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拳的身体美学实践途径及其内涵*

2018-11-26杜晓红陈永发杨多多

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身心太极拳哲学

杜晓红 陈永发 杨多多



太极拳的身体美学实践途径及其内涵*

杜晓红1陈永发2杨多多1

(1.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2. 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北京 10044)

在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视域中,中国的太极拳被认为是达到哲学启蒙和获得美德的一种有效途径。良好的审美欣赏和身体关怀,有助于修正当今社会人们在改善身体方面的一些误区和盲点,培养自身良好的习惯。太极拳的身心合一思想、呼吸调节方式、松静沉着的状态以及太极阴阳等传统哲学的理念与方法,对于培育和改善身体美学所关注的身心关系、身体感知觉、身体意识与身体内省、自我认知与自我使用等,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身体美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也为太极拳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新理论。

身体美学; 身体意识;自我认知;实践途径;太极拳

身体美学(Somaesthetics),是由实用主义美学领军人物理查德·舒斯特曼在1994年提出的,他在继承前人实用主义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拓展了其身体维度,并积极倡导建立了“身体美学”,以实现改良身体的实用主义哲学目的。其理论旨在通过对身体作为审美经验的核心的考察,探讨实践层面的身体训练以最终实现人自身的改造、完善和生活的幸福。

在舒斯特曼看来:“美学不仅是一个理论事业,而且是一种规范化的实践——旨在实现有用的目标的实际练习和训练的学科[1]。” “将身体训练视为达到哲学启蒙和获得美德的根本途径这一观念,在亚洲的瑜伽、气功禅定和太极拳等身体训练中处于核心位置。”“它们有助于提高身体意识和身心和谐[2]。”如何把我们所形成的身体理论和卓有成效的身体实践结合起来,迄今还是一个学科建设上的空白[3]。众所周知,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已被社会公认并得到广泛传播,而其在现代社会环境背景下的思想文化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甚至逐渐成为人们消减现代化社会造成的身心问题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研究旨在从身体美学的视域挖掘与开发太极拳的身体实践途径及其价值,丰富与拓展太极拳的思想文化功能,不仅对身体美学实践与理论结合的研究做出积极尝试,并以此探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存与发展的新视角、新理论。

1身体美学的基本思想

基于实用主义美学对美学要面向生活实践的要求,舒斯特曼把美学研究焦点转向作为基础的身体。在舒斯特曼看来,“哲学不是一个文本问题,而是一个具体的生活实践问题”[4]。他认为“哲学是一种独特而具体的、从身体角度练习自我意识的方式,它的目的是实现自我转化和自我修养。”身体美学将“身体”作为感性审美欣赏与创造性自我塑造的核心场所,进而研究人的身体体验与身体应用。身体美学的部分目标是探索和提高身体意识水平的原因和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使用自身身体,更好地促使哲学完成其传统目标,包括获得知识、认识自我、追求德性、幸福和正义等[5]。其直接目的在于“形成人们正确的审美欣赏和实现对身体的关怀,修正当前人们在改善身体方面的诸多误区和盲点[6]。”因此可以认为,通过身体训练在实践层面上有助于改善人们的身体障碍从而获得更健康、更美丽的外形,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思维敏锐度,进而通向哲学思维的高度[7]。”

身体美学建构了三个层次维度:分析、经验和实践。“分析”纬度主要是探讨理论层面的问题,是对分析描述的事实进行评价,而且通过倡导不同的方法来重塑身体和社会,改善事实。第二个纬度是身体美学的“经验”层面,包括外观形式和经验形式,在舒斯特曼看来身体作为经验的载体是身体美学的外观形式,而经验形式则是指精神层面的内在知觉敏感性。最后是身体美学的实践维度,在他看来,“身体”不仅被视为审美价值的对象,而且还将其视为非标准审美事物的感觉媒介,“通过这些明智的身体训练实践,可以提升和改良身体自我”。舒斯特曼谈到:“通过修养身体无疑可以提高意识、增强哲学洞察”[8]“采用适当的形式、适当地调整意识、在适当的环境中进行身体训练和修炼,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无价的工具,使我们得以寻求一种自我发现和自我提高的哲学生活,进而使我们超越自我[9]。”

2太极拳的“身心合一”整体观与身体美学的身心关系

身体作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研究的中心,不再是西方传统哲学上心灵的对立面,而是与心灵一起构成生命的整体性存在,倡导一种身心相统一的观念,这是身体美学的首要特征。[10]舒斯特曼认为西方哲学家往往忽视身体修养,但是古代哲学曾经确切无疑地被作为生命的身体化方式而实践着。甚至一些哲学观念认为:通过严格的身体苦刑,心灵和灵魂可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强的力量。舒斯特曼眼中的“身体”是活生生的、感觉灵敏的、动态的人类身体,它不仅存在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还存在于它自身感知、行动和反思的努力空间中。在舒斯特曼看来,古代亚洲哲学传统往往比西方哲学能够更好地解决身体与心灵的根本统一问题,而更紧密地将身体理论与身体实践结合在一起。

在中国文化和太极拳拳理中与“身”相对应、与“心”相关的有“意”“神”“内”多种表达方式。太极拳的练习要求“形神合一”“内外兼修”“意气相随”,不仅需要关注身体动作方面的变化,而且需要练习者思想放松,精神专注,将身体和精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全方位地体现出“身心合一”的基本思想,而且也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宇宙间的“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的总体性原则。古典太极拳谱指出:“以心行气,务令沉著,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隧,乃能便利从心”(武禹襄《打手要言》),这样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动引导外动,进而做到“内外相随”,“内外合一”的和谐境界。因此“气”首先成为联结身体与精神的一个关键,在气的使用和作用下更好地凝神,使意识变得更加清醒,达到“心全于中,形全于外”的状态。 这与身体美学对“呼吸”的看法具有一致性,“呼吸对我们的整体神经系统具有深刻影响,通过减慢或镇定我们的呼吸,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心灵带来更加有效的沉着和平静[ 11 ]。”而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太极拳所要求的“气实腹”、“神内敛”等,恰好是“心全于中”的具体化;“圆裆松胯提肛”“含胸拔背沉肩”“外示安逸”等,则是“形全于外”的表现。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时,坚持“以意引气,意动气行”和“以意导动,意领身随”两个环节,就能够将练意、练气、练身统帅起来,使形、气、神具练,从而达到身心并练,性命双修的效果,这也使太极拳成为具有民族文化风格的修身养性的健身方式。

可以看出,太极拳的练习方式将身与心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在这里,身体既是人们实施练习的主体,又是修炼“心”的媒介,在“气”的协助下,通过气聚神凝,在“致虚极,守静笃”中,使人的身心处于宁静、极松脱的状态,从而进入一种自由、专注的精神境界,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清晰而深刻。

3太极拳有助于训练敏锐的身体感知觉,改善身体意识水平

实用主义强调实践的首要性,它关注行动的结果和效用。身体意识(body consciousness)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维度和内容,舒斯特曼认为身体意识 “不仅是心灵对于作为对象的身体的意识,而且也包括 ‘身体化的意识’:活生生的身体直接与世界接触、在世界之内体验它”。[12]这说明身体既是被感知到的客观物质对象,又是积极体验世界能动的意识主体,因此身体美学探讨身体本身的内在感知与意识能力,这里的“身体”是活生生的、敏锐的、具有感知能力的身体。身体意识的重要价值是使人们重视自我意识的反思性,借助身体内省的方法检视自身的意识状况,建立良好的自我审视习惯,从而更好地把握自我[13]。身体美学倡导“应该更加注意理论和实践中的身体自我意识”,不仅应该提高身体的知觉敏锐性、使它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感受,而且通过身体自我意识重申哲学的核心使命——“认识你自己”。

太极拳主张“松静为本”“形正气顺”,强调全身心放松,遵循“松而后能活,活而后能通”的机理。太极拳将从外到内的“导引”跟从内到外的“行气”结合起来,通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和有意识的呼吸控制,使全身的气血和脏腑均得到有序的调整和锻炼[14]。具体操作方法上,太极拳讲求“体松心静,气聚神凝”,呼吸要求“深、长、细、缓、匀”且“以气运身”“周身无间”,这种方式要求练习者将注意力灌注于呼吸和身体肌肉的放松,感受身体各部分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精神的专注和身体的本体感觉。而动作要领方面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主宰于腰”,两腿虚实分明、各关节“环环相扣”的动态过程,以及去除拙力、“绵里藏针”细微敏锐的劲法,以及“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性、全面性、协调性的肢体活动,在反复的圆弧式旋转、动贯四稍的缠绕运动中,使全身肌肉纤维、韧带和关节在均匀、连贯的反复旋转过程中,达到气血充盈,感觉灵敏。太极拳以其细致入微、身心共养的方式来培育和训练身体敏锐的感知觉和控制力,提高身体的自我意识。

4 太极拳培育身体内省,增进人们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使用

实用主义哲学“更加能够接受反思性身体意识及其对哲学的训练用途[15]。”要理解和调整我们自己的习惯和做事方式,就需要自我反思性的“感觉意识”和控制,“我们自己的心理——身体状态,作为我们所有工具和能量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也需要被“作为中心的工具来研究”[16]。改善身体意识旨在通过提高身体体验、感知,增强自我使用、自我认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更大程度地达成个人快乐、幸福的目的。身体内省是身体意识研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对个人自身身体感受的检查[17]。

“身体扫描”是促进身体内省的有效方法,“对身体的每个部分作内省式的身体扫描有助于提供连续的感受对比,在对比中我们的区别感受更加敏捷。[18]”太极拳是一种高度协调性和完整性的身体艺术,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动作整体协调有很多要求,如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势势相连、连绵不断等。《太极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上下前后左右皆然。”而且太极拳也只有做到上下相随,周身完整,左右相连、前后相通,协调配合,一静全静,一动全动,其劲力才能完整,效果才会显著。即便是太极拳的发力动作,也是周身完整的整合劲。而太极拳的这些练法就如同对身体进行全面扫描一样,练习者需反复不断地将身体各部位按照要求进行检查、思考、调整,再检查再思考再调整。“对身体感受的留意会有效增进对我们的情感和意愿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从艺术体验中得到更大的丰富性、强烈性或精确性[19]。” “反思性身体意识为自我意识的完善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20]。”可见,太极拳这种不断向内(内省)的检查、反思和调整,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人们反思性身体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练习者同样的内省思维方式,提升思考的敏锐度和深度,进而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认知和自我使用。

5太极拳承载传统哲学思想与思维,提升人的审美能力与德性

通过一些实践的方法追求人类更高的德性,也是身体美学研究的重要目标,“身体既是感觉、经验、真理、美德、至善和审美等各种认知与智慧的源泉,也是积累和储存人类智慧的信息库与知识库。”“对身体感受的关注,并不能解释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情感、或我们的意志;但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甚至增强我们的道德力量[21]。”可见,身体不仅仅是展示和培育人们的种种气质、种种价值观的根本性物质载体,也是人们感知和表现技巧的载体。这些方法技巧经过磨炼,可以提高人们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人们的德性和幸福。

太极拳以“太极”命名,皆因其思想理念根植于此。“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太极拳以人的身体运动方式演绎了太极的理念和方法。拳谚有“人人各具一太极,但看用功不用功,只要日久能无懈,妙理循环自然通”,都充分表明了太极拳与太极之间的密切联系。而且“任何技术都必须以一定的技术观念为指导”[22],太极拳的拳理拳法还吸收、演绎了其他的一些传统文化思想,如阴阳平衡、五行生克、天人一理、天人一气,以及中庸和谐之道、整体观思维等等。太极拳练习者在长期不懈地习练过程中,在 “练身、用技、修性”三个层面上不断深化与提升,“后天习得的技术操作内化为自身的动力定型,强调所有理念都要在身体力行上得到实现,最后落脚于生命的自我维系和自我完善[23]。” “虽曰其拳,文在其中”,太极拳不仅使练习者拥有健康协调、优美高雅的身体外在美,享受着动作练习过程中的身心舒适、愉悦的审美体验,而且还在不断吸收和领悟太极拳所承载的传统哲学文化思想,“阴阳平衡”“仁义诚敬”“刚健中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也逐渐成为太极拳习练者的道德追求和人生信条。。而这些思想和体验运用到自我认识、自我改造中,自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真、善、美的看法,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与道德修养,进而创造出更健康、幸福的人生。正因如此,舒斯特曼称“主张身体对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哲学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统治绝大多数欧洲哲学的观念主义对身体的忽视不同,中国哲学展示了对身体在人性完善中的深深尊重。[24]”

6 结语

如张再林先生所言:“关注我们的身体和培养良好的身体意识,对于纠正我们愈鹜愈远因“身心分离”所导致的“以身为殉”生命感性经验贫乏的异化悲剧,是重要而迫切的课题[25]。” “身体美学”的应运而生为此提出了一个新论域、新视角。作为我国优秀的身心修炼方式代表的太极拳,从理论到实践都与身体美学有着高度一致的身体培育价值及内涵,太极拳“身心合一”的理念,呼吸调节的方式,松静沉着的身体状态,上下相随、完整一气的动作方法,以及“太极阴阳”“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等,都可以作为有效的身体美学实践途径,为达到身体美学的目标做出贡献。借用维特根斯坦的话,“大量身体审美感受和身体自觉意识已有价值,而对于寻求改善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质量的实用主义而言,它们应当具有更多的价值[26]。”

[1]理查德·舒斯特曼.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50.

[2]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N].程相占译,商务印书馆,2011:19 .

[3] 张再林.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兼论中国古典身体美学研究[J].世界哲学,2011,6.

[4] 理查德·舒斯特曼.生活即审美[N].彭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9.

[5] 张再林.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兼论中国古典身体美学研究[J].世界哲学,2011,6

[6] 李文静.论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特征[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

[7]阮纪正.太极拳与中医原理[J]. 教育纵横,1997: 55.

[8]梁成帅.身体意识改善的审美价值及途径———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实践性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6(2).

[9] 陈后亮.试论舒斯特曼新实用主义美学的身体关切[J].创新,2009(3).

[10] 阮纪正.传统太极拳的生命智慧[J].体育学刊,2016,9:7.

On Tai Chi’s Practical Ways and It’s Connotation on Somaesthetics

Du xiao-hong, etal.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SKZZB2014027。

杜晓红(1975—),河北邢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武术教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武术文化与身体美学。

猜你喜欢

身心太极拳哲学
Prepare for Your Exams with a Healthy BodyandMind以健康的身心应对考试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身心告急,回家充电
菱的哲学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小包哲学
给身心降个温
42式太极拳
破碎的“豪门”梦让我身心俱损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