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与防治
2018-11-25宋金艳陈玉生刘雪峰
宋金艳 陈玉生 刘雪峰
鸡病毒性关节炎是由于感染呼肠孤病毒而发生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感染率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低,导致病鸡淘汰率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尤其是当今随着养鸡业的快速发展,该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也在不断增加,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的一种鸡病。本文作者归纳了鸡病毒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根据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出了防治方法,供参考:
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发展,鸡病毒性关节炎已经成为养鸡业无法忽视的一种传染病,现主要对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1 流行特点
鸡呼肠孤病毒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一年四季均可以导致鸡群发病,且多发生于2至6周龄的鸡群,4至7周龄的鸡群多为自然发病,且日龄越大,鸡群的敏感性越低,在10周龄之后,鸡群则很少发病。在鸡体内,病毒可以存活较长时间,由此鸡病毒性关节炎的主要传染源便是带病毒的鸡与病鸡。此病在肉鸡中传播速度较快,在笼养鸡群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成年蛋鸡在感染此病毒后会导致败血症问题,发病率高达100%,但其死亡率较低。在鸡群中,此病既可以水平传播,也可以垂直传播,鸡呼吸道与消化道内会复制此病毒,并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从而形成病毒败血症,之后局部存在于滑膜组织与关节部位。
2 病理剖检
通过剖检可见,患鸡关节上下周围出现肿胀问题,切开后发现炎症与腿鞘水肿问题,且滑膜中出现充血点与出血点,关节腔内存在棕黄色的分泌物,个别病鸡还会存在脓性渗出物,这也可能与细菌继发感染相关。同时,大龄雏鸡与成年鸡群还会出现排肠肌断裂问题。慢性病例关节渗出物较少,但会发生溃烂问题,且表面纤维骨膜会过度丧失。除此之外,患鸡心肌上会存在细小的坏死灶,肝肾脾胃会出现肿大问题。
3 鸡病毒性关节炎临床症状
一方面是急性感染,此时多为败血症,患鸡会出现精神不振。全身脱水等问题,且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鸡鸡冠还会变为紫色,直至死亡。急性关节炎的症状并不明显,但若转变为慢性型,则会变为腿鞘炎型。另一方面为慢性型,属于常见病型,个别病鸡的关节不能正常运动,足部腱鞘会肿胀,且食欲降低,部分病鸡不愿运动,驱赶时才勉强行走,部分病鸡还会单腿跳动。对于日龄较大的肉鸡,其会出现排肠肌腿断裂问题,甚至会发生生长停滞、消瘦等问题,最终衰竭而死。也存在部分病鸡虽然没有表现出关节炎的症状,但屠宰时会发现排肠肌肿大问题。
4 鸡病毒性关节炎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首先应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养殖人员应为鸡群饲喂优质饲料,并时刻确保充足的饮水与饲料,提升鸡群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同时,还应及时做好鸡舍的清扫工作,定期通风,并将粪便放置于指定的区域,做好发酵与处理工作。除此之外,鸡舍管理人员还应做好鸡群的观察工作,一旦发现病鸡应及时挑出并進行隔离治疗,严重的病鸡应直接淘汰,建立无病原的鸡群。其次应建立严格可行的消毒制度,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养殖人员在清扫鸡舍后应及时消毒,消毒时可以采用火碱溶液、石灰乳以及百毒杀等,且还应做好进出车辆的消毒工作,杜绝病毒传播。除此之外,饲养舍应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不能在疫区引进种鸡与雏鸡,且引进时应及时调查原产地,并隔离观察,待一切正常之后在进行饲养。对于已经发病的鸡群,鸡舍管理人员应全部清空,做好彻底消毒工作,在3至4周后在引进新种鸡。再次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母猪开产之前,养殖人员为其注射鸡病毒性关节炎油乳剂灭火疫苗,确保雏鸡不受病毒的侵害。在对雏鸡进行接种时应尽量与马立克氏病以及法氏囊病进行隔离,避免发生免疫干扰问题。最后,养殖人员应在鸡群的饲料中适量添加抗生素药物,比如可以在饮水中增加浓缩鱼肝油粉,连续7天,做好预防工作。
4.2 治疗措施
首先,应做好鸡群的净化工作,一旦发现病鸡及时淘汰。且还应定期检查,逐步净化鸡群。其次,应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一旦发病,全体鸡群及时接种。对于关节炎症状较轻的鸡,可以为其注射浓度为2.5%的蒲莎平注射液,每天两次,连续使用3至5天。且还可以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至10g乳酸环丙沙星粉,连续使用7天。
鸡病毒性关节炎主要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且当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旦发生治疗难度很大。对此,在鸡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坚持正确的饲养方法,从而为鸡群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作者单位:131200吉林省扶余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