忆的泪光。古有诗句写道“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是的,祝显辰的泪水属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8年来,该旅官兵完成了苏-27战机高原试航、2009年国庆大阅兵空中安保等70余项重大任务。每一次任务的出色完成,都是战机和官兵在成就着彼此,都是互相的骄傲。

无言的战友

谈及和战鹰最难忘的时光,大队修理厂航电师王朝海说应该是和战鹰参加空军对抗空战竞赛性考核的那些日子。这位国防科大毕业的研究生在比赛中担任该旅 “空战客观数据评判员”,任务是还原真实的对抗过程。

凭着过硬的业务水平和细致认真的职业操守,他多次揪出了数据误差。比如,在竞赛的某一个回合中,评估组判定了对方战机在40公里处截获了该旅一架战机,并实施有效攻击。但王朝海不这样认为,他根据对方战机的火控雷达性能和己方战机所记录的数据,敏锐发现对方发射的导弹的爆炸点与己方战机位置偏差较大,属于无效攻击。王朝海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据理力争,推翻了评估组的结论,为该旅挽回了关键的3分,使该旅飞行员在对抗中反败为胜,夺得了“金头盔”。

“当时我们的战鹰没有对方先进,但是我们对战鹰的研究很深入。”王朝海喜欢和战鹰并肩作战的感觉,“每天守着战机研究,就差跟战机一起睡机棚了。”

在大队的图书室,书架上摆满了《实践与探索》杂志,这本大队自办的内部刊物诞生于接装苏-27战机的那一年,目的是发表官兵们在保障一线的经验总结和事故分析文章,提高官兵对苏-27战机的研究水平。如今,杂志已经印制了100多期,刊登文章上千篇,其中有27篇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空军技术革新奖”等空军级以上奖项。小刊物成为官兵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换装国产某新型战机后,杂志的使命还在延续,那些泛黄的纸张渐渐被尘封,但那些共同拼搏的日子并不曾老去。

机务人就像古希腊神话里面的西西弗斯一样,日复一日做着平凡的工作,没有人前的风光,唯有背后的心血。“保持努力就是最大的意义,我喜欢和战鹰一起拼搏的感觉。”王朝海的话或许就是千千万万机务官兵的心里话。

如今,王朝海他们可以继续和战鹰一起拼搏,但已经不是苏-27战机,而是更先进的战机。但正是有了与苏-27战机一起历经的淬炼,才让他们与新战机有实力创造更多可能。因为每一段时光都不曾荒废,每一滴汗水和泪水都永在心底。★

猜你喜欢

战鹰机务大队
2021年5月18日,美空军一架HH-60G战鹰准备在内华达训练场着陆
战鹰听令!发动对地攻击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航空机务维修差错出现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现代培训理念在机务培训工作中的应用
驱猴大队
北疆蓝天里的驭“鹰”师——记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机务二中队机械师武明文
守卫战鹰
抗美援朝战场:中国“战鹰”显神威
新形势下加强车辆机务技术管理保障运输安全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