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小麦种植适宜性评价报告
2018-11-25范合琴秦伟
范合琴 秦伟
小麦是我市种植的主要的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210万亩左右,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都有种植,种植方式主要为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常年小麦产量在500公斤左右,但也有部分地区因土壤肥力较低或灌溉条件较差,小麦产量较低,亩产量在400公斤以下。为改变农民以种粮为主的传统种植观念,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变盲目性种植为适宜性种植,通过对小麦生长影响较大的土壤条件、肥力条件、立地条件、生产条件四方面入手,开展小麦种植适宜性评价,分别划出了高度适宜种植区、适宜种植区、勉强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四个区域。通过区域划分,既可以合理利用光、热、土地资源,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又可培养地力,保护生态环境,为进一步实现我市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基本情况
焦作市地处北纬34°49'~35°30',东经112°35'~113°38'之间,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呈北山、中川、南滩地貌。现辖2市4县5区,103个乡镇办事处,1887个行政村。东西长102公里,南北宽77公里,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876平方公里,占21.5%;平原面积2669平方公里,占65.56%;滩区面积526平方公里,占12.94%。东与新乡市的辉县、获嘉县、原阳县接壤,西与济源市和山西省晋城市毗邻,南与郑州市的荥阳市、巩义市以及洛阳市的孟津县隔河相望,北与山西省陵川县搭界。
2 小麦适宜种植区的分布
2.1 小麦高度适宜种植区
焦作市小麦高度适宜种植区114547.51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45.87%。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沁南冲积平原,向西与济源洪冲积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和洪积物,土壤理化性状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灌溉保证率高。土壤类型主要以潮土、褐土、水稻土为主。其中潮土面积91834.07公顷,占80.2%;褐土面积22311.17公顷,占19.5%;水稻土面积399.49公顷,占0.3%。土壤质地以中壤和重壤为主。其中中壤质地面积89117.33公顷,占77.8%;重壤质地面积24640.2公顷,占21.5%。耕层土壤养分含量较高,其平均值为:有机质18.71g/kg,全氮 1.07g/kg, 有效磷18.26mg/kg,速效钾155.6mg/kg,缓效钾722mg/kg,PH值7.97。
2.2 小麦适宜种植区
小麦适宜种植区90133.2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36.1%。主要分布在沁河北侧与东侧的冲积平原、交接洼地与洪积平原上,各县市区均有分布。地势平坦,成土母质为冲积物和洪积物,土壤理化性状较好,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灌溉保证率较高。主要土类有潮土、褐土与砂姜黑土。其中潮土面积60236.35公顷,占66.8%;褐土面积29621.41公顷,占32.9%;砂姜黑土面积241.53公顷,占0.3%。土壤质地以轻壤、中壤、重壤为主,其次为砂壤。其中轻壤质地面积为36911.90公顷,占41.0%;中壤质地面积为22286.03公顷,占24.7%;重壤质地面积为11691.22公顷,占13.0%;砂壤质地面积为10822.21公顷,占12.0%。本区耕地土层较厚,土壤肥力中等。土壤化验结果平均值为:有机质为20.02g/kg,全氮为1.09g/kg,有效磷为17.69mg/kg,速效钾为157.2mg/kg,缓效钾为688mg/kg,PH值为8.01。
2.3 小麦勉强适宜种植区
小麦勉强适宜种植区26659.99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0.68%。主要分布在浅山丘陵区,洪积扇上部塌陷区广泛分布,黄河滨河滩地与沁河滩地有所分布。主要土类有褐土、与潮土。其中褐土面积24948.43公顷,占93.6%;潮土面积1699.04公頃,占6.4%。土壤质地以中壤、重壤为主,其次为紧砂、轻壤、松砂、轻粘和砂壤。其中中壤质地16566.17公顷,占62.1%;重壤质地7388.89公顷,占27.7%;紧砂质地791.92公顷,占3.0%;轻壤质地539.28公顷,占2.0%;松砂质地493.67公顷,占1.9%;轻粘质地478.41公顷,占1.8%;砂壤质地401.66公顷,占1.5%。土壤化验结果平均值为:有机质为18.00g/kg,全氮为1.05g/kg,有效磷为17.23mg/kg,速效钾为153.4mg/kg,缓效钾693mg/kg, PH值为7.81。
2.4 小麦不适宜种植区
小麦不适宜种植区18359.29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7.35%(含济源),主要分布在深山区与浅山丘陵区。主要土壤类型为褐土,面积17973.05公顷,占97.9%。土壤质地主要为中壤和重壤,面积分别为12141.69公顷和4256.82公顷,分别占66.1%和23.2%。土壤化验结果平均值为:有机质为18.65g/kg,全氮为1.08g/kg,有效磷为17.65mg/kg,速效钾为155.2mg/kg,缓效钾为721mg/kg,PH值为7.85,
3 分区评价与建议
在小麦高度适宜种植区要努力扩大小麦种植面积,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加快小麦生产发展,大力推广优质小麦新品种,同时将小麦种子包衣、合理密植、平衡施肥、合理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优化组合,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并积极进行示范推广, 以达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在小麦适宜种植区要维持现有小麦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应用小麦种子包衣技术、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技术,推广小麦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单产,增加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在山区改种其它耐旱、耐瘠薄作物,如红薯和小杂粮;由于水利条件限制,应广泛退耕还林,发展林果业。
(作者单位:454150河南省焦作市土壤肥料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