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视角下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2018-11-26原颜东梁华伟
原颜东 梁华伟
PPP视角下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
原颜东 梁华伟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对校园体育文化服务进行研究,从PPP的视角对高校体育文化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高校体育文化服务存在意识丧失严重、供给主体单一、品牌特色不突出、供给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等困境。提出建议:提高高校的体育文化服务意识,加强体育文化服务管理队伍建设,扩大特色品牌影响力,实现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PPP模式;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供给;建议
文化分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指出:“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1]。体育文化是广义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一个内涵丰富、内容广博的集合性概念,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体育文化呈现差异性较大的特质,共同存在和相互影响的体育文化类型组成了世界体育文化圈[2]。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念、体育道德、体育行为和体育能力[3]。高校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创建全国文明校园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依据PPP的中国逻辑,财政部于2014年对PPP模式的定义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4]。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必然,社会服务公司的介入,可以使服务更加专业化,能够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能够减少资源浪费,减轻高校管理压力,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1河南理工大学体育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1.1 体育文化意识形态供给现状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5]。该理论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阶层的精神状态,在高校里这种意识形态对学校的发展定位起着方向引导的作用。高校体育文化意识形态供给在体育服务供给中占有重要作用,但在高校中普遍重视技术技能的供给,从思想上,文化上,潜在意识上都存在被忽略的现象。河南理工大学比较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运动成绩在省内一直名列前茅,体育教学工作也是省内学习的标兵单位。但在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教育上存在不足之处,对体育文化教育没有相关的文件制度,没有具体的、明确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靠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课堂上去宣传体育文化,没有形成一整套的体育文化教育体系。造成学生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不深,对运动技能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关注体育文化赛事,不看体育新闻,不关心国家的体育政策方针。从而导致学生对学习技能较为盲目,没有目标导向,学习动力不足,课外锻炼自觉性不高,很难养生终身锻炼的习惯。
1.2 体育文化相关制度法规供给现状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培养,完善高校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是解决高校体育文化异化的必然选择[6]。体育文化制度的规范能够推动学校体育事业良性发展。河南理工大学一直以来比较重视体育工作,尤其重视体育课堂教学。在河南,乃至在全国,体育工作深受同行的高度认可。学校每年投入上百万进行体育建设,这样大力度的投入,在同类院校里名列前茅。省内多所高校,曾多次来校学习交流,不断督促学校体育工作向前发展。业余比赛风风火火,业余训练队十多个,每年有上百人次参加省内,国内比赛。但在制度建设方面比较薄弱,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制度的执行流于形式,缺乏落实监督机制。没有具体的制度宣传文件,缺少向学生灌输体育文化的方案策略。重技术而轻文化,导致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足,为校争光的荣誉感缺失。甚至有能力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训练,怕吃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文件制度的供给存在一定的问题。
1.3 体育物态文化供给现状
校园体育文化的物质文化仍需要大力发展[7]。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是依附于物质文化而发展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精神文化属于上层建筑,物质文化属于经济基础领域。体育物质产品的供给决定了体育文化水平的供给。学校体育设施,场馆供给相对充足,但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场馆设施供应很难逐渐稳步增加。体育场馆利用的效率有待提高,场馆管理制度有待完善,没有形成开放机制,目前部分场馆属于收费性质,服务师生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在供应的内容和方式上也存在一定不足,供应的有效性不高,比如有些器材存在浪费现象,场馆“闲置”时间较长,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1.4 体育文化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高校的体育场馆是让学生舒缓身心的绝佳场所,通过在体育场馆内举行的各种活动、演讲、演唱会等,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生活,增强校园文化氛围[8]。由于学校属于政府财政直供的事业单位,对外开放程度受限,基本教学和师生课外活动需求很大,很难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娱乐节目。由于高校体育文化供给受政府部门的管辖,因此供给主体较为单一,所以造成体育文化服务的话语权被学校独揽。学校体育是由分管体育工作的副校长直接负责的,具体执行部门为体育委员会工作办公室,所有文件的制定,体育赛事的宣传,体育文化节的举办,体育竞赛的参与,都有该部门供给。没有竞争机制,容易造成工作中的懈怠,干好干坏一个样,缺少监督机制。这种供给主体单一现象的弊端是,缺乏激励机制,工作中活力和激情不足。学校以服务师生为己任,因此,服务对象主要是全校师生员工。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强于教师,教师在学校的体育活动项目较少,活动时间受限,活动频率较少。学校与社会,尤其是与学校附近社区的交流很少。学校体育服务社会的意识不强,服务的能力不足,服务的制度缺失,服务政策空乏。
1.5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文化特色品牌建设现状
河南理工大学地处河南焦作,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学校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一直在努力打造太极文化品牌,学校把陈式太极拳作为该校的特色项目在推广,坚持了十多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校利用每年暑假,承办河南省高校教师太极拳培训班,连续三届承办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科学论文报告会,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学校已经和白俄罗斯某高校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建设以太极文化推广为主的孔子课堂。尽管学校一直在努力推广太极拳文化,但鉴于学生对太极拳的认识和理解不深,造成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不高,技术技能水平有限。特色品牌发展遇到群众基础薄弱的瓶颈,其他特色品牌发展缓慢,在学校的影响力不足。比如篮球、足球、地掷球、轮滑等项目,学校给与支持的力度不够,尽管深受同学们喜爱,发展一直不温不火,还没有成为特色品牌。
2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文化服务供给对策研究
2.1 加强体育文化的感染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食粮,体育文化能够增强一个人的运动激情,能够提高运动自信,提高集体荣誉感,提高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因此,从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着手,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应该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制定完善的体育文化传播文件,拓宽校园体育文化传播途径,利用互联网进行适时的体育文化知识宣讲,利用体育课堂进行体育文化知识传授,从而增强体育文化的感染力。
2.2 完善制度法规,做到执行的有效性
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法规制度。组建体育文化制度贯彻、执行和落实部门。选举体育文化宣传大使,选拔体育文化传播志愿者,拓展体育文化传播路径,制定合法、合规、合理、合情的体育文化规章制度。定期举办体育文化宣传周和体育文化节,形成良性运转机制,作为一项长期制度确定下来,从而形成长效机制。
2.3 丰富物态文化供给内容
物质文化供给应该与时俱进,体现体育文化的先进性。学校体育场馆更新,场馆建设应尽快落实,设施器材应定期更新,开拓思路和视野,定期引进新型、时尚的运动项目和器材。不断淘汰锻炼价值不高,占用体育资源的体育项目和运动器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物质文化供给,能够提高体育文化的时代感。
2.4 多元供给,形成学校-社区联动机制
学校相关部门是体育文化供给的单一主体,要打破这一局面,应该转变思路,大胆尝试体育文化服务外包的政策,引进社会专业体育文化服务公司,为学校体育文化服务提供指导和经营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效可以采取PPP模式,使学校和社会体育文化服务公司合作。让社会资本进入学校,使学校的体育文化服务的宣传,管理,运营都更加专业化。这样能够大大提高体育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突出品牌效应,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
学校尽管有陈式太极拳作为特色项目,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师生员工和学校附近居民对体育文化服务的需求。应从深受师生员工和社区居民喜爱的篮球、足球、地掷球、轮滑等项目中,选出一至两项,建设成精品课程,形成特色项目和经典品牌。在校内多个媒体部门宣传项目的建设情况,项目的开展情况及课程建设情况。精心打造属于自己学校的体育精英和运动明星,利用明星效应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
3 结束语
高校体育文化供给关系到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构建高校体育文化服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PPP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也是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思路和视野,打破了学校作为主体单一供给的局面。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能够达到互惠共赢的效果,社会资本投资盈利,学校通过购买服务达到管理的专业化和高效化。同时,也能够加强学校为社会、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在保障学校体育文化为师生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发挥学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为文化强国战略目标实现添砖加瓦。
[1] 中国大百科全书光盘(1.1版)[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2]王洪珅.中国体育文化生态的历史演变论绎[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1):1-6.
[3]张健.试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9(6):79-81.
[4] 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EB/OL]http://jrs.mof.gov.cn/ppp/zcjdppp/201410/t20141031_1155361.html.
[5]陈利权.从意识形态内涵看中国意识形态建设[J].浙江学刊,2010(1):156-159.
[6] 段爱明,张建新,吴玲敏.社会学视角下高校体育“病理”文化现象透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7,32(2):38-41.
[7] 谭宏,唐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4):103-105.
[8] 牛哲斌.高校体育场馆供给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7(4):127-128+108.
On the Supply of Sports Cultural Servic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PP——Taking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YUAN Yandong,etal.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454000, Henan,China)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计划)“河南省高校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研究--基于PPP模式”,项目编号:2018-ZZJH-208;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资助计划)“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2018-ZZJH-213;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河南城镇居民体育公共服务产品优化供给研究”,项目编号:SKGH2017-13。
原颜东(1980—),河南开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文化与公共体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