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业“三资”管理的措施分析
2018-11-25卓书凤
卓书凤
就农村“三资”而言,这一概念已在2009年农业部第4号文件中提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资”历来是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和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重大效益措施,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中经常发生的一个问题。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而加强农业三资管理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重要政策措施之一。
1 “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情况复杂,三资收益管理混亂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即现金、实物资产和资源性质,不仅包括国家扶持的农业资金、补偿补贴,还包括集体收入,如复杂性和多样性、集体资金、资产等。许多村庄对集体的资源不清楚。一些村民所参与的“三资”情况不明确,还有挪用而不报账以及对收益处理上缺乏规划。这使得管理变得困难。有些合同不够详细,缺乏合同要素,程序违法,条款和条件混乱。
1.2 执行财务制度执行力度不够
有些村干部忽视了财务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支出没有由村集体决定,大量私人支出;财务印章管理混乱,导致一些村干部没有集体讨论就自己使用;通过财务管理,导致账目异常结算。有的村发收据、支出单不统一;报销凭证不规范,支出凭证手续不完整。
1.3 三资底数存在误差,台账混乱
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三资资本变更也缺乏及时更新。我国农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小国库”私有化,部分森林资源所有权受到质疑。同时,农村“三资”资产种类繁多,查账时估价不合理,导致三资基数出现偏差。
1.4 管理队伍弱小,思想认识不够
在农村三资投资管理队伍中,由于过去会计人员变动频繁,基础工作薄弱,普遍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甚至部分是兼职人员,会计账务不全,导致管理混乱。团队困惑“三资”管理问题。同时,村级会计水平偏低,专业水平不足问题,会计队伍不稳定。一些领导人认为,农村三资问题有着非常复杂的历史,很难处理,这导致了对困难的恐惧。
2 加强农业“三资”管理的措施
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好、使用好、经营好,实现“三资”的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应采取四项措施“三资”管理。
2.1 清楚整治,农村“三资”收益管理
清理整顿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团体在农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或者代表其行使的所有资金、资产和资源。清理的对象是“三资”管理体制不落实、集体收入被侵犯、集体资源被非法处置等问题。针对阶段性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真实的整改。由统一的乡镇组织整顿整顿。要对查处的问题进行汇总分类,区别对待,制定措施,明确职责范围逐项整改,根据问题的严重性严肃处理。村庄负责实施。
2.2 积极提升管理能力,加强监督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采取措施实施财务管理,组建农村集体金融监管领导小组,加强培训,提高经营能力。县集体资产委托代理服务领导班子专门派出业务能力较强的全职农业经济学家培训相关人员,重点清理农村集聚区。就实物固定资产的范围和程序进行咨询和培训,有突发性、方法论和实践案例,以提高具体员工的现场操作能力,通过培训考试,颁发合格证书和执业证书。为更好地管理“三大资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必须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监督,作为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加强工作、加强协调配合、促进“增资减债”、“增收”的基础和前提。集体经济的节支、增效、堵漏,促进集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进一步清理核查,健全台账
首先在农村“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再核查,再公示,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要保持稳定,不能清查登记工作中引起新的矛盾。导致群众的上访。确定摸底,实行统一登记,县应当制作查阅登记表,统一统计口径,统一工作进度,统一宣传,统一检查评价,村级、队(组)级分类登记。在资金、资产、资源等阶段进行登记,并设立台帐。
2.4 加强培训,加强指导,提高认识
开展农村“三个资本”管理专项整治是一项艰巨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大量的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和业务性。因此,在新的“三资”网络体系中,必须组建一支强大的团队,集中力量,培养农业经济干部和会计代理人,切实提高“三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所有街道(乡镇)采取“培训会议”的形式,着重对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清算的范围、程序、方法和实际案例进行咨询和培训,提高具体工作人员现场操作能力。要从全局上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更有效的措施。使工作更有效。
综上所述,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和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晰、监督管理体制到位,相关管理者应更加重视“三资” 管理工作。对农村“三资”的管理,充分认识到了重要的意义,并且还应当对三资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清楚认识及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战略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以确保其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单位:352254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凤埔乡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