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
2018-11-26张毕铖
刘 璐 张毕铖 邓 强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036)
我国大力提倡发展群众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群众普遍参与运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涪陵区做为重庆市的中心城市,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高涨,但却面临着参与人员结构分布不合理、设施设备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本文将对涪陵区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实际综合分析涪陵区群众体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全民健身及健康中国的开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涪陵城区与乡镇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为研究对象(16岁以上公民)。采用访谈法对涪陵区体育局局长进行访问,了解政府及国家体育总局对群众体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涪陵区体育局对涪陵区群众体育所作的贡献。同时对涪陵城区与乡镇的部分体育参与者进行了访谈,设计了“关于涪陵区群众体育健身”的调查问卷,在涪陵城区的公共体育馆、体育场、白鹤森林公园、滨江广场、美力豪健身俱乐部、德辉健身俱乐部及20多处居民社区和涪陵的几个乡镇(如李渡镇、义和镇、龙潭镇、马武镇)发放问卷调查并进行实地考察。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为497份,经检验有效率为99.4%。
2 结果与分析
2.1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现状分析
在城乡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中,城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人数是乡镇参与体育锻炼人数的2-4倍,其中又以两端年龄的差异最大。现阶段涪陵区乡村无论是体育场地还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与城区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异,虽然涪陵区政府在每个乡村都设有公共体育健身场所,但农村居民的居住地大多比较分散,所以乡村体育将成为涪陵区体育发展的重难点,没有农村体育的小康就没有全涪陵区体育的小康。实地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农民不能理解体育锻炼的本质,他们认为每天进行的体力劳动如耕地,这样的事就是体育锻炼。这是思想上的一个误区,现在不少农民在生活上逐渐富裕起来,可是他们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体育健身锻炼观念相对滞后,导致农村体育活动开展落后于城镇。
2.2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学历与职业现状分析
从教育程度的调查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占到了总人数的30.7%,其次高中或中专占到了总人数的27%,初中文化水平占总人数的26.4%,最少的是小学及以下学历,占15.8%。由此可见,受教育程度与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是成正比的。可以发现文化水平越高,锻炼的意识越强,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高,越容易形成正确的体育健身观念。[1]小学以上文化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的数量是小学及其以下参与体育锻炼人口的数量的5倍左右,从侧面说明教育的程度对群众体育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职业参加体育锻炼的数据来看,涪陵区参与锻炼人数比较多的职业分别是单位职工、无职业、自由工作,分别占到总人数数量的31.6%、25.2%、18.5%,参与人数比较少的职业是行政、企业单位管理、服务业人员、农民,分别占到总人数的10.2%、9.3%、5.2%。参与体育锻炼多的人群,他们大多有着固定的工作或者较多空闲的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时间对群众健身是有一定影响的。
2.3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现状分析
涪陵区体育市场并不是很乐观,体育消费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消费上。运动服饰在体育消费中所占比例高达41.1%,消费结构单一。而运动会门票、体育书刊、体彩以及教练员所占消费比例却只有百分之几,可见消费群众大多是在自己进行锻炼,而很少加入到一些运动赛事中去,也很少了解有关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场馆费用占26.6%的比例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涪陵区对于群众健身这一块的相关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的,使得群众有地方可进行体育锻炼。
2.4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现状分析
从不同年龄段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来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占到了47.5%,消遣娱乐占了23.2%,治疗疾病占12.1%,社交占1.6%,减压放松占8.7%,提高运动技巧占5.5%,其他占1.4%。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身体出现亚健康,肥胖也越来越普遍,在生活中总会听见很多人提到减肥,然而最科学最有效的减肥方法就是体育锻炼,人们需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体育康复学这门课程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需要实施康复和保健型体育的老弱病残者,很多时候的医疗手段是不能使一些疾病完全康复,必须采用一系列体育康复的手段才能有效的治疗一些疾病。[3]
2.5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与时间的现状分析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显示,有10.9%的人每月锻炼不足一次,每月至少锻炼1次的人有14%,每周锻炼1—2次的有23% ,每周锻炼3-4次的有29.6%,22.5%的人每周锻炼在5次以上。可见涪陵区人们练习频率的分布比较均匀,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人口比较少。年龄越大,体育锻炼的时间越长,60分钟以上的占比例越大,反之年龄越低,体育锻炼时间越短,30-60分钟占很大比例。总体来看,在所有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当中,锻炼90分钟以上及30分钟以下的人数占比例相对较低,30-90分钟的人数占的比例较多。在广场、公园的锻炼人群中了解到,年龄在50岁以上老年的人群中每天通过练太极拳、走路、广场舞等形式来参与锻炼,对他们来说锻炼是消遣娱乐,他们讲述自己的锻炼是风雨无阻的进行,可见体育锻炼带给他们的是真正的快乐。
2.6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与项目现状分析
在不同场所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调查中,28.8%的人在健身房参与锻炼,其次是在公共体育场(馆)参与健身的有24.7%,公路旁、广场参与锻炼的人有21.1%,单位或社区里参与健身的有13.9%,在其他地方参与锻炼的人有11.5%。
群众体育中比较普遍的运动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健身跑、广场舞等这些参与性最强的运动都需要在地形较为平整的场地上进行,而从涪陵区地形来看,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和盆边山地过渡地带,境内地势以山丘陵为主。涪陵区的地貌是以台地和山地为主(共占54.4%)、低山(占31.1%)、中山(占13.1%)、平坝(占1.2%)。平坝占的面积相对是最少的地方,这对于群众体育来说就形成了锻炼的人多、适合的场地少的局面。[4]由此项实地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在公共体育场(馆)锻炼的群众占的比例最大。
2.7 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指导员现状分析
涪陵区现有217名的社会指导员,一级指导员20人,二级指导员109人,三级指导员88人。经体育局群众科科长介绍,社会体育指导员要定期培训而且需要通过考核。涪陵区也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群众健身活动:坝坝舞,满足中老年人群健身不同层次的需求。从涪陵区目前的社会指导员数量看,社会服务所投入的力度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社会指导员的队伍需要发展壮大并服务于大众体育中,从而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
2.8 阻碍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分析
人们不去参加体育锻炼的群众大多是因为没有时间,所占比例为36.7%,因缺乏场地设施而没参加的达 19.3%,这也就直接导致了20.2%的人因为觉得没有锻炼氛围而没有参加锻炼,7.8%的人则是迫于身体原因不能参加锻炼,认为没必要参加的只有3.7%。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大多数人是想参加锻炼的,19.3%的人因设施不完善,因此相关单位应完善设施,给居民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并积极开展相应的活动,使20.2%因没有氛围而没参加锻炼的人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全民参与锻炼的积极性。[5]
3 结论
乡镇的群众体育发展在涪陵区整个群众体育的发展中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要重点发展乡镇体育。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文化程度越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越多。参与体育锻炼多的人群的职业,大部分有着固定的工作时间,或有较多空闲的时间。由于涪陵地区特殊的地形,平坝占地很少,所以在健身房、公共体育馆锻炼的人群最多。有了合适锻炼的地方,群众锻炼的频率也普遍提高,除天气原因或应酬等特殊原因可能会影响锻炼,其他时间会参与到锻炼的大军中来。群众体育的发展影响着这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支持力度。有些不锻炼的人们自身没有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认识,因此政府和社会要做好宣传以及社会体育的指导工作;对于锻炼的人群来说有时候缺乏主动性,觉得没有运动氛围,就会因此不参加体育锻炼。除此之外,涪陵区政府对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对乡镇居民的健身知识普及不够,在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上达不到人们的需求,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相对欠缺。
[1]江崇民等.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2009(3):9-19.
[2]徐见清,周晓东,杨阳.福建省16岁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报告[J].福建体育科技,2010(2):1-6.
[3]扈诗兴.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的现实条件及思路探析[J].体育科学研究,2013(4):28-31.
[4]王建新,樊珊,杨立强.对河北省秦皇岛市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4(4):101-105.
[5]马洪俊.政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法律规制研究[J].体育科学,201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