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哪里

2018-11-25刘缀雯刘石彬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毛绒方位托马斯

刘缀雯 刘石彬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请幼儿帮忙,如:“可以帮老师把桌上的订书机拿过来吗?”“帮老师把美工区中的剪刀拿过来好吗?”这些事都涉及了对空间方位的认知。幼儿有的很快就能完成任务,有的半天找不到方向,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为引导幼儿丰富对空间方位的认知,我们在一日生活中利用餐前、离园等时间带孩子们玩有关空间方位的游戏,积累相关认知经验。以下是活动过程的部分摘录。

师:请问托马斯小火车在哪里?

孩子们积极举手,教师想着这是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便问了其中一个男孩。

幼A:(用手指了指)在桌子上。

幼儿A说的“在桌子上”大致不错,是否可以引导他更准确地描述呢?

师:还有其他更准确的介绍方法吗?

幼A:……(茫然、沉默。)

接着,教师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请能力发展比较均衡的幼儿B来回答。

师:你能准确地说出托马斯小火车的位置吗?

幼B:在桌子最上面一层的中间。

因为托马斯小火车左右两边都有两辆玩具汽车,幼儿B好像也没说错,但还是不够准确。

师:还可以说得更具体、更清晰吗?

幼B:在坦克车、大卡车、救护车、小汽车的中间。

幼儿B试图让自己的回答越来越趋于准确,但一般来说,描述“在××和××的中间”时,“××”只能分别代表左、右各一个物体。教师没有放弃,再次提问。

师:谁还有不同的答案吗?

幼C:在桌子上面,大卡车和救护车的中间就是托马斯小火车!

师:云梯车在哪里?

幼C:在蓝色拖鞋下面的格子柜里。

幼儿C描述位置和方向的语言比较准确,不仅能区分上下、中间和旁边,还可以变换客体,以不同的客体为中心来进行描述。在描述中,他避开了使用左、右的方位词,这说明他也许还不能熟练地区分左右。

接着,教师先带幼儿一起了解玩具柜的特征,如这个柜子有几层,每一层有几个格子等。同时,在游戏前逐一展示玩具柜上的物品,帮助幼儿明确其名称,然后提出了问题。

师:你能告诉我粉色毛绒小狗拖鞋在柜子的什么位置吗?

幼D:……(一脸无助。)

师:别着急,你可以观察一下再回答。看看柜子一共有几层,粉色毛绒小狗拖鞋在第几层。

幼D:第二层。(有些犹豫。)

师:第二层分成了两格呢。拖鞋在哪一个格子里呢?

幼D:……(沉默。)

教师分析幼儿D的表现可能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自信,担心自己说错;二是对空间方位了解不够,特别是对左右方位不清楚。

接下来,教师提出同样的问题,请另外的幼儿回答。

幼E:在第二层边上的蓝色和粉色拖鞋的中间。(同时做了靠左边的手势。)

幼儿E能很快观察到粉色毛绒小狗拖鞋的位置并能用语言表达,只是不能确定格子的左右,所以加上了手势。

师:你们都同意×××(幼儿E)的说法吗?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幼F:粉色毛绒小狗拖鞋在从下往上数的第二层,左边第一个格子的两双热天穿的凉拖鞋中间。

幼儿F的语言准确连贯,还能准确说明方向,并能区分左右格子。所以,教师后续可以在可变性、相对性等方面对她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她思维能力的发展。

反思:

第一次活动时,教师没有引导幼儿观察玩具柜的特点(共有三层,下面两层都分左、右两格),而是直接问“××在哪里”。此时,教师自己都没想清楚到底要幼儿怎样回答。

后来,教师先带着幼儿观察了玩具柜,所以他们再表达时思路清晰了许多。另外,教师对于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了适时、适宜的追问。如对于能够清晰表述物体位置的幼儿,教师请他们进一步思考:“还可以怎么说?”促使他们不断改变参照物说出不同的答案,最终他们发现当参照物不同时,我们对同一个物体位置的描述也会不同。这不正是空间方位的“相对性”和“可变性”吗?比如,教师问粉色凉拖鞋在哪里时,有的幼儿说“在从下往上数第二层毛绒小狗拖鞋和大轮车的中间”,有的幼儿说“在从上往下数第二层左边第一个格子中毛绒小狗拖鞋的右边”。对于还不能清晰或连贯表达的幼儿,无论是同伴间的相互启发,还是教师的示范,都可以给予他们学习连贯、准确地表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教师更要有意识地让幼儿在一日生活和游戏中充分感知、理解、运用。

通过这一案例,教师认识到:这个“××在哪里”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幼儿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能够反映出他们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師要掌握这个学习内容的难点,用各种适宜的方法促进不同能力的幼儿向着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发展。

猜你喜欢

毛绒方位托马斯
毛绒情结
怎样与一只熊分享
画与理
毛绒兔
Colorful Teddy这个冬季毛绒极速“发酵”
托马斯的一节课
Word Fun
毛绒王国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
方位介词