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2018-11-25潘晓升
潘晓升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种植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措施。滴灌是一种半自动化的机械灌溉方式,玉米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五方面进行了分析。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主要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滴管灌溉技术,同时配合采用机械化作业、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生物防治、化学控制等先进技术在膜下进行玉米栽培的方法技术。具有节水、保墒、保温、减少肥料损失、减少除草剂的飘移和挥发、增加地温、增加密度、增加产量、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玉米质量等节水、增产、增收的优点,因此适合用在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少水的地区。
1 播前准备
1.1 种子处理 发芽试验和人工选种,机械播种对发芽率要求高,少量播发芽率达到95%,精量播98%。所以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人工挑选,选出瘪粒,污粒、杂粒、虫口粒。晒种1~2天,晒种可杀死种子表面病菌,能减少病害;使播后种子吸水快、发芽早、出苗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种子包衣,用15.5%福克悬浮剂,按药种比1∶(35~45)或用20%的玉米种衣剂,按药水比1∶(50~70)进行种子包衣或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0.2%拌种。种子包衣或拌种可防止地下害虫、玉米蚜及玉米黑穗病、黑粉病。
1.2 玉米灌水技术 玉米从拔节、抽穗到籽粒灌浆期间的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间总需水量的50%以上,在玉米关键需水期,应保持田间持水量在70%~80%,一般中旱年可灌4次水,在拔节、孕穗,抽雄、灌浆期灌水;旱年应灌5次水,在苗期、拔节、孕穗、抽雄、灌浆期灌水。一般灌水量为15~25立方米/亩。
1.3 种植形式与种植密度
种植形式,采用大垄双行种植,将2条50厘米原垄合成一条垄底宽100离,垄上宽60~70厘米,高10~12厘米的畦作大垄的种植模式。在每行大垄畦面上种2行玉米,小行距40厘米,畦间大行距60厘米。覆膜规格,膜宽100厘米,膜厚0.008毫米以上。种植密度,因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和对产量水平要求的不同而异,做到合理密植。使构成产量三因素即有效株数、穗粒数和粒重相互协调,发挥群体增产优势。
2 播种
2.1 播种期 5日内10厘米地温稳定在8℃以上播种,一般年份在4月25日。
2.2 播种技术 播深4~5厘米,盖土3~4厘米,随播种施种肥三元复合肥5~10公斤/亩,锌肥2公斤/亩,为防地下害虫,掺入辛硫磷颗粒剂2公斤/亩。播后适时镇压保墒,保证苗齐、苗壮、苗全。
2.3 化学除草封闭土壤 在播后出苗前施用除草剂,常用药,38%阿特拉津胶悬剂200毫升/亩加50%乙草胺乳油150~200毫升/亩,对水100公斤均匀喷雾。注意干旱年份施药,加大用水量,雨后施药,适当增加用藥量,在除草剂内加入防玉米螟药剂。
2.4 高标准覆盖地膜,做好护膜,严防风揭膜。
3 田间管理
3.1 苗期管理 播种后土壤墒情如不能保证出全苗应轻灌出苗水,滴灌用水量5吨/亩。苗后及时“放风”、放苗,苗顶模见绿时及时放风炼苗,阴天可全天“放风”;阳光充足、晴朗高温天气,在早晨4时至上午9时“放风”或下午5时后“放风”炼苗。出1~2片真叶时开孔引苗出土并及时用土将茎基部孔眼封闭严密,防止通风、散热、跑墒长草。查田补苗,查苗一定要早,出苗后即查,缺苗及时催芽补种。适时一次定苗,在幼苗3~4片真叶时进行。对小苗、弱苗及早追施尿素水,进行三类苗升级,达到全田有整齐一致的苗。
3.2 穗期管理 拔节前后,追攻秆肥,随水追尿素2.5公斤/亩。拔节期遇旱进行滴管,用水量5~8吨/亩。大喇叭口前10天重施攻穗肥,随水追施尿素25公斤/亩。如遇高温干旱,进行滴灌,用水量15~25吨/亩。
3.3 花粒期管理 人工去雄,在雄穗刚抽出尚未开花散粉时进行,可隔1行去1行或隔2行去1行,靠地边几行不去雄以免影响授粉。玉米去雄简而易行,一般可增产5%~10%。穗粒期遇旱进行滴灌,用水量15~25吨/亩,并随水追施尿素0.25公斤/亩,磷酸二氢钾0.2公斤/亩,攻穗增重防衰。籽粒灌浆期和蜡熟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应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机体养分向穗粒转移。
4 防治病虫害
4.1 玉米虫害主要有玉米螟和黏虫 玉米螟为多食性害虫,一年发生2代,主要为害玉米、高粱和粟类。4月底前将玉米秆、穗轴作为燃料烧完或作为饲料加工粉碎完,消灭玉米螟越冬幼虫。一代玉米螟,在玉米心叶期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用药1.5~2公斤,于大喇叭口期投入玉米心叶或用80%敌敌畏乳油,稀释成2500~3000倍液灌心叶,每株灌10~15毫升,防效85%。二代玉米,用50%敌敌畏乳油0.5公斤加水300~500升,配成药液,在雌穗苞顶开一小口、注入少量药液,1升药液可灌雌穗360个,防效显著。生物防治,在玉米螟产卵始期和盛期末分别进行2次放赤眼蜂,每亩设4~6个放蜂点,将蜂卡别在叶背面,防效显著,省工、安全、成本低。
4.2 黏虫 抓住适期,及时彻底防治。
4.3 玉米病害 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丝黑穗病、黑粉病、青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纹枯病、顶腐病、穗腐病等10多种。其中以玉米大小斑病、纹枯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发病率高,危害重。应采取农业防治为主,配合药剂防治均可控制和减轻危害。具体防治用药从略。
5 适时收获
根据玉米田间长相、品种的生育天数、穗皮和籽粒色泽以及当地昼夜平均气温,综合考虑确定收获时间,做到适时收获。由于气候变暖,霜期拖后,玉米收获期应较往年晚收5~7天,适时晚收有利籽粒灌浆、撤水和增加谷重,推荐收获期在10月5~10日为宜。
(作者单位:154800黑龙江省依兰县江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